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遠不要把自己的快樂與悲傷,
放在和他人的比較中。
楊絳先生在《走到人生邊上》里面說:
「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人世間,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。」
她一生跌宕起伏,年輕時經歷過牛鬼蛇神的時代之苦;
年邁時又飽嘗天人永隔的錐心之痛。
但面對過去的痛苦與外界的紛擾,她總能從雜亂的生活里,尋找到內心的從容與淡定。
其實每個人的生活,都會遇到各種煩心事。
但真正決定你人生質量的,其實是你的內心。
《菜根譚》里說,世亦不塵,海亦不苦,彼自塵苦其心爾。
你若任由負面的念頭在腦海中橫生,只會拖累自己。
守好自己的內心,將自身與外界的紛擾隔絕開來,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寧靜與幸福。
到了一定年紀,最好的活法就是:關起門,拉好窗,掃凈屋。
1
關起門
英國首相勞合·喬治,有個習慣。
他在院子里散步時,每經過一扇門,總會把它隨手關上。
同行的朋友十分疑惑,他則微笑道:
「當你關起身后的門,你就把過去留在了后面,然后可以重新開始。」
很多時候,一個人活得不夠好,并非因為此刻處境糟糕,而是忘不掉過去。
當你被往事糾纏,就會因沉淪過往而錯過眼下美好的風景。
只有及時關起回憶的門,從悲傷中抽離,才能心無旁騖地繼續前行。
20世紀90年代,楊絳的女兒錢瑗和丈夫錢鍾書相繼離世。
原本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,頃刻間獨剩楊絳一人。
有一天,作家舒展的妻子去看望楊絳。
看到楊絳一個人坐在空屋中,她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。
反倒是楊絳安慰她:「你比錢瑗小四歲吧,傻孩子,我都挺過來了,你還這樣哀傷?」
面對生離死別,楊絳并未沉湎于苦痛中,而是盡快收拾情緒,微笑向前。
此后,楊絳很少出門,大部分時間都在閉門謝客。
平日里,她就獨自在家,把時間花在創作上。
此后十幾年里,她翻譯了柏拉圖的《斐多》,寫出了《我們仨》等經典作品。
歷經死別,她并未陷于過多的悲傷,始終有著自己的生活目標,過得異常充實。
瑪利亞·羅賓森說過:
沒有人可以回到過去重新開始,但每個人都可以從現在開始創造全新的未來。
人這一生,一路風雨,一路坎坷。
追悔莫及的痛苦,失之交臂的遺憾,無力挽回的辛酸。
這一切,就像門外的雜草與荊棘,若任它肆意瘋長,只會荒蕪自己的心靈。
當你關起了門,它們就無法用帶刺的枝杈攪擾你今日的生活。
正所謂,從前種種,譬如昨日死;從后種種,譬如今日生。
到了一定年紀,內心裝不下太多過往,該翻篇的翻篇,該放下的放下。
記得隨手關起門,把往事留在身后,才能將美好擁入懷中。
2
拉好窗
楊絳曾在文章《窗簾》中,談及一位夏洛特姑娘。
女孩夏洛特受到了詛咒:她只能生活在一間屋子中。
她在房間中吃喝無憂,每天還能做自己喜歡的事,生活十分愜意。
有一次,她不小心拉開了窗簾,透過窗戶,看見外面的人在陽光下玩耍、奔跑。
自那之后,她每天茶飯不思,總是盯著窗外看。
看著旁人都自由自在,她羨慕不已,再與自己的生活對比,她又感到深深的苦悶。
直到有一天,女孩不顧詛咒逃出了房間。
出了門后,她才發現所謂的玩耍、奔跑,只是人們為了生存在四處奔波。
外面很多人沒有食物吃,還有人連住所也沒有,只得露宿街頭。
有人聽聞她是被詛咒的女孩,羨慕道:
「你的命真好啊,從來不用工作,每天都能休息,做自己喜歡的事。」
女孩這才恍然大悟,原來自己厭倦的日子,竟是對方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。
楊絳先生在文中說道:
人家掛著窗簾呢,就別去窺望。寧可自己也掛上一個,華麗的也好,樸素的也好。
你總得尊重別人家的窗簾。
生活中,就有不少人喜歡打開自家的窗,去窺望別人家的生活。
明明自己的孩子懂事聽話,他卻羨慕鄰居家的孩子成績好,結果自己天天生悶氣。
明明有一份薪水可觀的穩定工作,他卻老想著像別人那樣做生意賺大錢,最后卻賠光了所有積蓄。
他們看別人都是光鮮亮麗,看自己只有雞毛蒜皮。
結果一番比較之下,不是哀嘆自己沒錢,就是抱怨自己太平凡。
實際上,誰家的鍋底沒點灰?每個人的日子各有各的好,也各有各的難。
正如《百歲感言》中寫的那樣:
「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,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,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,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,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。」
人生萬象,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劇本。
永遠不要把自己的快樂與悲傷,放在和他人的比較中。
拉好自家的窗,不羨慕,不比較,過自己的日子,才是真正的人生大智慧。
3
掃凈屋
哈佛大學商學院曾有過一個有趣的發現:
幸福感強的人,往往家居環境十分干凈整潔;而不幸的人們,通常生活在凌亂骯臟之中。
一個人所居住房間的模樣,往往就是他內心的折射。
學會把屋子打掃干凈,就是在清理內心的思緒,打理自己的心情。
在特殊年代,楊絳曾被安排住牛棚。
牛棚相當簡陋,灰塵滿地,梁上吊滿了蛛網,屋內只有一張破草席。
晚上睡覺的時候,跳蚤和虱子就在草席間穿梭,時不時叮上楊絳一口。
有天夜里,甚至有只貓叼著兩只血淋淋的老鼠放在她的床上。
那些日子,楊絳徹夜難眠,內心又驚又恐,人也逐漸抑郁。
為了除去這些煩擾,她決定來一次大掃除。
她找來一些清潔工具,花了好幾天的時間,對牛棚進行了一次近乎改頭換面的清掃。
屋中氣味沒有了,門窗內外不見積塵,即便是草席也鋪得工工整整,她還用蘆葦和麻繩編織門簾。
原本破敗不堪的屋子,被收拾得干干凈凈,一掃此前的烏煙瘴氣。
夜里也不再有蚊蟲侵擾,使她能夠睡得安穩舒心。
隨著牛棚被打掃干凈,楊絳的內心也漸漸回歸平靜。
現實中,工作的煩惱,生活的壓力,時常把我們拽入內心煩躁的漩渦。
此時不如沉下心來,清理屋內的灰塵,歸置雜亂的物品,疊好四散的衣服。
在這井然有序的行動中,你紛亂的思緒就會中止,堆積的壞情緒也會一并疏解。
正如《清靜經》所言:掃地掃地掃心地,心地不掃空掃地。
當你居住的環境干凈起來,心境自然也跟著亮堂起來。
一旦你的內心敞亮了,沒有繁雜的事物干擾,自會氣定神閑。
▽
楊絳先生說:
人雖然渺小,人生雖然短,但是人能學,人能修身,人能自我完善,人的可貴在于人的本身。
人生就是一個不斷修煉自己、完善本心的過程。
很多人過得不好,不是日子太難,而是心中有個缺口。
有的人心念過往,無法自拔;有的人目向他人,不能正視自己。
而適時地關起門、拉起窗、掃凈屋,就是在填補內心的缺口。
到了一定年紀,你終要明白,不糾纏,不比較才能活出獨屬于自己的精彩。
與朋友們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