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匆匆走過半生,來不及享受年輕,就老了。
《寒窯賦》里說:「注福注祿,命里已安排定,富貴誰不欲?」
過了五十歲,總結人生過往,就會發現,很多事情,已經是板上釘釘,難以改變了。如果使勁折騰,反而會把當下的幸福生活弄丟。
上半生激流勇進,下半生平穩渡過。擺正心態,舍去欲望,放慢腳步,粗茶淡飯的日子也是詩和遠方,自有富貴。
要明白,天命不可違,順天者昌。
02
第一,好運善中求:日行一善,可以改變命運。
《尚書》里說:「惟命不常。」
以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天命不是你一家人的,好運不會只光顧你一個家庭。
當你希望自己變成天下第一人的時候,有沒有考慮過,其他的人怎麼辦?如果天下的財富、好運、健康、風景,都被你一個人占有了,其他的人,是否還能生存呢?
想明白了,你就會因為自己的「私心」而發笑。因為有了大家,才有小家。否則小家的存在,是很困難的,也是不現實的。
明代思想家袁了凡,在《了凡四訓》里記載了自己的成長過程。
他還小的時候,父親就過世了。他和四個兄弟,在母親李氏的拉扯下,艱難成長。
在母親的安排下,他去學醫。后來遇到了孔先生,建議他去參加科考,走官場之路。再后來,他在北京的時候,遇到了云谷禪師。
云谷禪師說:「積善之人,數固拘他不定。命由我作,福自己求。」
聽了禪師的一番話,袁了凡決定做三千件好事。當他考取功名之后,決定一輩子做好事。
從袁了凡的一生來看,好事越做越多,命運越來越順。官位、學識、名氣都有水漲船高的趨勢。
現如今,他的很多著作,都得到了我們的厚愛。
雨果說過:「善良既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,善良的人便幾乎優于偉大的人。」
羅佐夫說過:「感人肺腑的人類善良的暖流,能醫治心靈和肉體的創傷。」
當一個人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做好事,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大家的時候,人生就會持續變好,并且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富貴。
特別是那些很走運的人,把好運氣帶給別人,就能順從天意。
善良就像一盞燈,為自己照亮了前程,也讓別人找到了方向。黑夜里,因為看到燈光,就不會懼怕了。
日常生活中,清掃垃圾、給人笑臉、幫人引路、帶著孩子和老人過馬路......只要你愿意,隨時隨地都可以行善。舉手之勞,何樂而不為呢?
03
第二,厚德能聚財:人品過關,身邊的人都會幫你。
當我們五十歲的時候,會發現錢財很重要。不管是兒女成家立業,還是老人養老,都離不開錢。
但是,如何得到錢財呢?靠偷?靠搶?靠騙?都是行不通的,就是算計別人的錢,都是錯誤的。
一方面要守住自己的錢,一方面要從社會上去獲取錢。注重開源節流,家庭就會變富。
一個人,要是做了惡毒的事情,就會敗家、破財。任何時候,都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圍內做事,財富自然能夠積累。
在《石點頭》第四回里,有一個叫方氏的女人,家住嘉興府,丈夫瞿濱吾,靠做生意賺了很多錢,買了很多地。
丈夫過世之后,方氏和女兒瞿鳳奴相依為命,守著家里的錢和土地,日子也算殷實。
有一天,方氏在門口遇到已婚男子孫三郎。兩人互生好感。
之后,孫三郎大搖大擺地和方氏相愛,導致滿城風雨。瞿家的親戚、族人見狀,認為孫三郎會騙走錢財,都來干預方氏的家庭,把瞿家的錢財、田土都瓜分了。
有道是,蒼蠅不叮無縫的蛋。
當一個人的人品變壞之后,外人就有機可乘,首當其沖的是「算計錢財」。
能夠得到錢財,還能保住錢財的人,道德素養和錢財的數量是「旗鼓相當」的。
如果你到五十歲的時候,已經有一定的資金積累了,也有了房子車子,就要持續改變人品。比方說,不要惦記婚姻之外的愛情,不要和狐朋狗友交往,不要去摻合小人的事情。
只要人品過關,幫你的人就會增多,算計你的人就會「毫無辦法」。
04
第三,家和萬事興:相親相愛,一代更比一代強。
一個人可以命好,需要「集百家所長」,更要「舉一家之力」。
當我們到了五十歲之后,家庭就顯得更加重要。以后,老伴互相關愛,攜手渡過余生;兒女出門在外,老人在家無盡牽掛;孫輩積極向上,一家人希望滿滿。
《大學》里說:「彼同有是心而興起焉者,又豈有一夫之不獲哉?」
這就話的意思是說,一群人可以同心協力,一起奮斗,每一個成員都能收獲滿滿。
做人,要根據「物以類聚」的原理,以身作則,讓周圍的人都和你一樣,堂堂正正做人,勤勤懇懇做事,以點帶面的效應,就出現了。
夫妻和睦,兒女的愛情觀就會端正;大家都努力賺錢,后代就會學到賺錢的方法;大家都節約,就沒有人好意思亂花錢。
一個流離失所的人,縱然有錢,也是命苦的人,因為他無依無靠,老無所依。
05
《命學》有言:「貧困交加,不失凌云壯志;富貴通達,常存敬畏之心。」
一個人的命運是動態的,因此需要動態管理,而不能坐享其成。
更加年齡的變化,安排自己的事業和家庭,調整自己的心態,就是真正的「順其自然」。
有的人,心比天高,因此命比紙薄。
有的人,心情穩定,因此心安是福。
五十歲之后,命好的人,身邊有伴,手里有書,心中有愛,口袋里有錢,家里有煙火氣。
愿你我,命里有時多珍惜,命里無時就放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