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一個劣跡斑斑的人,人們會評價其教養有問題,深層次一點那就是他三觀不正。
很多人將三觀籠統地理解為一個人的思想觀念,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沒錯,而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說三觀分為:人生觀,世界觀,價值觀。
人這一生,最后的結局如何,其實從年少成長時就能看到透了,因為都藏在不斷養成的三觀之中。
如果一個人的三觀是正的,沒有養成太大的不良嗜好,那他最后的結局自然不會太差。
但如果三觀歪了,就算他短暫輝煌過,最后的結局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人的一生,是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,也是從成長到成熟再到看透世界的過程。
從個人發展來看,沒有兩個人的一生是完全相同的,而從整體的人生階段來看,每個人的一生又在遵循著一定的規律。
從現實角度出發,我們能夠看到老一輩人的人生末路如何,有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的,有無兒無女孤獨終老的,也有被送進養老院的,這就是一種現實寫照,誰也逃不過這些結局。
可話又說回來,一個人最終得到什麼,看的是他曾經付出過什麼。
晚年凄涼的人,必然是曾經種下了什麼苦果,而晚年生活幸福的人,自然是曾經付出過很多的努力,年老時才有福報。
人生的結局,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什麼命運、運氣都是無關緊要的,重在于自己的心態與思想觀念,一個人一生的結局如何早已注定。
請記住:妳的人生觀、世界觀、價值觀中,藏著妳的人生結局。
人生觀,即為對人生的看法,也就是對人類生存的目的、價值和意義的看法。
有的人認為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,在無私的奉獻中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。
而有的人也認為人生的意義在于享樂,在自己的全部人生中,享樂是主題也是目的,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體現著不同的人生結局。
在戰火紛飛的年代,有的人立志成為一代梟雄,而有的人則只想好好活著。
人生目的決定著人生結局,前者可能死在了戰場上,后者可能等到了戰爭結束,有什麼樣的人生觀,就有什麼樣的自我發展之路。
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生,決定其在每個人生階段的發展。
有的人覺得人固有一死,不如及時行樂,于是在最該奮斗的年紀去追求燈紅酒綠。
有的人覺得人就應該有遠大的理想與信念,于是在這種人生觀的指引下砥礪前行,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,從而鋪墊好了自己的下半場。
世界觀,這個詞匯的哲學意義較為復雜,是指處在什麼樣的位置、用什麼樣的時間段的眼光去看待與分析事物。
它是人對事物的判斷的反應,也就是妳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在于物質還是在于意識,即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。
有的人覺得這個世界是無限的,而有的人又覺得這個世界是有限的。
世界觀的形成可以源于人對宇宙的探索,科學來講,我們生存于地球,地球處于銀河系中的太陽系,而銀河系之外又是天外有天,這是經過嚴謹科學論證的結論,可依然有人對此并不信任。
古人對于地球有「天圓地方」的理論,科學已經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。
而還很有一部分人不是如此認為,他們堅持「天圓地方」或是其他理論,認為地球的理論是高層的一個謊言。
世界觀是一種根本指導,當我們無法清晰地認識這個世界,就難以堅定自己的信念,從而無法開啟自己的人生。
一個人的價值觀可以簡單理解為他認為什麼才是重要的。
根本價值觀應當不被改變,也就是一個人最終所要追求的是什麼。
除此之外,不同的人生階段應當有不同的價值觀,即不同的追求。
好比于學生時代的人,價值觀就是分數至上,想盡一切合理的辦法來提升自己的分數。
價值觀的形成影響著人的一生,它源于一個人的天性、所處的環境、接受的教育這三個方面,三者共同作用下催生出了不同的價值觀,有對金錢趨之若鶩的,有對權利瘋狂追求的,也有對情欲癡心妄想的。
妳自己覺得什麼最重要,當然就要去追求什麼,這在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影響著人的人生結局。
好比,一個人覺得一家人的幸福最重要,這需要物質和親情的支持,人生前期需要足夠努力奮斗賺錢,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將重心轉移到親情、家人之上,價值觀可以說是人生結局最直接的影響。
人心向好,無論一個人的三觀如何,都指向于讓自己舒適、快樂。
從這一點來說三觀沒有對與錯,然而整個人類社會有著較為完善的公序良俗體系,于是三觀便有了對錯之分,違法離德的行為必然是不可取的。
三觀影響著人的一生,這可以說是人最根本的思想觀念,是驅動人努力的動力來源,更意味著一個人的信念。
樹立、學習正確的三觀,才能讓人走上正軌,才能在廣闊天地中有自己的一番作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