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活成大富大貴的樣子,因此拼命賺錢,讓自己成為「高人」。
事實上,我們常常把「富貴」理解錯了,還犯了「身在福中不知福」的錯誤。
孔子的孫子孔伋說過一段話:「夫不取于人謂之富,不辱于人謂之貴。不取不辱,其于富貴庶矣哉。」
人到了一定的年紀,就會發現,富貴其實是對「內」求的,而很多人卻搞反了,總以為富貴在他處,反復去社會上尋找物質財富。
當你靜下心來,就會發現,手里沒有什麼錢的人,也能活得富貴,好好享受生活。
02
第一,幫助別人,自己就是「貴人」。
春秋時,孔子的名氣很大,但是他的生活并不富有。
有一段時間,魯國的季桓子送了一千鐘的糧食給孔子。孔子「來者不拒」,然后把糧食分給了窮人。
子貢問:「老師,這樣做對嗎?」
孔子說:「對啊,我這是幫助季桓子做善事呢。我一邊送糧食,一邊告訴大家,這是季桓子的糧食。」
孔子過世之后,孫子孔伋成了家里的低頂梁柱。同樣,孔伋讀書的時間多,耕種的時間少,家庭持續貧困。
有朋友送了兩車谷子給孔伋,他收下了。
有朋友送來美酒和牛肉,他拒絕了。
朋友不解:「憑啥拒絕酒和牛肉啊?」
孔伋說:「谷子是一日三餐的必需品,還能用來祭奠祖宗;美酒和牛肉是奢侈品,我家連吃飯都成問題,怎麼能夠助長奢靡之風呢?」
很明顯,孔子和孔伋都做了一件善事——借花獻佛。不僅自己吃飽喝足,還要考慮到更多的人,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。
接受幫助,而不是接受「嗟來之食」,更不是一己私利。
現在,沒有飯吃的人少了,但不是沒有。誰能說,一個乞丐就活得不富貴呢?
2008年的時候,發生了汶川大地震。有錢的出錢,有力的出力,想盡辦法讓受災的群眾重建家園,遠離災禍。
就在工作人員籌集善款的時候,一個殘障乞丐龔忠誠走過來,把自己討了幾天的「收入」,放進了捐款箱。
錢不多,但是讓人感動。
事后,無數人給龔忠誠點贊,還有人幫助他創業。現在,他開了手機修理店,能夠自食其力了。
如果你有愛心,那麼你只有一塊錢,也是富貴的人。如果你自私自利,家財萬貫,不過是一個摳門的財主而已。
做人,要明白「渡人渡己」。想自己變成富貴人,先做別人的貴人。
03
第二,放過別人,自己就能「心貴」。
春秋時,孟武伯的家臣發動叛亂,他趕緊去找孔子,尋找對策。
孔子說:「寬恕他吧。」
三十天之后,家臣叛亂失敗,又回到了孟家。孟武伯要懲罰家臣。
孔子說:「因為你做得不對,所以家臣叛亂。現在,你怎麼只責怪他人,不責怪自己呢?還是調整治家方法,提高家臣的待遇吧。」
做人要心寬似海,不要得理不饒人,更不要無理取鬧。人與人之間的矛盾,不能算在某個人頭上,而是大家一起承擔責任,一起反思。
生氣的時候,想一想,拆開「怒」字,就是「奴隸的心」。
放過別人的時候,想一想,拆開「恕」字,就是「如意之心」。
應該怎麼做,要心中有數,別總是以己度人。
有一個哲理故事:一個尋仇的小伙子,走了十萬八千里,找到了仇家。仇家說:「我接受你的報復,但是請你等一等,我要幫村民修出山的隧道......」
為了盡快復仇,小伙子決定幫忙修隧道。
當隧道完工后,方圓百里的人都來感謝他們。小伙子看著淳樸的村民,還有善良的仇家,放棄了復仇的想法。那一天,他特別開心。
很多人無法過富貴的生活,不是缺衣少食,也不是沒有工作,而是因為內心難受,看誰都礙眼,還怨恨社會太黑暗、不公平。
《六祖壇經》里寫道:「一切福田,都離不開心地。」
一個人之所以富貴,是內心如大海一樣寬廣,接納了全世界。內心平和了,世界就祥和了,臉上就有了笑容。
04
第三,順其自然,自己就是「富人」。
《尚書》里有一句話:「納于大麓,烈風雷雨弗迷。」
宰我讀到這句話,很迷惑,就問孔子:「老師,什麼意思呢?」
孔子說:「堯帝讓舜去去管理大山,風雨雷電來了,也不會迷路。因為舜按照自然規律去運作,這是天命啊。」
事實上,我們的生活,始終沒有離開「自然」,并且不得不尊重自然規律。
比方說,春暖花開時,要穿薄一點的衣服;下雨了要打傘,夏天要注意防暑,別暴曬;冬天要穿棉衣,戴帽子。
也有很多人,利用自然規律,幫助社會致富。
居里夫人發現了鐳,但是她沒有申請專利,而是這樣說:「獲取經濟利益違反了我們的純粹研究觀念。」
從自然里得到的東西,屬于全人類,應該讓全人類受益。居里夫人的做法,貴不可言。
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給居里夫人點贊,說:「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。」
順其自然,不僅自己能夠從自然界得到財富,還能順著時代的發展,走得更順。利用自然的力量、社會發展趨勢,成就更美的自己。
05
詩人元好問說:「富貴浮云世態新。」
你把富貴當成浮云,富貴反而追著你走;你把富貴當成目標,富貴卻遙不可及。
拿著幾兩碎銀,使勁吃吃喝喝,日子渾渾噩噩,何來富貴?
主動幫助別人,放下人生的恩怨,和自然一起成長,春種秋收,富貴滿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