婚禮、婚禮,是兒女結婚,也是父母講禮。
婚姻大事,馬虎不得,誰都希望兒女一次結婚,終生恩愛。
作為準親家帶著美好的心愿,去對方家庭看看,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。
哪怕是穿越幾個省,都覺得不累,還很期待。
可是,準親家見面了,說什麼才好呢?總得提前考慮清楚,別張口就來。
最可惡的是,有的父母不會說話,導致準親家之間矛盾重重,甚至把婚姻都鬧掰了。
最好是,做到「三談、三不談」,開口吐芬芳,閉口示尊重。
01
「三談」,促進和睦。
俗話說:「家和萬事興。」
以前,兒女和你組成一個小家庭,現在兒女要踏入婚姻了,是把兩個不相干的家庭,組合成一個大家庭。
因而我們要站在「大家庭」的角度去做和氣的事情,不要一廂情愿,把自己的意見,強加給對方。
心平氣和地談一談,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,盡量讓對方能夠理解自己,也能達成共識。
首先,談婚配吉日。
在我的老家,有個習俗,叫「送日子」。也就是男方選擇了一個結婚的好日子,然后請當地的先生,寫下來,用紅包裝好,送到女方。
選擇日子很講究,會根據準夫妻兩方的生辰八字來研究,說不清是迷信,還是科學,但是日子挑出來了,大家都喜氣洋洋。
這樣的做法,也符合《易經》里說的:「柔上而剛下,二氣感應以相與,止而說,男下女,是以亨,利貞,取女吉也。」
女子的地位,稍微高于男子,體現的是男人對婚姻的主動和期待。
日子定下來了,才能安排酒席、請賓客等,街坊鄰居也能幫忙張羅,保障雙方準備的節奏一致。
然后,談錢財安排。
結婚,少不了彩禮、房子車子等。
可是,到底要給多少彩禮呢?不要漫天要價,而是要考慮小夫妻以后,如何過小日子。
《序卦傳》里說:「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,故受之以恒。恒者,久也。」
夫妻一起努力,分工協作,日子就會好起來。
從長久的角度出發,雙方的父母都出一些錢,把兒女的小家庭建立好,就再好不過了。
當然,關鍵要記住四個字——量力而行。
彩禮多少是「情誼、禮儀」,而不是「利益」。小夫妻有像樣的工作,有立業的方向,借助婚姻,推一把,那就會欣欣向榮,以后父母老了,也能享受到孝順的喜悅。
最后,談風俗習慣。
「十里不同風,百里不同俗」,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,若是不提前談一談,恐怕會引起誤會,甚至會演變成婚鬧。
比方說,迎娶新娘的時候,新郎要給「開門費」;新娘到了婆家,拜天地之前,不能揭開紅蓋頭。
一些不被理解的風俗,更要說清楚流程,并且要適當簡化,根據當今的社會,進行調整。過于死板的婚俗,會增加婚姻的麻煩。提前說清楚,雙方都能接受,就好辦了。
最好是,準親家見面,邀請一部分長輩,邊吃邊聊,綜合大家的意見,選擇最佳的方案。
02
「三不談」,學會涵養。
總有不能達成一致的內容,需要包容,慢慢消化。
聊天的目標,無非是「求同存異」。因而,你的涵養能力,是尊重準親家最好的態度。
「涵養」,第一層意思是控制情緒;第二層意思是修煉自己;第三層意思是滋養和養育。
學會「不談」,不是放棄開口,而是保持安靜,聽一聽對方說什麼,用心去理解對方的實際想法。
在雙方有沖突的時候,你主動示弱,爭取到回旋的機會。
其一,不談地位高低。
人比人,氣死人。
雖然我們講究門當戶對,但是準親家不可能一模一樣。
比方說,局長家的女兒,嫁給科長的兒子,甚至是農民的兒子,都有可能。
既然是一家人了,那就人人平等,還能互幫互助,不要擺架子,認為自己地位高,吃了大虧。
其二,不談鄰居長短。
大部分的鄰居,都希望你過得好,但是不能避免一些鄰居,阻擾你的成長,嫉妒你的家庭。
當你和準親家見面的時候,遇到他們的鄰居,扯了幾句,不要太當一回事。
萬一你懷疑準親家的人品,可以多問幾個鄰居,不要相信某個人的一面之詞。
最要避免的是,是當著準親家的面,質問「鄰居說的話,是不是真的」。
坦誠的準親家,會說起孩子的好處和壞處,而不用外人指指點點。
其三,不談過去的丑事。
很多準親家,在很久之前就認識,或者都知道小夫妻在準備結婚之前,就鬧過分手,甚至有惡劣的爭吵。
還沒有結婚,就有了家丑,不奇怪。作為父母,凡事都要往好處想。
栽過跟頭,是促進一段婚姻成熟的體現,不要太悲觀了,動不動就認為,「他們」還得要失婚。
把過去的丑事藏住了,就能活在當下。
做人,有容乃大;做事,首重格局。
父母的格局越大,兒女以后的日子越好過,婚姻越有更多的自由。
03
古人說:「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。」
如果你是一個不會說話的人,那就好好吃飯,喝茶,少打岔。也可以用家書的方式,表達自己的想法。
不管怎樣,開口之前,想一想后果,問一問兒女的意見,搞清楚雙方的實際情況。
總而言之,一家人,不說兩家話。
早一點把準親家當成親人,子女的婚姻水到渠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