歲月悠悠,光陰荏苒,忙碌一輩子,終于熬到了退休的年紀,每月不工作也會有固定的退休工資到賬,悠哉在享受著愜意的退休生活。
晚年過得好的老人,大多都懂得謹言慎行,低調沉穩,不論自己有多少存款,也不會肆意消福,更不會隨意借錢給別人,面對身邊的人和子女,也是友善往來,和睦相處;
也有些老人,因為性格原因,喜歡炫耀自己,覺得自己有存款,還有退休工資,經常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,甚至主動摻和子女的日子,給自己的晚年埋下隱患。
生活里,那些聰明的老人,晚年過得舒心的老人,都懂得好好經營自己的退休生活,不論自己手里有多少存款,都學會拒絕做以下這些事,避免給自己的晚年帶來不幸。
1、不要過度消費
退休后,有些老人覺得自己終于有時間,有精力,也有能力了,可以肆意地享受自己的生活,經常用「人在天堂,錢在銀行」來激勵自己消費。
68歲的劉大爺,退休后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加舒暢些,把自己手里的錢都置換了大房子,還把自己的一套出租房賣了,買了一輛豪華的房車,帶上老伴開啟瀟灑自在的自駕游。
兒子勸說了他們很長時間,讓他們為自己的晚年多留些備用的存款,不想劉大爺卻說自己和老伴每月好幾千的退休工資,怎麼就不夠花呢?
就在劉大爺瀟灑自駕游的路途上,突發疾病,需要一大筆錢醫治,可他們手里卻沒有多少積蓄,臨時賣車也變不了現,只能四處借錢。
不僅耽誤了劉大爺的病情,還招來了兒子兒媳的嫌棄,覺得他們沒有規劃的過度消費,才導致如今真的需要錢了,手里沒有。
作家三毛曾說: 「世上的戲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,世上的悲劇大多數和金錢脫不了關系。」
老年人的悲哀和心碎,往往是從伸手跟子女要錢開始。因為缺錢,老人在子女面前沒有底氣和體面,甚至在自己生命出現危險的時候,只能放棄。
退休后,真正聰明睿智的老人,都明白自己的存款就是晚年對抗余生風雨的底氣;所以,他們不論自己手里有多少積蓄,都不會過度消費,多積攢些養老錢,晚年才不至于去求人。
2、不要借錢給別人
都說,談錢傷感情。雖然錢不是萬能的,但老了手里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。越是年歲大了,越是深切地體會到錢的重要性。
現實生活里,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非常脆弱,經不起任何考驗。退休后,就算自己手里有不少的積蓄,也要學會拒絕別人的借錢。
有人借錢時說的天花亂墜,恨不得把你捧得高高的,可一旦從你手里借了錢,等你需要用錢時,找他要錢那就比登天還難。
所以,很多人給自己定下了一條鐵的信條,退休后,不借給任何人錢,不論是親人,還是朋友,幫忙可以,資助些也行,但借錢不行。
因為,退休后,我們掙錢的能力下降了,需要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,若自己手里那點保命的錢再被別人借走,等你需要的時候,你沒錢,別人也不會管你的。
62歲的吳姐,退休后借給好姐妹一筆錢,沒過幾年,這個好姐妹居然聯系不上了,她好幾萬錢就這樣不知道何時才能得以被還。
自己好不容易攢的錢,就這樣借給別人之后還不回來了,你說這樣的事情要是遇上了氣不氣人,好好的錢就好像是打了水漂了。
所以,退休后,若遇到借錢的,最好不要借,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資助些,不用對方還,這樣還可以繼續做朋友,做姐妹,否則因為錢,很多人都失去了信任。
3、不要過度貼補子女
如今獨生子女的家庭多,身為父母,就這麼一個孩子,總想著把自己的一切都給了他們,竭盡全力地幫扶子女,想著讓子女過得更加舒服安逸。
尤其是在子女結婚事情上,有些退休老人寧愿自己背負貸款,也要給子女全款買房,讓子女毫無壓力地生活。
其實,父母根本不可能為子女兜底一輩子,什麼都想給子女最好的,把子女培養成只會啃老,不知回饋父母的人,即使再厚的家底,也會有敗光的時候。
年歲越大,老人越要給自己多留些養老錢,過度地貼補子女,只會讓子女不思進取,一味地啃老怨恨老人,既養不出孝順的子女,也讓自己晚景凄涼。
退休后,真正懂得愛自己的老人,都會在能力范圍內資助子女,讓自己的晚年能夠自給自足,不給子女添加負擔和麻煩,就是對子女人生最好的支持。
退休后,不過度貼補子女的老人,懂得愛自己,也懂得與子女保持一定的界限感,晚年大多過得比較舒心愜意。
結語:
退休,是我們老人人生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,是人生后半程的開始。
前半程是希望的啟航,而后半程卻是艱難的路程。想要自己晚年過得舒心暢快,真正享受美好的生活,務必提前給自己的晚年做好準備。
若不想自己晚年過得悲苦凄涼,退休后,一定要避免以上這三件事,讓退休后的生活過得好,就不能過度消費,隨意借錢給別人,更不能為了子女,無限度地付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