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,他們為我輩留下了很多的寶貴經驗,和名言警句,如果我們能夠細心體悟,就一定會從中體悟到人生的真諦,以及做人的道理。
在古人留下的眾多警句之中,有一句非常特別:「少要沉穩老要狂」。
在一般人的眼中,狂放的姿態應該是年輕人固有的,而人到老年之后,由于生活閱歷的加深,也會變得更加沉穩和事故,那麼,為什麼古人要我們反著來呢?
在我看來,正是因為年輕人比較氣盛,容易因為沖動而犯錯,所以,他們才應該在做事時沉穩一些,遇事三思而后行,只有這樣,才能保證他們不會做出格的事情。
而人到了老年,年輕時的銳利逐漸消退,就會減少了很多直面人生的拼勁和勇氣,因此,古人說「老要狂」的意思,就是要告訴老年人,無論何時,對人生都要充滿斗志和期待。
隨著時代的進步,現如今,60歲的人也算不上是老年人了,有很多名人企業家,也都是在花甲之年重新開創了自己的事業,獲得了很大的成功。
其實,這些人正是「老要狂」的典范,他們不會因為年老而失去斗志,懼怕失敗,他們懂得,只有拼搏的人生才是精彩的,因為無畏,他們獲得了成功的人生。
不過,也有很多人,到了60歲之后,忽然變得謹小慎微了起來,因為恐懼失敗,他們變得唯唯諾諾,喪失了挑戰人生的斗志。
在我看來,60歲后,人可以變得柔和,也可以不去與世人再去爭鋒,不過,這些改變一定要是發自內心的,只有這樣,才能收獲生活中的快樂。
而假如因為世事的牽絆,而失去了追求快樂的勇氣,那麼,這對于人生來說,無疑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。
人到了60歲后,要懂得遵循自己的心意而行,不要被這三件事所牽絆:
有些人,視「面子」如同生命,為了讓自己看起來「有面子」,他們甚至不惜做一些損傷自己的事情。
這些人自認為很有「義氣」,「對得起所有人」,其實,這在外人看來,不過是「死要面子活受罪」的傻瓜。
人到了60歲后,就會想明白一個道理,這個世界上最不值錢的「東西」,就是面子。你可以為了面子損傷自己,別人就可以因為你愛面子,而損傷你。
60歲后,不要再因為面子,而去答應一些朋友的無理要求,多為自己和家人想想,或許,你的愛面子,不但會損傷自己,還會讓家人來為你埋單。
只有你敢于拒絕別人的時候,才會發現,生活原來可以這麼輕松和快樂。
人到60歲之后,不要再被「面子」牽絆,才能灑脫的面對人生。
人到了60歲后,就會懂得一個道理:一個人,永遠也無法獲得所有人的滿意。
當你花錢好爽的時候,有些人會說你「裝」;當你花錢節約的時候,有些人會說你「摳」,當你發現無論你怎麼做,都無法獲得別人的滿意的時候,你就會明白: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,還是做自己吧。
60歲,理應是一個溫馨又從容的年紀,這時,不要再被「別人的眼光」所牽絆,而去做一些違心的事情,使得自己生活的不快樂。
只有能發自內心的遵從于內心做事,才能不辜負自己的人生。
人生的最高境界是「放下」,曹雪芹在他用十年血淚完成的著作《紅樓夢》中,就告訴了我們,所謂的人生,不過是「看破」和「放下」而已。
人到了60歲后,就會漸漸的懂得一個道理,有些事情「憂慮與恐懼」是沒有用的,盡力而為就好,正所謂,但行好事,莫問前程。
兒孫自由兒孫福,對于兒孫,只有盡到了教育的義務,教會他們成為一個正能量的人,那麼,他們的人生路大體不會太曲折,因此,也沒有必要為他們的前程而擔憂。
而花開花落,更是一個自然規律,只要想清楚這一點,就不應該再為不可知的事情而心生恐懼,只要順其自然的接受就好。
人到了60歲,遇事應懂得「放下」,不要再被「憂慮和恐懼」所牽絆。
古人說,老要張狂,無非是讓我們有一顆豁達的心,能夠積極的面對人生,無畏生命中所遇到的挑戰。
人到60歲,不要再被世事所牽絆,只有遵從于自己的內心,才能無愧于人生:但行好事,莫問前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