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年人的社交,就如浪里淘金,沖沖洗洗很多次,留下來的,才是金子。
若是運氣不太好,沖洗之后,就什麼也沒有剩下了,只得重新來過。
但不管如何,我們都期待,能遇到三五知己,不讓人生路,走得太孤獨,不讓自己的心,一直在流浪。這就是莫大的福氣。
01
知己,是靈魂相依的朋友。
人與人交往,最難得的是「懂得」。很累很苦的時候,若有人懂得,內心就好受多了。這樣的一份情愫,是中年人最需要的。
年輕時的李叔同,結交了富家公子許幻園。他們一起讀書寫詩,聚集在城南草堂。后來,時局動蕩不安,許幻園家道中落。
家庭落魄后的許幻園,找到李叔同,說:「我家破產了,咱們后會有期。」
李叔同百感交集,看著朋友的背影,含淚寫下——長亭外,古道邊,芳草碧連天......一曲《送別》,讓友情感人肺腑。
唐代的王勃,知道朋友要去蜀地做官了,特意趕來送行,幾杯薄酒下肚,說:「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。」
聚聚散散是人生常事,但是我們要知道,分開,是為了更好地重逢。前路漫漫,我們還能常聯系。如果外面混得不好,還有朋友能接濟,給一碗飯吃。
人到中年,生活真的很苦。若有心靈的依靠,那就不那麼苦了。幾句送別的話,幾首令人感動到流淚的歌,是前行的力量和勇氣。
02
知己,是噓寒問暖的伴侶。
有一個小和尚,去拜訪山里的禪師。推開禪院的窗戶,就是一條巨大的瀑布,水流聲,震耳欲聾。
小和尚怎麼也睡不著,被水流聲所害。
禪師卻呼呼大睡。
小和尚問:「師傅,你沒有聽到水聲嗎?」
禪師笑了:「我習慣了和他相伴......」
原來,久居蘭室不聞其香,久居鮑市不覺其臭。
是不是,我們習慣了被身邊的人照顧,因此把他們不當成知己。或者說,我們已經忘記了當初的誓言,不再被身邊的人感動。
人到中年,要感恩陪你一生的人。熬過了苦,嘗到了甜頭。不要等愛情弄丟了,才去尋找,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。
習慣了和他、她在一起,更要追求一生相伴。接受他的好,也接納他的不好。不因爭執而煩惱,不因缺點而懊悔。
若你把伴侶當成知己,你就能好好溝通,好好奮斗了。雖然日子苦了一點,但是推開家門,還有一些安慰,能夠感悟到家庭的溫馨。
事實上,人人都可以和愛人做知己,關鍵是努力改變自己。你變好了,給了對方一個像樣的愛人,那就可以良性互動了。
03
知己,是一起發財的同路人。
春秋時,齊國的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。
管仲家很窮,拿不出什麼本錢;鮑叔牙家很富有,多半是他墊資。
賺錢了,管仲獨自拿著錢回家。鮑叔牙說:「他啊,家有老母親,應該拿錢去孝順。」
分紅時,鮑叔牙不說自己的投入更多,而是盡可能地照顧到管仲。
人到中年,誰都要養家糊口。若有人,體諒你的家庭,也愿意和你一起賺錢,還把你的父母當父母,這份感情,就遠遠超越了金錢本身,需要好好珍惜。
很多人,對利益之交,是嗤之以鼻的態度。其實這是不對的。人與人交往,若是不談利益,純粹談感情,這是顯得很虛偽的。
生活不能建立在真空里,而是需要柴米油鹽。
親戚朋友一起吃頓飯,起碼應該考慮到「買單」的問題。要是大家都帶著感情來吃飯,誰都不買單,這一份感情就沒有意思了,會讓外人恥笑。
子曰:「以勢交者,勢傾則絕;以利交者,利窮則散。」
相對來說,我們真的要感激那些可以長期一起獲利的朋友。他們的存在,讓我們的家庭變得富有,讓我們的人生有了出路。
錢不是萬能的,但是中年人沒有錢,是萬萬不能的。誰都不要自命清高,還是生活在現實里為好。珍惜利益之交,也會在某個時間段里,有知己的感悟和深情。
04
知己,是可以寄情的心上人。
四海有知己,何處不為家?真正的知己,大部分是不能朝朝暮暮的。就算是夫妻,也有很多時間,是分別的狀態。
人到中年,遠行時,若有人可以牽掛,或者有人牽掛著你,這就是知己的情。
唐朝時的李季蘭,從小就被父親送到剡中玉真觀出家。
枯燥的修行生活,讓她很疲憊,于是一個人出門,到處走走。在一個春日的午后,她到剡溪中蕩舟,遇到了讀書人朱放。
兩個人一見如故,談得很投緣。
后來,朱放一舉高中,去外地做官。
李季蘭說:「離人無語月無聲,明月有光人有情;別后相思人似月,云間水上到層城。」
是啊,不管走多遠,記得還有一份相思。這樣想來,人間值得。
人生路漫漫,若能有一份情,停留在心頭,那就不會孤單。雖然是形單影只的樣子,但是「心上有個人」,讓人欣喜。
05
孔子曰:「益者三友,友直,友諒,友多聞,益矣。」
遇到一個足智多謀,言語耿直,互相體諒的人,彼此珍惜,就能互幫互助,從而成為知己。
人生的旅途,注定不會孤獨,只要你不封閉自己,不苛求別人。
人到中年萬事休,唯有知己最解憂。
若能知心有知足,幸福之花迎春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