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有人欺負你、蓄意傷害你、誹謗你,你應該忍氣吞聲,還是與之對抗?
當你拿出拳頭找人對抗時,你會發現,打了別人,自己的手也會很痛。如果別人強如磐石,你的手一準會受傷。
什麼事情,都忍著嗎?這不是你的個性,就是狗急了也會跳墻。做人,總不能太窩囊了吧。
隨著年紀的增長,終于明白,蠻干不如巧干,正面對抗,不如旁敲側擊;改變別人,不如改變自己。
只要努力做強自己,所有的人,都會刮目相待,「反擊」的過程,就是無為而治,輕松而高效。
01
改變自己的路線,退讓三丈。
一個人往東走,一個人往西走,他們是難以相遇的,因此不會針鋒相對,矛盾也不會產生。能夠讓人與人有矛盾的,多半是「狹路相逢」。
路太窄了,但是人人都想爭第一,都想獨自占有整條路。這樣的情況,矛盾來了,因而出現了「你反擊我,我反擊你」,冤冤相報何時了?
春秋時,晉國的公子重耳去了楚國,楚王待他很熱情。
后來,重耳做了晉王,楚王帶兵,和他一較高下。
重耳下令,退避三舍。
楚王咄咄逼人,緊追不舍。因而重耳不得不反擊,讓楚王大敗而歸。這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戰。
后人評價,晉軍利用了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,誘敵深入,從而取得了勝利。
非常明顯,把路讓出來,不是因為害怕對方,而是因為不想正面交鋒,彼此放過。若對方不識趣,非得硬來,那就注定要吃虧。
你不能讓對方的鋒芒丟掉,也不能讓對方改變走路的方向,但是你自己可以退到一邊去。等別人先走之后,你再通過,比彼此消耗著、僵持著,要好得多。
工作中,遇到上升的機會,誰都很期待。但是你不要使勁去攔住所有的人,你也是攔不住的。唯有主動改變自己,保全實力,便于下次進步。
特別是遇到了勁敵的時候,主動退讓,才不會針鋒相對,各自都能過好日子。否則,兩敗俱傷啊,連反擊的底氣都丟光了。
02
改變自己的格局,寬人三分。
一個的本事再大,充其量是「以一敵百」。就是古代的武夫,也無法勝過千軍萬馬。
你今天要反擊左邊的人,明天要反擊右邊的人,后天還擔心身后的人......你的日子怎麼會好過,你怎麼可以反擊得過來?
有句話說得好:「握緊拳頭,里面啥都沒有,放開手,可以握住全世界。」
用大的格局去包容全世界,未嘗不是「反擊」的好方法。要知道,一旦化敵為友,說明自己「同化」對方成功了,反擊的效果就最佳了。
東漢末年,袁紹手下有很多的謀士,將軍。其中,逢紀、審配是兩個重要的謀士。
逢紀受寵的時候,非常得意,審配卻有些不悅。
審配受寵的時候,逢紀明顯受冷了,郁郁寡歡。
袁紹得到冀州之后,實力更大了,同時審配也更加受寵了。可是審配得罪了不少人,背后說壞話的人也不少。久而久之,袁紹就聽到有人議論審配,多半是猜忌的話。
袁紹問逢紀:「審配這個人,怎麼樣啊?」
逢紀說:「他啊,有君子的風度,不應該被懷疑呀。」
袁紹就疑惑了:「你和他是對頭,怎麼會幫他說話呢?」
逢紀說:「我和審配的矛盾,是私人恩怨,今天我談的是國家大事。」
逢紀的話傳到了審配耳朵里,頓時就把一切矛盾化解了。兩個「對手」,變成了「聯手」。
做人,最忌諱的是「小肚雞腸」。你的心眼小了,那就誰都容不下,因此誰都要被你「反擊」,這樣的人生,處處碰壁。
不如放大格局,海納百川。你的氣度,會讓你變得出類拔萃。
03
改變自己的能力,藏智三尺。
當一個人的能力很強的時候,是會被人嫉妒的。最可怕的是,有人不如你,但是看你不慣,因而會想辦法傷害你。畢竟,一山不容二虎,誰都希望自己是山大王。
曹操很羨慕司馬懿的才華,還盛情邀請司馬懿來幫自己打江山。
司馬懿假裝自己有病,啥忙都幫不上。曹操派醫生去給司馬懿看病,啥問題都沒有。于是派人用棍子打了司馬懿的腿。司馬懿沒有吭一聲,做出了「大腿麻木」的假象。
當司馬懿29歲時,再也瞞不住了,只能屈居于曹操之下。
曹操的嫉妒心、懷疑心,大家是知道的。司馬懿為了讓自己總是比曹操更「無能」,凡事都不會用盡全力。比方說,曹操拿下了漢中,司馬懿建議一舉拿下四川。曹操不聽,司馬懿就不說了。
曹操過世了,曹丕繼位,又過世了。司馬懿的野心,才逐步暴露。最后,曹魏的政權,落入司馬懿手中,為了這樣的機會,他藏了五六十年。
改變自己的能力,一定是讓自己越來越強大,同時也越來越謙卑。有必要的時候,還要「變得弱小」。
智慧多了,到處張揚,這是禍害。你要用智慧去反擊別人,不是耍聰明,而是「大智若愚」。笨笨的人,最聰明。
智慧是一個人的底氣,智慧多了,別人會怕了你,從而不敢招惹你,這就是不動聲色的「反擊」。
04
任何時候,反擊不是拳擊,也不是「嘴擊」。
努力改變自己,從弱小變得強大,從愚鈍變得聰明,從窮困變得富有。你鑄就了自己的銅墻鐵壁,別人要傷害你,那就是「自損一百」。
莊子寫過一只斗雞。
當這只斗雞被關了幾個月之后,失去了一切的銳氣。它被拿出來時,已經是「呆若木雞」的樣子,氣場特別大,其它的斗雞,遠遠地看著,就跑了。
人與人的對抗,不就是這樣。你越能在復雜的局面里,無動于衷,越能立于不敗之地。
人生很長,愿你我面對攻擊時,泰然處之,自然順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