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子說過:「人無禮則不生,事無禮則不成,國家無禮則不寧。」
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,在人際交往中的禮儀就像是溝通心與心之間的橋梁,拉近了彼此的距離。
「禮」的傳承,已經融入到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。
隨禮,是一種人際關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禮節。
小孩的滿月酒,成人禮,升學宴,婚宴,喬遷宴等等,都離不開隨禮。人到中年,常聽到有人調侃,累死累活奮斗一個月,自己還沒用多少,就全給隨禮了。
在賺錢難的現實社會里,有些禮隨了也是白隨,要學會拒絕,因為沒有意義。尤其是以下三種人際關系,就別浪費錢了。
人這一生,會遇到許多人,有的人只是相伴走過了一段路程,到了該分別的時刻也就漸行漸遠了。
多年不見的同學,本就已經成了兩條不再相交的平行線。
很多時候,突如其來的聯系,不是結婚邀請,就是要借錢,只為了收份子錢。如若,你念及曾經的同窗情誼,想隨禮。可是,隨禮太少,又怕同窗生氣;隨禮太多,壓力太大。
在生活中,還時常見到,給多年不見的同學隨禮后,自己家再辦酒時,同學卻借故不來,又或者故意少隨禮金。
《增廣賢文》中講到:「酒逢知己飲,詩向會人吟,相識滿天下,知心能幾人?」
同學之間隨了禮,也不會因此就彌補多年不聯系的感情,反倒可能在婚禮結束后又各自銷聲匿跡。
對待這種只為斂財的禮,沒必要隨。對待這種沒有情誼,許久不聯系的同窗,也不必深交。
同事,顧名思義,只是同時在一起做事的人,算不上朋友。
有的同事,甚至是沒說過話的陌生人,更有甚者,沒呆多久就離職跳槽的,根本沒有交情。
遇到不熟悉,沒有交情的同事辦酒,在群里接喝酒的,可以適當地選擇忽略。更不必追隨領導,隨份子錢。
領導的經濟實力強,如果打腫臉充胖子,最后只會導致自己的經濟陷入危機之中。
在電視劇《今日宜加油》中,有一個橋段,很有意思。
面對即將到來的小長假,老吉上班之前整理了一下同事和客戶的資料,暫時拉黑那些適齡單身人士。
目的,就是為了防止,突然來一個結婚請帖,增加自己的經濟負擔。
同事之間送出去的禮又重,又沒意義,很大一部分還收不回來。
倘若心里不情愿隨禮,也不會與同事深交,那就選擇拒絕。
社會上的人情世故,很復雜。
有時候,隨禮是一件讓人很難受的事情。錢送出去了,只是走個過程,隨禮不帶絲毫感情,仿佛就是完成一個任務。
就像偏遠的遠方親戚,即使有血緣關系的親戚,離得太遠,平時也沒有聯系,沒有多深的交情。
即使偶爾聯系,看似客氣,其實都不過是客套而已。
去距離太遠,又生疏的遠房親戚家隨禮,不但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而且,興沖沖地去隨了禮,吃了酒席,卻發現彼此之間心不在一起。
就比如:去遠房親戚家參加婚禮,連婚禮主角的名字都不能準確地說出口,這樣的親戚關系實在是尷尬。
所以親戚之間,如果走動頻繁,禮數到位是必要的;但是面對那些偏遠親戚,也不需要大手筆去隨禮,別給自己添堵。
莎士比亞說過:「一切禮儀,都是為了文飾那些虛應故事的行為,口是心非的歡送,出爾反爾的殷勤而設立的;假如有實在的友情,這些虛假的情勢就該一律拋棄。」
知禮隨禮,是尊重。有禮不隨,是態度。
有些同學情,點頭之交的同事情,關系淡薄的親戚情,對方送來請帖的目的很明確,就是為了多收一份禮錢,這些禮,不必隨。
人生路上,多取悅自己,舍去不必要的人情往來。
那些注定不是一條路上的人,沒必要花錢去維系感情,最終也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。
賺錢不易,在隨禮盛行的時代里,更要懂得守住自己的財富。放棄不需要隨的禮,用心過好自己的生活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