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有一位作家說:「忍受孤獨是可怕的。當你看到那些享受孤獨的人,一下子就不怕了。」
深以為然。既然孤獨是不可避免的,不如勇敢地面對;既然合群是難受的,不如主動退群。
一百個人,有一百種活法,憑什麼要活成別人的樣子?
如果你認真觀察,人與人真正的差距,不是隨著金錢和地位而改變的,而是從改變人生境界開始的。正所謂,境由心生,命由己造。
因而,今天我要恭喜那些享受獨處的人,你的優秀,令人刮目相待。
02
孤獨,是「看淡一切」的境界。
「千山鳥飛絕,萬徑人蹤滅。孤舟蓑笠翁,獨釣寒江雪。」
唐代詩人柳宗元,勵精圖治,推崇革新,因此被保守派和宦官碾壓,被貶到南方的永州。
有道是,虎落平陽被犬欺。當年的柳宗元,在永州活得悶悶不樂,很長一段時間,在龍興寺借住。
令人驚喜的是,還能寄情山水。在人跡罕至的地方,有一江白雪,一葉小船,一件蓑衣。當孤獨變成習慣之后,他寫下了《捕蛇者說》《小石潭記》等文學作品,人生的境界,也算是達到了另一種頂峰。
若干年之后,宋朝文豪蘇東坡說:「‘千山鳥飛絕’,人性有隔也哉,殆天所賦,不可及也已。」
穿越時空,兩個才子,以文會友,讓人羨慕不已。
有人說:「我懂你,就像懂自己一樣深刻。」
茫茫人海,誰能懂你呢?也許一個人都沒有,唯有自己最懂。可是你不去期待的時候,懂你的人,又會如約而至。
因此說,是你的,不要求,不是你的,求不來,不如順其自然。用淡淡的心情,過淡淡的日子;不戚戚于貧賤,不汲汲于富貴。
03
孤獨,是「勇往直前」的信念。
「把吳鉤看了,欄桿拍遍,無人會,登臨意。」
南宋時期,辛棄疾投筆從戎,投靠耿京,后出任江陰簽判,一心要抵抗金兵,恢復中原。可勢單力薄,很是無奈。
在和平年代,你無需考慮和誰拼比,但是你必須要有斗志。
人生真正的優秀,不是超越別人,而是每一天,都可以優于昨天的自己。
作家李孟蘇寫過一個故事:有一個叫艾比.德朗的女人,三十多歲的時候,和男友一起買房。后來,男友離開了,她變成一無所有的人。
原本無憂無慮的她,開始為「一碗飯」發愁。于是乎,堅持改過自新,為自己定下省錢計劃,耗時兩年多,她有了自己的房子。
洗澡不超過四分鐘,拒絕所有的聚會,不外出度假......這樣的做法,沒有人理解,但是她卻樂在其中,因為一直在變富,在和夢想靠近。
既然有一段很長的路,注定要一個人走,那就好好享受,有沒有人陪伴,隨緣吧。
04
孤獨,是「自由自在」的風景。
「壯年聽雨客舟中,江闊云低,斷雁叫西風。」
南宋詞人蔣捷,靠在窗邊,聽雨敲打著瓦片,看雨里的江面,船來船往。遠方的云,很低很低,大雁從云里飛過。
說起雨,很多人以為,那是惆悵的。就像「清明時節雨紛紛」一樣。
事實上,唯有聽懂了「雨」,一個人就會變得快樂。或者說,凄涼本身,就是一種美麗。
蘇東坡在杭州為官的時候,說:「朝曦迎客艷重岡,晚雨留人入醉鄉。」一場雨,就讓他醉了,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?
如果你習慣了獨來獨往,那麼你就會和雨同行,也能在小樓里,獨自聽雨。「滴滴噠噠」的聲音,就像琴聲一樣,讓你酣然入夢;走在雨里,洗去一身的塵埃。
把孤獨當成了風景,那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人了。不要誰來約束自己,一切都能自律;不要誰來指點迷津,內心特別通透;不要在乎有沒有群,早已把自己調整到了靜音狀態。
孤獨不是寂寞,而是把喧鬧的人群,變成了眼里的風景;把陌生的臉,當成了自己的「速寫的畫」。
05
孤獨,是「讀書洗塵」的喜悅。
「吹滅讀書燈, 一身都是月。」
當年,90歲高齡的黃永玉舉辦畫展,以上這句話,擺在了顯目位置,并得到了大家的贊嘆。
他出生在湖南鳳凰縣,住在祖屋——古椿書屋。
小時候的他,常常他逃課,街上大大小小的作坊,都變成了他的熱土;后來,他去了福建,把集美中學的圖書館,當成了自己的家。
讀書的方法有很多,可以是浪跡天涯,也可以是坐在書海里,還可以冥思苦想。正所謂,讀萬卷書,不如走萬里路;走萬里路,不如閱人無數。
你孤獨嗎?那就拿起書,好好讀一讀。也許你今天讀的書,不會有什麼用;明天讀的書,也派不上用場。但總有一天,你會發現,所有讀過的書,都會把自己墊高,讓周圍的人,無法企及你的高度。
讀書多了,氣質就變好了;感悟多了,內心就豐富了;眼里的書多了,雜物就不見了......合上書,夜已深,枕著一沓「智慧」入眠,還有月色為「被」。
06
有些人,注定不會合群。因為人多了,就不能發現他身上的光芒。
有些人,注定一生孤獨。因為他堅持自己的「獨一無二」,不愿意遷就別人,也不愿意將就著活。
其實,「不要去追一群人,用追捧別人的時間,去讀書、打拼理想、沉淀人生、調整心態,等你更上一層樓的時候,樓下的人會來追你。」
其實,你把「孤獨」兩個字拆開,就是「孩子、瓜、犬、蟲子」。能夠這樣想象:有孩子在瓜棚下,帶著一條狗,尋找墻角的蟲子。
捫心自問,斯是孤獨,何孤之有?
不過是孤獨上癮,無人能懂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