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集
心灵语录
创业职场
婚姻语录
成功智慧
    
人到中年再讀《楊絳傳》,我才知道她為什麼能活到105歲
2022/11/25

有這樣一位老人。

她出生世家,從小飽讀詩書,后來還通曉英法西三門外語。

她長相俏麗,青年時引得無數俊才追求,是有名的大家閨秀。

她家庭幸福,丈夫是舉國聞名的學士,女兒是學貫中西的教授。

在人生劇本的上半篇,命運給了她如此多的眷顧。

可生活無常,造化弄人。

55歲這年,她受時代波及,被安排去打掃廁所,忍受著惡臭和污泥。

86歲這年,丈夫和女兒先后病重,她拖著年邁的身軀悉心照料,仍舊阻擋不了至親的離世。

她的一生,盡管歷經浮沉,盡管生活一直在富足與貧困中交疊,她卻從沒有大起大落的失意與惆悵。

相反,她用最從容優雅的姿態走到人生邊緣,將生命的長度延伸到了極致,活到了105歲。

相信大家也猜到了,她就是中國最后一位女先生—— 楊絳。

2005年,作家羅銀勝在收集了大量楊絳口述的一手資料后,撰寫了這本《楊絳傳》。

此書濃縮楊絳先生一生的智慧精華,給心靈迷失的當代人無盡啟示。

更用豐富翔實的細節,記錄下楊絳先生日常的養生之道。

而我,也是在邁入中年后,反復翻閱此書,才真正了解了楊絳先生的長壽秘訣。

1

運動健身

《楊絳傳》中,記錄過楊絳與錢鍾書婚后的生活日常。

每天起床后,兩人都會一起到樓下散步,打太極拳,做大雁功。

錢鍾書去世后,楊絳仍保留著做運動的習慣。

此時楊絳年事已高,她最愛的運動變成了八段錦。

八段錦俗稱「千年長壽操」,楊絳先生每天練習,身體也越來越好,不見老態。

如果遇到下雨天,或者不適宜出門的天氣,她則會在家中堅持行走7000步。

長期運動,不僅鍛煉了楊絳的體能,也使她比一般人更有精神和活力。

到了九十多歲時,楊絳「走路仍舊輕盈,不彎腰駝背,白髮中還摻裹著些許黑髮,牙齒也基本完好」。

作家周嶺說: 「久坐不動的人,體內生態系統猶如一潭死水,毫無生機。時常運動的人,體內生態系統則更像是一汪清泉。」

堅持運動,不僅能夠增強人的體魄,更能使我們的精神變得飽滿、容貌格外煥發。

國學大師梁漱溟先生,小的時候身體孱弱,多罹災病。

天氣還未轉冷,他的手腳就經常是冰涼的。

為了增強體質,他開始有規律地去鍛煉。

早上5點醒來,他會先在床上做些簡單的活動操。

平日里,也經常會出門鍛煉,去北海公園慢跑、打拳。

到了晚年,梁漱溟又喜歡上打太極,而且不分寒暑,長期堅持。

老先生活到95歲,有人問起他的養生秘訣時,他笑著回答說:

「飲食起居有節制,同時身體每日有一定的活動。心氣很壯,便把身體帶著健康起來。」

《呂氏春秋》里說: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,動也。

運動的過程,帶來的是全身的舒展和放松。

每一次肢體擺動,都能舒筋活血,調理氣息。

長年累月地堅持,你會發現,疲乏的身體慢慢會充滿元氣,氣色也會變得更加紅潤。

邁開雙腿,微微出汗,多多運動,就是最好的養生補品。

2

情緒怡心

《黃帝內經》中講:「人有五臟,化五氣,以生喜怒悲憂恐。」

很多時候,人之所以會狀態不佳,多數和情緒有關。

情緒不好,用再多的保養品都是徒勞的。

情緒好了,內心感受到愉悅,身體自然健康無虞。

《楊絳傳》中,講過這樣一段往事。

2005年,恰逢《堂吉訶德》問世四百周年,楊絳翻譯的版本在學術界無端引起爭議。

當時,《堂吉訶德》在中國的譯本已經有二十來種。

其中一位譯者董燕生,在接受媒體采訪時,公然對楊絳發起挑釁:

認為楊絳譯本就是最好的版本完全就是個誤解;

她太自信了,該查字典的地方沒有去查字典;

我現在是拿它當反面教材,避免學生再犯這種錯誤。

他還批評楊絳譯本中「胸上長毛」,并指責楊絳的譯本比他的譯本少了11萬字。

此論一出,輿論嘩然。

不少翻譯界的同僚都對此氣憤不已,紛紛為楊絳打抱不平。

楊絳聽說了此事,卻格外平靜。

她先是安撫為她鳴不平的朋友,勸他們平息怒火。

隨后又在《文匯讀書周報》上發表聲明,感謝董先生的指點:

「世間許多爭端,往往出于誤會。

董先生可以做我的老師,勇于指出錯誤,恰恰是譯界的正風。」

相對于有些專家充滿火藥味的言辭,楊絳卻始終不悲不喜,格外從容平和。

《積極情緒的力量》中,有這樣一段話:

「我們并不是因為生活圓滿、身體健康才感受到積極情緒的,而是由衷的積極情緒創造了圓滿與健康的生活。」

很多人的身體狀況,大都是內在情緒的外在顯現。

所謂養生,說到底離不開一顆平靜的心。

因為身體就像一本記事簿,里面記載了過往所有的喜怒哀樂。

遇事火冒三丈,只會臟腑失和,氣郁傷身;

反之若心平氣和,不急不躁,身心才能得到協調。

管理好情緒,修煉好心情,勝過萬千醫學良方。

3

讀書練腦

耶魯大學曾經針對50歲以上人群做過一項研究。

他們耗時12年,跟蹤調查了3500多人,得出一個結論:

熱愛讀書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更加長壽。

因為遨游書海,不僅可以調節情志,消怒化郁,更能鍛煉大腦,使思維愈發靈活。

作家李冰和鐵凝,曾經在楊絳先生百歲的時候前去祝壽。

回憶起當時的場景,李冰說:

「楊絳先生年紀雖大了,但視力卻極好,看書不用戴眼鏡,特別是思維很清楚。」

楊絳自己也說:「讀書可以幫我思索。」

她每天6點多起床,上午運動完,下午就會堅持閱讀、寫作和練字。

她家的書架上,不僅有《陸羽》、《四書》、《圣經》,北京和上海的各大報紙也是她喜歡的讀物。

丈夫和女兒相繼離世之后,書本更成為她唯一的寄托。

長期閱讀,讓已過耄耋之年的楊絳,依舊精神矍鑠,心態愈發年輕。

英國的文論家柯爾律治說: 「一本好書就是藥房,它的每一篇就是藥粒,且藥效持久。」

讀書的過程,就是滋養大腦、修養身心的過程。

經常讀書,可使精神充滿能量,身體自然更加年輕。

季羨林活到98歲,被問及長壽秘訣,他說:

「要經常讓腦筋活動著,用腦傷神的舊說法已不能成立,應改為用腦長壽。」

南宋詩人陸游晚年窮居鄉間,常靠讀書怡情,85歲仍手不釋卷。

他說:「讀書有味忘身老」、「病需書卷作良醫。」

年歲漸長,書籍是獨樹一帖的治病良藥,能讓你保持年輕的思維和煥發的精神。

長期閱讀,你的心緒會慢慢變得清晰,靈魂也會逐漸得到凈化。

那些字里行間的哲思,會化作養分,為你提供源源不斷的補給。

讀書,就是富養自己最好的方式。

4

獨處養神

叔本華說:「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,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。」

遠離人群的活法,看似是寂寞的,會失去很多樂趣。

但實際上,獨處是一場與靈魂的對話。

隔絕世界的喧囂,身心才能得到真正的休養,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松弛。

《楊絳傳》中,記錄過這樣一段歲月。

錢鍾書去世之后,楊絳獨居在他們的故居,一過就是十八年。

在這段漫長的時光里,她一個人感受靜謐、安然,自己和自己作伴。

那時候,想要上門拜訪的人絡繹不絕。

有人想要記錄她親人離世的悲戚,有人想要書寫她的文學成就。

可她總是能避開喧囂,絲毫不為外界動搖。

甚至100歲壽辰時,她也拒絕了親友為她慶賀的打算。

楊絳說:「我今年100歲,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。我只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平靜地生活。」

比起繁華熱鬧,她更喜歡孤身在家,整理錢鍾書幾十年來的書稿和筆記,梳理回顧一家人的點點滴滴。

獨處是精神的狂歡。

它不是沉悶的,而是讓你感覺最放松、最自在的時光。

畫家蔣勛,在世間沉浮了幾十年,晚年毅然離開繁華的都市,歸隱鄉村。

他獨自在田野里作畫,在大水池上作詩,在陋室里讀經。

與世隔絕的時光,讓他緊繃的神經得到解脫,整個人的狀態也煥然一新。

作家馬爾克斯,也非常喜歡通過獨處尋找靈感。

他可以好幾天伏案獨坐,在家中撰寫文章。

孤身一人的日夜,幫他理清了心中的雜念,不僅寫作時靈感頻發,整個人更是精力飽滿。

歸根究底,獨處是對生命的回歸,讓生命豁達、淡然,經久綿長。

在屬于自己的一方寧靜空間里,修身養性。

生活的簡單與生命的厚重和諧統一,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。

一滴清水,百年清秋。

縱觀楊絳的一生,歷經槍林彈雨,閱過萬般風景,也飽嘗人間滄桑。

百年歲月,在她身上,只留下一片片馥郁淡雅的書香。

生命的歷程就像花開花落,沒有人可以逃離。

我們不能阻止生老病死的到來,卻可以延緩它們來臨的腳步。

勤運動,常修心,多讀書,愛獨處。

用健康的身體,去面對現實的挑戰;

用松弛的靈魂,去承載世間的紛擾。

所以養生,本質上就是一種尊重生命的生活態度。

從今天起,修煉好養生之道,不斷豐盈生命的底色,余生收獲更加篤定的幸福。

相處最舒服的三大星座,遇到請珍惜
2023/06/13
用不著你養,卻需要你寵的三個星座女
2023/06/21
越是對你冷淡,其實說明內心越是喜歡你的四大星座
2023/06/19
12星座+12生肖=超準性格分析!選擇你的生肖,準到沒朋友
2023/06/13
結了婚就不再哄你的4個星座男,本性開始暴露
2023/06/22
你越不理他,他反而越喜歡你的5大星座
2023/06/16
愛過這3個星座,就很難再愛上別人!他溫柔了歲月,你遺憾了半生!
2023/07/17
錢越多對老婆越好的星座男,從不會有「花花心思」,第一名銀行卡都上交!
2023/07/09
星座排行|十二星座「心軟指數」排行榜!摩羯出了名軟硬不吃,第一名「心裡不願意」也會答應對方!
2023/06/11
一旦愛上你,就是一輩子的三個星座
2023/06/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