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有君子常論,錢財乃身外之物,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。
這是追求人生豁達的思想,人活著就是追求巨觀上的幸福,不少閑情雅致的古人都不以錢財為幸福指標,他們看得到物外的人生,從而淡泊名利而逍遙自在。
當今時代,人已然不能脫離錢財而生存,再不能林中撫琴、逍遙云游。
成家立業、結婚生子的壓力已經令人應接不暇,生活也總是需要你的「鈔能力」,可謂「沒錢寸步難行」。
現代人的一生,幸福感多來自于錢財為基礎的富有,畢竟家庭的幸福美滿、生活的有滋有味,都需要錢作為基本支撐。
沒有誰能真正做到苦中作樂,誰都希望自己不缺錢,這種思想的貫徹帶來的是一群又一群「守財奴」的誕生。
經歷過艱難困苦的他們已經害怕了窮困潦倒的日子,從而變得目光短淺,只想擁有眼下的安全感,看不到長遠的利益。
人的中年時期可以說是人壓力最大的時候,也是最需要錢的時候,可有些支出是不能夠省的。
有句話說的很有道理:錢是掙出來的,不是省出來的。
你會發現,生活中那些過得比較好的人,都很會花錢,他們從不苛待自己,該花就花。
真的,人到中年,別省這三種錢,越省越窮。
對于一個年輕氣盛的人來說,新陳代謝是非常迅速的,對于健康的管理也不必那麼地苛刻,趁年輕應該去好好奮斗一把。
而對于中年人來說,對健康的投資無疑是必要的,身體是革命的本錢,若中年時期不注重身體,等到老時就會受罪。
人這一輩子,健康最重要。這是一個淺顯而明了的問題,可很多人卻不去行動。
從醫學上來說,部分疾病在一開始都是潛在的,不會像感冒一樣迅速出現臨床表現,人除了要好好保養身體,還應該定期體檢,及時發現及時治療,有些疾病一旦出現癥狀,治療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。
中年時期的人壓力巨大,也正是落下病根的高發期,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而產生的開銷,不要心痛也不要猶豫。
這也算是一種長遠投資,無論是什麼樣的疾病,越早發現越能得到有效治療。
老年人最害怕的就是病痛纏身,身體機能下降而又伴隨著頑固的疾病,實在令人不堪忍受。
民間有句俗話叫做「窮養兒富養女」,實則不盡然,對于子女的花銷用度一定要秉承足夠、有效的原則。
你可以不給孩子買垃圾食品,但對于一些營養品的開銷就不能省。
你可以不給孩子買那麼多玩具,但對于興趣方面的器材也不能省。
要記住,不給買是因為對孩子有損害,而不是為了省錢。
再窮不能窮教育,再苦不能苦孩子,對于下一代的開銷用度要第一時間第一位置去滿足。
只要孩子將來能夠成人成才,為人父母的所有苦與累都是值得的,子女有所作為,父母就能好好享清福。
天性不同,孩子的興趣也就不同,做父母的要盡力發掘孩子的興趣,以知識為向導以興趣為指引,讓孩子的成長過程充實而有希望。
發掘興趣不是各種各樣的強制性興趣班,而是耐心的發現和引導,要投入的不僅是大量的物力,還有大量的精力,但這永遠是值得的。
人到中年,不僅要考慮到家庭與事業,還需要思考今后的生活保障在何處。
畢竟,子女終有成家的那一天,將來的日子實際上還是自己與伴侶為主題去生活。
兩個老人的生活保障固然可以通過子女的贍養來得到,然而若能提前投資,就能減輕子女的壓力,從而讓整個家庭的幸福感得到提升。
最基本的就是國家的一些普惠政策,例如養老保險、國有債券等等。
這些投資是長遠的,也需要時間來產生收益,但這無疑是一種老年生活的可靠保障,在有足夠財富的時候這種長遠投資該買則買。
人不能做一輩子守財奴,會賺錢很重要,會花錢更加重要。
只會賺錢不會合理花錢,那麼賺來的不過是內心所謂的安全感。
平日里生活苛刻而吝嗇,有更好的方式將手中的存款「保障」起來卻不去做,總認為花錢就是虧損,這樣的生活方式,不過是抱著一堆錢,依然過著窮苦的日子。
情感課堂:
請記住:錢不是省出來的。
從數量上來說,長時間的省吃儉用確實能省下不少錢財,可生活的幸福感由此變得低下,還可能會帶來一些身體疾病、家庭矛盾等等。
該花的錢遲早都要花,倒不如早點讓自己「變窮」。
富有指的不僅是人財富數量的多少,還是人賺錢的能力,也是未來的長遠投資,是精神上的滿足。
一個人的富有,應該囊括精神上、物質上的雙向富有,畢竟人生的奮斗動力來自于巨觀的幸福感,金錢的數量并不代表一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