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作家王爾德說過:「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擁有什麼,而在于他是什麼。」
每個人都有本來的面目,但是很多人覺得自己不好,別人比自己更好。因此,拼盡全力去追求「別人擁有的東西」。
讓自己的孩子,變成全校第一的孩子;讓自己的妻子,擁有天姿國色;讓自己的丈夫,變成富豪......
到頭來,追求的東西越多,活得越累;想要解脫,卻不知從哪里開始。
02
不懂止損的人生,一錯再錯。
戰國時,魏國得到了一個人才——吳起。
秦國常常襲擊魏國,吳起帶兵抵抗,把秦軍趕到西河之外,并成立了西河郡,他親自擔任郡守,修筑工事,從此邊疆安寧。
奸臣王錯在魏王面前,常常說「吳起擁兵自重,恐怕會謀反」之類的話,導致吳起沒有立足之地,去了楚國謀生。
秦國啟用商鞅,主張商鞅變法,從此更加強大。失去吳起的魏國,為了和秦國相好,把西河一帶的土地,送給了秦國。
接下來,魏國陸續割讓給秦國的土地,達到了十五座城池之多。最后,秦國一統天下,魏國不復存在。
放開歷史的卷軸,還有宋朝的皇帝,聽了投降派的主張,打壓了如岳飛等愛國將領,因此北宋變成了南宋,最后走向了消亡。
以史為鑒,我們看看自己的言行舉止,就會發現,有很多類似的地方。
比方說,外出時,弄丟了一塊手帕,就想盡辦法找回來。前前后后,耗時兩三天,花了車費好幾百。手帕找不回,接下來就是連續懊惱幾天。
顯然,尋找手帕的時間,價值遠遠超過了手帕本身。
買手帕,原本是開心的事情,可是結局卻是「悲傷」的。
還比方說,在父母的安排下,和某個人結婚了。結婚之后,對方總是欺負自己,也不長進。當婚姻走向消亡的時候,卻不愿意失婚。
年紀越來越大,失婚的膽子也越來越小。一段錯誤的婚姻,拖累了一生。
遇到困境,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「翻盤」,而不是坐以待斃。因此學會了「忍受、反抗、煎熬」等方法。很少有人想到,「徹底放棄、重新開始」。或者是想到了,也沒有付出行動。
03
及時抽身而退,尋找新生。
說起鱷魚,很多人都會有懼怕感。
在水潭里,冷不丁冒出一個大型食肉動物,危及周圍的人,不害怕都不行啊。
有人從經濟的角度,做了這樣的假定:一只鱷魚咬住了你的腳,如果你用手去拍打鱷魚,想要逃離,那麼鱷魚順勢就會咬住你的手。
掙扎越厲害,鱷魚咬住的東西就越多。所以,最好的方法,是放棄自己的腳,然后逃走。類似于「壁虎斷尾」一樣。
這就是「鱷魚法則」。
「頑抗到底」是一種精神,也是人性的弱點。面對注定無法完美的人生,我們應該「知難而退」,而不是「固執」。
因此,掌握「鱷魚法則」,及時止損,雖然走了很多彎曲的路,但是最后還是贏了。
第一點,當斷則斷。
遇到爛人爛事,逼著自己「遠離」,而不是置身事內。
五代十國時期,幽州的溫璉去街上買了一個燈架。按照常理,燈架是鐵的,價格便宜。
把燈架買回之后,他發現是銀子做了,價值不菲。
家人都很高興,認為自己占了個大便宜。但是溫璉堅持把燈架送給賣方。等賣方重新把燈架賣了之后,他拿回了自己的錢,對賣方額外的感恩費,堅決不要。
世人敬佩溫璉的為人,推舉他做了尚書侍郎。
做人,得了便宜,就是禍害。如果把「便宜」放在自己家,那就禍事不斷了。
舍去不當得利,就是斷了「禍根」。舍去多余的束縛,就能輕裝上陣,就像「破釜沉舟」的勇猛一樣。
第二點,找到新目標。
離開「可惡的鱷魚」之后,我們不能沉浸在痛苦之中,而是要敢于「開始」。
人生總是有出路的,關鍵是你在徘徊,還是在前行。
就是身體有殘障的人,也會有人生的舞台。就像霍金一樣,不自卑,積極學習,還能成為物理學家。
如果你活得迷茫,就看看社會上那些命運悲苦,心態陽光的人。沒有手的人,用腳支撐人生;沒有腳的人,用手走路,也能超越一大批人;手腳都沒有的人,還能用腦筋,用微笑去感染人。
第三點,建立長效機制。
「吃一塹,長一智」,我們不能和「鱷魚」斗,但是可以從對方身上,學到很多經驗,積極做到「趨利避害」。
明知水里有鱷魚,還要靠近,這是愚昧的做法。應該,從今往后,遠離某些水潭。建立預防災禍的機制,從而留住余生的幸福。
所有讓你痛苦的事情,其實是告訴你一個道理:痛過了,就要醒來,別一次次墮落。
04
有一個老禪師,喜歡養蘭花。
他外出的時候,把管理蘭花的工作,交給了最小的弟子。
禪師回家時,弟子哭著說:「我把蘭花打碎了。」
禪師笑著說:「沒關系呀。」
原來,在禪師心里,蘭花是用來取悅自己的。要是蘭花碎了,心也碎了,就違背了養蘭花的初衷。
作家鄭淵潔說過:「越是丑陋的人,越怕別人說他丑陋;越是完美的人,越愛說自己不完美。」
生活本來是支離破碎的,為什麼你卻在苦苦掙扎。你只是沒有從痛苦之中,徹底擺脫出來而已。
一次虧損,算不得什麼;如果你因此而哭泣,就會遇到下一次虧損,還會錯過翻身的機會。
太陽錯過了,就算了,迎接星空就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