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古人說:「欲速則不達,見小利則大事不成。」
很多事情,不到一定的火候,是不會成功的。如果你急著要知道結局,那就是「一塌糊涂」。
因此,社會上有很多人,五十歲過后,才開始發跡,在此之前,只是反復磨礪自己,墊高人生的高度。
南宋時期,有一個叫周必大的人,經歷了官場沉浮,還有過牢獄之災,真正的人生,從五十歲左右開始,最后做了丞相,貴不可言。
《西湖二集》里詳細記錄了周必大的人生歷程,也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:年過五十,還能大器晚成的人,是早有征兆的。
02
第一,一生讀書,書山有路。
周必大,江西吉州廬陵人,四歲時,父親過世,十二歲時,母親過世。他先后被寄養在外祖母、伯父家,居無定所,但是讀書的事情,從未停止。
年輕時,考了進士,成為了臨安府的一名小官。
他的文章,在當時得到了極高的贊譽。宋高宗如此評價:「是個負責起草詔書的人才。」
俄國作家普希金說過:「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,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。」
很多人,到了成年,就不會讀書了,習慣性打開手機,看一看無聊的視訊,或者隨便看幾個段子,打發時間。
人和書的距離越遠,人生路就越難。能堅持讀書的人,就是一輩子不出名,起碼不會敗家,后半生能夠活得通透。
任何年代,要想得到別人的賞識,就要要「與眾不同」,否則就會被人海淹沒。讀書的路,對于成年人來說,仍舊可以走通。
03
第二,救人于難,自有善報。
周必大在將近五十歲時,才生下兒子。因此格外看重。
當他沉浸在晚來得子的喜悅之中時,家里起火了。原因是,隔壁鄰居的兒子升了御史,親戚朋友都來慶祝,因此大擺筵席,燈火通明。丫鬟把火燭放到壁板上,點燃了木板。
熊熊烈火,殃及了幾十戶人家,有五十多人「無家可歸」。
官府不敢得罪御史,因此把普通人家抓起來,周必大就在其中。
在牢獄里,周必大輾轉得知,他要是犯錯了,大不了就是丟官職,而普通人犯錯了,是要治罪的。因此,他主動承擔火災的所有責任,舍去了官職。鄰居們因此獲救。
錢財、位置,都是身外之物,若是你看得太重了,會陷入到「利欲熏心」的陷阱,如果你輕看了,就能做出「利他」的行為。
把錢財給窮人,用位置去換取安寧,在好的位置上,鞠躬盡瘁。
一個人要走向高處,就要得到很多人的托舉。而托舉你的人,不是憑空而來的,是因為你做了善事,成為了大家的貴人。
上半生做好事,下半生得到回報,這樣的人生安排,正是「先苦后甜」的征兆。
04
第三,夫唱婦隨,黃土生金。
周必大丟了官,妻子王氏并不責怪,還安慰到:「沒事,我們回娘家去住。」
岳父王彥光,在廣德做官,家底殷實。當得知女婿的遭遇后,擺下酒席,接風洗塵、壓驚。
作為普通女人,會認為,一個大男人,把自己的一切都舍去,幫助非親非故的街坊鄰居,顯然是很愚昧的。
作為岳父母,如果知道女婿變成了一無所有的人,肯定會生氣,甚至逼著女兒失婚、改嫁。誰不希望自己的女兒飛上枝頭變鳳凰。
幸運的是,周必大遇到了一個好的家庭。人生陷入了低谷,仍舊有人拉一把。
夫妻本是同林鳥,樹可以倒掉,窩可以碎掉,但是人心不能倒下去。
心是正直的,那麼身體就會筆直,人生也會從此站起來。
五十歲之前,能夠得到很多的教訓,經歷不一樣的事情,其實是讓自己積累大量的經驗,逼著自己重新開始。當夫妻一起努力,每天都是新的,貧瘠的土地上,也能種出綠苗。
05
第四,志在天下,老驥伏櫪。
當周必大五十多歲時,宋高宗舉行開博學弘詞科。岳父王彥光拿了路費,鼓勵他去參考。
再一次走進考場,周必大信心滿滿,不僅寫了很多書本知識,還寫了現實生活中的禮樂、規矩等。
毫無懸念,周必大脫穎而出,供職翰林院。
宋高宗想提拔周必大,但是嫌棄他的樣貌不出眾。身邊的一個太監說:「他在一次大火中,主動承擔責任,德高望重啊......」
德才兼備的人,打著燈籠也難找。周必大非常順利地做了丞相。
後來,宋孝宗繼位,周必大持續用力,在減少四川稅負、推薦人才等方面做出貢獻。
五十歲就老了嗎?有志氣的人,把年齡當成數字,而不是一道門檻。
一個人的格局越大,那麼他的人生就走得越遠。在二十三歲的時候,就會想到五十歲之后的事情。五十歲的時候,賦予新的使命。
古時候,有老馬識途的故事,說明了年紀大的馬,走的地方多,經驗多,因此會有新的用途。
在經濟方面,上半生靠體力賺錢,下半生靠認知賺錢,也能錢生錢。
在位置方面,上半生使勁提升,五十歲到了天花板,但是精神的高度,永無止境。
世界很大,你不可能走遍每一個角落,因此大器晚成的人,習慣「一直在路上」。
06
古人云:「為人須放心田好,留取他年宰相身。」
一個人想要成大器,第一步不是盯著位置看,而是讀善書,做善事,結善人,勸人善,幫人善,建善家。
記住,「人生的意義不在于拿一手好牌,而在于打好一手壞牌。」
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一手好牌,但是具體會拿到什麼牌,并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。因此,花幾十年功夫,學習牌技,敢于推倒重來,才是人生的根本。
當你熬過了沉沉浮浮,好運一定會到,只是可能會遲到一點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