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有一位哲學家說過,每個人都想依靠別人生存,但又靠不了別人生存。
想要依靠他人,這是自己的一廂情愿,因為別人自身也難保,沒有人可以讓你依靠。這,就是所謂的「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」。
年輕的時候,我們想遇到貴人,讓貴人來提攜我們,從而扶搖直上,成就理想。但是,大部分人都遇不到貴人,只能獨自前行。
中年的時候,我們結了婚,有了自己的家庭,就想依靠伴侶生存。但是,伴侶一看到你依賴的樣子,就討厭你,甚至還會疏遠你。
到了晚年,我們覺得自己辛苦多年,已經退休,可以過上養兒防老的好日子了。讓人意想不到的是,我們的孩子,竟然養不起父母,還養成了啃老的習慣。
回顧這一生,才發現沒有人靠得住,不僅是外人,還有跟我們血濃于水的親人。
02
一位老人的親身經歷:人老了,沒有一個人靠得住。
村口的陳大伯已經退休了。他原以為,退休后就能享受天倫之樂,無憂無慮。現實卻是,三個孩子時不時來要錢,別說養父母了,他們連自己的家庭都養不起。
每一次望著前來「要錢」的孩子,陳大伯都特別寒心。如果有一天,自己的錢沒了,孩子是不是就要拋棄父母了呢?
他本想指責孩子沒本事,連家庭都養不起。但是,他還是選擇了忍讓。因為他知道,如今的物價越來越高,家庭的花費越來越多,孩子不啃老,還真的養不起。
生活壓力很大,是一回事。而陳大伯對三個孩子失望透頂,又是另外一回事。陳大伯原本的規劃是,退休后就享福,孩子也能獨自照顧好各自的小家。
這規劃,從旁人的角度來看,其實很樸素。只是,對于普通人而言,基本是難以實現的。在今時今日,能夠享清福,所養的孩子也特別出色的老人,基本上是鳳毛麟角。
絕大多數人都跟陳大伯一樣,養兒防老到最后,竟然變成了養兒啃老。
03
難道說,人到晚年,真的沒有人能靠得住嗎?
曾仕強教授說過,現代的老人還真的沒有尊嚴。年輕的時候拼命干活,老了就被送到養老院,就不顧死活了,這人活得還有尊嚴嗎?
事實上,能夠活得有尊嚴的老人,很少見。除非你身家豐厚,孩子孝順,老伴也對你特別好。不然,你還是活得沒有尊嚴。
也就是說,要想晚年幸福,必須滿足兩個條件,第一是物質上的條件,第二是人心上的條件。與前者相比,后者更難實現。
人心這種東西,就跟天氣一樣,一會一個樣,沒有人知道它會如何變化。或許,他昨天還是大孝子,真心人,今天就變成了不孝子,薄情人了。
不要高估了所謂的親緣感情,也不要覺得相處了多年,身邊人就信得過。所謂「人情似水分高下,世事如云任卷舒」就是這個道理。
04
人過六十最大的靠山,并非親生子、枕邊人,而是這兩點。
一、自己兜里面的錢財,名下的一切資產。
很多老人都提出了一個問題,到底該在什麼時候分家產呢? 在現實生活當中,不少老人就是因為不懂得分家產,所以晚年不安。
退休前就把家產分給了孩子們,如果孩子們能夠一直孝順你,直到你歸去的那一天,那你很幸運,賭對了,所過的晚年不會差到哪里去。
反之,如果孩子不能做到一直孝順你,幾年后就變心了,拋棄父母了,那沒錢沒勢的你,又能做什麼呢?只能一直退讓,越活越卑微罷了。
唯有晚點分家產,將錢財攥緊在自己的手中,我們才能占據優勢,孩子才會敬畏我們,不至于輕易背叛,沒有任何的孝心。
錢財,不僅是生存的根本,更是制衡的需要。制衡任何一段關系,單靠輩分,那是行不通的。唯有靠一定的物質,別人才不敢輕舉妄動。
05
二、樹立靠自己的觀念,不要有太多的期待。
人們越是期待什麼,就越是失去了什麼。你期待孩子可以對你特別好,老伴也百依百順。事實上,這都是我們的幻想而已。
一旦你生病了,孩子是否孝順,這誰都說不準,老伴是否陪伴在身邊,也沒有人可以保證。所謂「久病床前無孝子,久貧家中無賢妻」就是這個道理。
這番話,既然可以流傳千年的時間,就證明這番話適用于每一個歷史時期。不僅適用于農業社會,就連現代社會,也適用。
為什麼呢?千古以來所改變的,只是科技和生產力,而人心一直都是那個樣子。人性當中欺軟怕硬、唯利是圖、大難臨頭各自飛的缺點,依舊沒有改變過。
當我們看透了人性的真相,自然就不會對他人有太多的期待。要知道,人活一世,難關無數,凡事只能靠自己,他人愛莫能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