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這一輩子,運氣決定了上限,努力決定了下限,真正能左右你快樂和痛苦的,其實是心態。
有些人即便上了年紀,身體依然硬朗,精神世界依然豐盈,充滿熱情和活力;
有的人,即便一生平穩順遂,也會經常垂頭喪氣,怨天尤人,身邊只要有人超過他,就會感到郁郁不平。
這些內心的波動,加以時間的累積,全部會印刻在一個人的臉上;
年齡越大,你越能從對方的面相中,讀出他的涵養、性格、經歷、處境、情緒、觀念。
一般來說,晚年過得不如意,甚至凄涼的人,在外在上,都有體現;
五十歲的年紀,有以下這些表現的人,晚年會比較不容易。
據傳,老子的老師常樅曾告訴他:
剛者早逝,柔者長存。
有人曾調侃說,多數人的一生,都是起,落,落,落,落,落……
真正經歷過社會殘酷和考驗的人,都深知一個道理:
我們大部分人,都是平凡人,是普通人;
既沒有雄厚的資源,顯赫的身份,也沒有過硬的本領,優質的人脈;
我們不過是滄海一粟,一生能把握的,就是眼前的生活;
想要過多地去掌控伴侶,掌控孩子,掌控朋友,掌控同事,都是在庸人自擾而已。
心懷執念,不肯放手的人,到晚年不會過得舒坦;
因為在日復一日的琢磨和盤算中,消耗的是自己的心力和能量;
看到別人到老退休金高,就氣急敗壞,整天怨天怨地;
看到別人家的子女孝順懂事,出人頭地,就指責自己家的不爭氣,太窩囊;
看到別人家的伴侶恩愛和諧,就敵視自己的枕邊人;
這樣心氣的人,怎麼可能過好晚年;
所以說,放下,才是對一個人最大的考驗。
這個世界講究一個平衡,你在這方面虧損的,會在別的方面「找補」回來;
同樣,你在早年透支的身體健康,會讓疾病在晚年找上門來。
年輕時,我們都覺得,自己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,熬夜打游戲,追劇,拼命工作,而后容顏依舊,積蓄不少;
這些表面的繁花似錦,其實覆蓋的是脆弱不堪;
你過度損耗的身體,不是靠幾次補覺,一些營養品,就可以調整過來的;
有些失去,是不可逆的。
你把什麼當回事兒,什麼就會回饋你積極正向的;
你無視健康,健康就會給你致命一擊;
到了中年,人要學會重視自己的身體,不要讓外人眼里的成功,影響了自己晚年的平安健康;
健康是一,其他的都是零。
電視劇《父母愛情》里,有一些情節,讓我既感慨于歲月的饋贈,同時又感動于親情的美好:
年輕時高傲挑剔的安杰,到老了,變成了一個寬厚暖心的婦人;
反倒是年輕時,大度風趣的江德福,變得有點挑剔刻薄。
這一對夫妻,相伴著過了一生,有拌嘴也有柔情,有妥協也有堅持,整個家里,始終都有一個「和」字;
反觀那些,一直以來尖酸刻薄的人,即便他們物質方面不匱乏,生活也是充滿了戾氣和不快樂。
任何好的事情,他們總能看到消極的一面,對身邊人也是埋怨指責居多;
人是具備社會屬性的,一個人的負面情緒,如果不加以調整和緩解,誰還愿意接近他呢?
這樣的人,活了大半輩子,到老了,卻把自己過得孤獨寂寞,讓人生厭了。
人生其實,無需太用力的活著,有張有弛,才能給生活一點調味劑,活出一些品質和自在來;
晚年的生活,可能在早些年已經注定,若你肯放下心中的怨恨和執念,試著用一些愛好來填滿自己的精神世界,人生就會迎來安穩的甜。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