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,煩心事最多,麻煩事不斷。
該煩心的事兒,不可避免。該遇到麻煩的時候,也只能坦然接受。不過,有一點是肯定的,大部分的麻煩和不幸,都不是生活賦予的,而是自己惹來的。
所謂「福禍自惹,吉兇自招。」人這一生所做的一切事兒,用四個字就能概括了,便是自作自受。
明知道冒險不好,有些人非要去試一試,誰知道迎來了「逝一逝」的結果;明知道貪心不好,有些人非要欲望滔天,最終「貪字得個貧」。
經歷了多年,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,要想保持生活的平順,要想保證人生的安穩,最好的做法,并不是追求什麼成功,而是做好自己的本分。
特別是50歲以上的中年人,把「本分」事兒做好,把該做的事兒完成,那余生就無憂了。厄運從來不找本分的人,只找不守分的貪婪者。
50歲到55歲這幾年,要清醒一點做人了,避免落入這些陷阱當中,不然會連累家人。
一、所有教你賺錢的東西,不要去碰。
人到中年的第一個危機,就是逐漸失業,找不到可以賺錢的工作。這個時候,無數人都會嘗試另謀出路,看看能不能遇到機會。
可不管是在線下,還是在線上,我們都會遇到一大堆教人賺錢的課程和攻略。這就讓人特別疑惑了,這些所謂的攻略,到底有沒有用呢?
很遺憾地說,這些攻略,都是沒有用的。圈中有個從事營銷的朋友,說過這麼一句話:「所有看起來有用的,就是為了讓你更好地相信。」
無數人相信所謂的「成功學」,其實這些成功學,不能教你賺錢,也不能讓你學會什麼,最多只能讓你買個心理安慰罷了。還有些陷阱,會讓你人財兩空。
對于一切跟「賺錢」有關的攻略,都該保持警惕的心理。同時,要牢記一個道理:在這個賺錢艱難的年代,沒有人會教別人如何賺錢。
人,還是保持一點理性比較好,切勿被他人的噱頭,迷惑了雙眼。
二、盲目跟風的事兒,不要去做。
在朋友圈當中,我們會看到一些中介或者微商,一直在發朋友圈,從而營造一種焦慮感,讓別人相信他們的話,從而引人上鉤。
身邊有這麼一個人,在2021年,因為在朋友圈當中,看了某個房產中介的動態,就急忙去買房了。他原以為,這個中介是他的同學,不會騙他。誰知道,他還是高位接盤了。
到了今年,他買的房子價格跌了,而他也損失了不少錢,還有三十年的貸款等著他還。那一刻,他才真正后悔了。
像這種過分「沖動」的人,到底多不多呢?很多,這當中不僅有年輕人,還有中年人。比如一些著急孩子結婚的父母,就會盲目去買車買房。
可實際上,在市場不明朗的情況下,普通人盲目走入其中,無異于成為韭菜罷了。要知道,不是所有的潮流,都值得去追的。
人到中年,還是要顧好當下,腳踏實地。其余的,少摻和其中。
三、認知以外的錢財,不要去賺。
資本市場當中有這麼一句話:「千萬不能賺認知以外的錢。」
什麼是「認知以外」的錢呢?比如說你不懂得玩股票,但你跟風買了,而且掏出了大量的錢財去嘗試。這,就是一種賺認知以外的錢的行為。
如果運氣好,成功了,自然可以翻盤。可是,如果運氣不好呢?也許就陷入其中,難以自拔了。到那時候,會讓半輩子的努力付諸東流。
賺錢什麼的,還是腳踏實地比較好。賺自己能賺的錢,賺自己能力范圍內的錢,別把「冒險」當成是一件好玩的事兒。
人過五十,上有老,下有小,中間還有夫妻倆要生活。一旦出了什麼問題,那就不是自己餓肚子的事兒了,而是全家人一起倒霉的事兒。
生活,始終是公平的。它會給冒險者翻倍的回報,也會給他們傾家蕩產的懲罰。
四、看起來免費的東西,不要去碰。
有句話說得很現實,這天底下最貴的,通常是那些「免費」的東西。
世人都喜歡貪小便宜,覺得占便宜就是好事。殊不知,這些免費的小便宜,一般都需要人付出相應的代價。有些代價,是錢財。有些代價,是時間。
在人情社會當中,什麼東西最昂貴呢?那就是「人情」。求了別人幫助,受到別人的恩惠,就等于欠了別人人情。這人情,也許一輩子都還不完。
比如你向某個親戚借了十萬元,最后你按時償還了本息。沒想到的是,別人認為你欠了他的人情,那他就會用人情綁架你,你也無可奈何。
人在江湖,不要覺得免費的東西就一定好。也許,在觸碰了之后,我們會償還不起未來的代價。
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,有價值的東西,那是明碼標價的。而沒有價值的東西,反而是最貴的,最好別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