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沉沉浮浮,關系來來去去。
大家都是成年人,不能逃避現實,而是要面對現實。
與其苦苦挽留一段關系,不如學會經營關系的方法,把過去的點點滴滴積累起來,用來成就當下的關系。
作家亦舒說:「人際關系這一門科學永遠沒有學成畢業的一日,每天都似投身于砂石中,緩緩磨動,皮破血流之余所積得的寶貴經驗便是一般人口中的圓滑。」
像樣的關系,是方圓適度的,和生活緊密聯系的,吃喝、交談、謾罵、誹謗等,都包含在內。
因此,關系好不好,是否會堅持到最后,看嘴就知道了。
01
吃飯,是生活。
任何一種關系,都離不開吃吃喝喝。夫妻、父母和兒女一起做飯、吃飯,日子其樂融融,如果每天回到家,都是破鍋冷灶頭,看不到炊煙,就意味著生活乏味了,感情也很疲憊了。
管不住吃喝的家庭,是不會幸福的。
《郁離子》里有這樣一個故事。
有個管馬的小官員,得知兒子吃了河豚,導致丟了生命,一點也不悲傷。
小官員的上司問:「作為父親,你愛兒子嗎?」
他回答:「河豚是不能吃的東西,但是兒子偏偏要吃,這是口腹之欲啊。這樣的兒子,不是我的兒子。」
表面上看,兒子的行為,自作自受。從深度分析,兒子吃錯了東西,父親是有責任的。是父親沒有教會兒子,應該如何吃東西,識別食物。
如果一個人很愛你,或者堅持要和你做朋友,那麼他一定會關注你的「吃喝」。常常小聚,一起改變生活質量。就是很老了,還能以茶代酒,喝一杯。
反過來看,那個不愿意請你喝一杯水的人,在你落魄的時候,不愿意給你一碗飯的人,肯定不是真心愛你的人,連普通朋友都不算。
你還可以想到,愛你的人,身上有五塊錢,也會為你買一個面包。他自己忍一忍、省一省,也覺得很幸福。
02
守嘴,是交心。
很多人以為,好的關系,可以無話不說,甚至是夸夸其談的。這樣的理解不完全對。
好的關系是可以控制嘴巴的,在矛盾來臨的時候,會及時閉嘴,讓你一步。
管不住言語的人,注定要把關系弄丟。激起別人的憤怒,透露別人的隱私,告訴外人自己家的丑事,對別人的事情進行造謠,但凡種種,都是關系結束的征兆。
從前,有一個叫瑕丘子的人,去向秦王提建議,說了很久,還和秦王靠得很近。
他離開皇宮后,對外人說:「你們認為秦王像老虎,我卻觸碰到了‘老虎’的胡須,還拍了‘老虎’的肩膀,都沒事啊。」
他的話傳到了法家創始人慎子 的耳朵里。
慎子語重心長地說:「是未睹夫石梁之險者也。是故過瞿唐而不栗者,未嘗驚于水者也;視狴犴而不惴者,未嘗中于法者也。」
瞿塘峽有懸崖峭壁,如果你不朝下看,很快就能過去,如果你看到下方有峭壁,還有激流,就會戰戰兢兢啊。
瑕丘子聽了慎子的話,馬上就醒悟過來了,然后就不吹牛了。
一言不合,就觸怒龍鱗之類的事情,并不少見。秦王之所以洗耳恭聽,是因為禮賢下士。如果卑微的人不知天高地厚,就會激怒秦王。
古人說:「出言有尺,嬉鬧有度。」
任何一種關系,只要你能把控言語的尺度,那麼關系就會溫和如玉;如果針鋒相對,吵鬧不休,就可能弄丟。
那個主動服軟的人,不是怕你,而是珍惜關系,體現了個人的修養。
如果兩個人交往,一直把握言語的尺度,能夠溫和一些,那麼關系就能夠維系下去了。比方說,夫妻老很老的時候,還能笑著說話;父母老了,兒女笑著問候。
03
沉默,是結束。
沉默是金,這樣的道理,似乎在我們的腦海里扎根了。
不管別人說什麼,外面的世界多鬧騰,反正你保持沉默,就行了。這是常見的邏輯,但不一定是對的。
正如魯迅說的:「不在沉默中爆發,就在沉默中滅亡。」
沉默是一把雙刃劍,用不好,就會把關系斬斷。
在關系中,如果一個人總是沉默,那就是給出一個信號——不想回答,拒絕回答,算了吧,別說了,很厭煩。
小說《圍城》里,方鴻漸和孫柔嘉結婚了,然后苦苦支撐著生活。但是他們到了最后,厭倦了婚姻。
小說在末尾處,沒有點明兩個人是否失婚,是否和好。但是用沉默的氣氛烘托了一個效果——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對人生包涵的諷刺和感傷,深于一切語言、一切啼笑。
一個人沉默一小會,是謙讓和調整氣氛,但是兩個人都沉默了,那就是結束了。
就像愛情,如果徹底弄丟了,就是聽到對方的消息,也是無動于衷的樣子,心中沒有了一絲波瀾;就像兄弟姐妹的情感,要是反目成仇了,吵架都是多余的,各自過好自己的日子;就像朋友,彼此無話可說了,不一定要拉黑或者刪除。
04
其實,人生路上的關系真的不多。主要是愛情、友情、親情。
當你老了,身邊有老伴,膝下有兒女,平時有三五知己,就足夠了。
可就是這樣簡單的關系,我們都留不住,甚至連得到都好難。
管好自己的嘴吧,關系說好就好,說不好就不好,全在嘴上功夫。
好好說話,言暖心暖。
好好吃飯,身暖家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