友誼的小船何時最易翻?合作時。
幾個好朋友合伙做生意,前期碰到困難,不在話下。可盈利后出現利益分歧,往往容易開撕。
因為有時候朋友間,不好談利益分配,傷感情。
吳軍在《格局》一書中說:
避免合作型關系破裂的有效方法之一,就是將丑話說在前面。
而丑話在前,恰是很多人忽視、不愿,甚至不敢的。
反觀為數不多、真正厲害的人,都敢把丑話前置,說在前面。
01 · 丑話說前,是一種智慧
樊登老師曾說:
人一定要看得更長遠,一旦看得更長遠,就會做很多正確的事。
很多人之所以不敢把丑話說前,是看的角度不夠長遠。
朋友小章平時好社交,結識了很多不同領域的朋友。
一次聊天中,他跟我們分享了投資區塊鏈的經歷。
聊到投資回報比時,讓朋友們都露出了羨慕的眼光,紛紛詢問原因。
原來,是小章認識的一個內部朋友,在有重大消息時都會跟他說。剛好小章手里有余錢,于是趕上了這趟順風車。
說到這,一朋友當即表示自己手里也有余錢,想跟著小章一起投資。
小章聽后,跟這朋友說,一起可以,但虧了錢別怪我。
投資這事,沒有誰是財神爺,沒有穩賺不虧的買賣。
那朋友聽完,表示還要再考慮下。
後來小章跟我說,一起投資是小事,因此而失去朋友是大事。如果丑話不在前,失去的可能就是一輩子的好朋友。
司馬遷說:「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。」
在利益面前,沒有永遠的敵人,也沒有永遠的朋友。而丑話放前,就是在將這一隱患降至最低。
唯有眼光足夠長遠,才能看到問題的嚴重性,將丑話放在前。
敢把丑話說在前面的人,是智慧的人。
02 · 丑話說前,是一種勇氣
生活中還有些人,看到了問題,卻不敢將丑話提前講。
覺得丑話在前,不利于雙方感情或是合作關系。
尤其身處中國這個人情社會。
而現實恰恰是,丑話不前置,更不利于關系發展。
朋友小樊婚后為了過二人生活,從父母家中搬了出來。
恰好此時,小舅子大學畢業到廣州找工作。
作為妻子唯一的弟弟,自己不幫忙有點說不過去。于是小樊讓小舅子先一起住,也沒說什麼時候讓搬走。
小舅子剛到之初,小樊就考慮,等小舅子找到工作存點錢就讓他搬出去。
但礙于關系,一直沒有開口說。
就這樣,他們一塊兒住了一年。沒有大矛盾,但畢竟兩個人的生活,突然多了一個人,小樊始終不舒服。
小樊終于忍不住跟小舅子說了這個問題,小舅子卻覺得是姐夫對自己有意見。
小舅子搬出去后,來往也比較少了。
曾聽過這樣一句話,丑話不敢說在前頭,煩心事自然就跟在后頭。
與其看著事情一步步走向不良趨勢,不如提早下定決心,丑話在前。
那些冒著打破和諧局面風險,敢把丑話說前的人,往往有著當機立斷的勇氣。
03 · 丑話說前,是一種情商
朱自清在《說話》中寫道:「說話并不是一件容易事。」
大多時候說話,我們是為了溝通想法,達成共識。
如果只是把話說出,全然不顧別人是否接受,則算不上有效溝通。
那些厲害的人,不僅把丑話說在前面,更讓人心悅誠服地接受。
熱播劇《狂飆》中有這樣一個場景:
孟鈺回北京,安欣過來送她去機場。
兩人在車上鬧了別扭,安欣只好把車停靠在路邊。
此時還在交警支隊的楊健過來,進行違規處罰,并讓安欣出示駕照。
巧的是,安欣沒帶駕照,拿出工作證對交警說:
「警察同志,我送人趕時間,你看是自己人,能不能關照一下?」
楊健說,「好啊,那我也拜托你個事。如果下次我犯事進去了,你能不能也關照一下,放我一馬?」
安欣一聽,立馬乖乖把車鑰匙交了出來。
楊健的巧妙表達,讓安欣做到換位思考,從而進行了有效溝通。
心理學家泰斯·朗曾經說:「說到位的丑話,就是漂亮話。」
很多人看到問題,也有表達的勇氣,卻少了那一份巧妙,最后往往事與愿違。
敢把丑話說在前面,不僅是一種技巧,更是一種高情商。
04
生活中,大多人都不敢把丑話說在前。
因為不確定,眼前和諧的關系是否會因此而有裂痕。
敢把丑話說在前的人,不僅眼光長遠,有著殺伐果敢的堅決,更是高情商。
愿我們在往后的重大事情中,都敢丑話在前,路上無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