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,被稱為「百節之首」。
在中國歷史文明中,喜迎春節的各種民間習俗很多,至今保存的最大習俗之一就是寫春聯、貼春聯了。
每年臘月年三十,家家戶戶都會在大門兩側貼上嶄新的春聯,表達著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。
那麼妳知道春聯是怎麼來的,什麼時候貼最合適,貼春聯有哪些禁忌嗎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!
01
春聯傳說
《山海經》記載:在蒼茫的大海上,有一座高山——度朔山。
山上長著一株桃樹,蔓延三千里,枝葉繁茂。
而在這株大樹的東北方向,有兩位神人,一個叫神荼(shū),一個叫郁壘(lǜ)。
這兩位神人十分威風,手執斧鉞、繩索,專門在桃樹下捉拿夜間害人的鬼怪,將它們投喂老虎。
因此,天下的鬼魂都畏懼兩人。
久而久之,黃帝知道了這件事情,就用桃木刻上神荼、郁壘的模樣,放在門上,以震懾百鬼,祈求人間安寧。
再到後來,百姓們知道了這件事情,每逢新年,他們也找來兩塊桃木板,在上面刻上神人的名字或畫像,張掛在大門兩邊,認為這樣可以鎮邪去惡,開啟美好的新年。
這兩塊桃木板,被稱作「桃符」,這就是最早的春聯形式。
02
春聯由來
那麼,什麼時候才出現既能裝飾門戶,又能表達喜慶吉祥的春聯呢?
五代時期,公元955年的春節,后蜀皇帝孟昶在桃符上自題:「新年納余慶,嘉節號長春。」
意思是說:新年享受先代的遺澤,佳節預示春意常在。
對聯語言簡意賅,工整對偶,表達了古人喜迎新春,祈求幸福的強烈愿望和追求,這便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。
在宋代,春聯仍舊叫做「桃符」。王安石有詩云:千門萬戶曈曈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。
因為宋代造紙術的發明,紙張的使用得到普及,桃符便由桃木板改為紙張。
用紙張書寫楹聯,并在春節張貼,就叫做「春貼紙」、「春聯」。
到了明代,開始盛行貼春聯。
據史書記載,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,不僅自己親手揮毫,還常常鼓勵臣下書寫。
有一年大年初一,朱元璋微服私訪,看到公卿士家門上的喜氣盈盈的春聯,十分高興,于是對春聯大力提倡和推行。
春聯自此流行開來。
03
春聯怎麼貼?
1、張貼時間
「二十四,寫大字」,過了臘月二十四,就可以寫春聯了;「二十八,貼花花」,過了臘月二十八,就可以張貼春聯了。
但一般來說,人們會在除夕早晨6點到中午12點之間,撕去舊聯,貼上新聯,予以除舊布新的美好寓意。
2、上下聯勿貼錯
上聯以仄聲字(普通話三、四聲)結尾,貼在右邊;
下聯以平聲字(普通話一、二聲)結尾,貼在左邊。
而讀春聯時,也要從右向左念。
這樣的對聯不但寓意美好,而且讀起來錯落起伏、悅耳動聽。
3、單數才吉利
在大門貼春聯,記得貼單數,單數象征著吉祥;
家門口不要貼「春」字,可以貼「福」,「招財進寶」等。
4、福字不能隨意貼
貼春聯的時候,有些人家還喜歡貼「福」字,但是「福」字不是都能倒著貼。
大門、主要房門的「福」字必須正貼。大門貼福,取「開門迎福」「出門見福」「福入家門」之意。
但是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,是須有莊重和恭敬的地方,所以應端莊大方,福字正貼。
屋內福字可倒貼屋子里的柜子、角落、垃圾桶、水缸等處,可倒貼「福」字,取「福氣隨處可到」之意。
特殊情況如果一年中家中有意外發生,希望轉運的朋友,可以把福字倒過來貼。
5、門神不能貼反
貼門神要注意兩張人物臉是相對的,不要貼反。
老式建筑的大門多是對開的雙扇門,一門貼一張。
而今天的樓房大多是單扇門,只好一門貼兩張。
春聯貼好之后不必刻意揭下,任憑風吹雨打,自然脫落,或是等到第二年春節前夕揭下即可。
貼春聯的5點禁忌,現在妳知道了吧!
春節將至,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:
前「兔」似錦!
「兔」飛猛進!
大展宏「兔」!
揚眉「兔」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