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哲人說過:
「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。」
生活中,我們或許無法掌控一切事情,卻能掌控自己的心。
人活一世,其實就是活個心態,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,能讓你在世俗的生活中乘風破浪、披荊斬棘。
一個良好的心態,就好比心中種了一片良田,既能開花結果讓你收獲,又能長出參天大樹供你納涼。
心態好,生活才能好,養成這三種心態,你就是人生的贏家!
01 自我反省的心態
1762年,法國思想家盧梭因為抨擊當局政府的腐朽遭邪惡勢力的折磨,那種遭受譴責、謾罵、詆毀的生活,一度讓他生不如死。
從1766年開始,痛定思痛的盧梭開始進行自我剖析、自我反省,并以此為內容,寫下了自傳體文學巨著《懺悔錄》。
他將法國大革命歷史背景下對人性最真實的揭露都寫在書中,并將自己隱秘的往事也都一一記錄下來,包括自己內心中曾經卑鄙和狠毒的念頭。
盧梭在書中曾描寫自己說謊、行騙、盜竊、調戲婦女等一系列的丑聞,這種近乎于「毀滅式」的自省,用自己作為反面教材,向人們表達人生的哲理。
就是這樣直視自己,反省自己的方式,讓盧梭開始逐漸改變自己,變得更加強大,內心更加自由,邁向了重生。
《地藏經》里寫道:
「罪從心起,懺也從心。」
反省是一種內心的活動,通過自我審視、自我剖析、自我反省,來完善自我,但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難。
能擁有這種心態的人,是勇敢的,能夠誠懇地改正生活中的錯誤,會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和指正而不遷怒于人,豁達有擔當。
心態越好的人,越能懂得反省自己,對人生不粉飾,對生活不將就,能放下自尊去認識自己的不足和錯誤,再加以改正,已經贏了多數的人。
02 接受苦難的心態
《平凡的世界》中,主人公孫少平就好像是苦難的化身,叫人心疼。
孫少平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,爸爸、哥哥在家務農,姐姐出嫁,妹妹讀書,家中還有一位臥病在床的祖母,而母親操勞著辛苦的家務勞動。
孫家的人,每天只是為了餓不死就已經拼盡了全身的力氣,可一家人仍然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。
孫少平上學的日子也不是那麼好過的,因為窮,他總是最后一個去食堂吃黑面饅頭,還不敢跟同學們交流,內心極度自卑,他是班里個子最高的,卻總覺得自己比別人矮了一頭。
因為貧窮,他與同樣貧困的女孩擁有了深厚的感情,又因為貧窮結束。
當他懷揣著夢想獨自闖蕩黃原時,盡管脊背的皮肉已經稀巴爛,他依然強忍著疼痛,做著背石頭的苦力活。
孫少平因為解救一個未成年少女丟掉了工作,卻又陰差陽錯地當上了煤礦工,努力經營著自己的生活,耗盡力氣讓自己閃閃發光。
日子確實很苦,但人生的酸甜苦辣,讓孫少平對苦難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,更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苦難,笑著應對。
雨果說過:
「當命運遞給我一個酸的檸檬汁時,讓我們設法把它制成甜的檸檬汁。」
不管是平凡的人還是不平凡的人,最終都在平凡的日子中,接受了所有的不平凡,才成就了如此平凡的世界。
苦難,是人生最好的養料。
當歲月贈給我們的是苦難,不妨清醒冷靜、樂觀豁達一些。
縱使生活艱難,也要笑著活下去,別因為生計變得毫無斗志,別被命運擊垮,要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,才能化腐朽為神奇,創造生命的奇跡。
03 謙遜低調的心態
南宋時期,有一位名士聽聞詩人楊萬里非常有才華,內心非常不服氣,于是給楊萬里寫了一封信說要見面比試一下才華。
楊萬里很謙遜地回了一封信,信中說道:「我很歡迎您的到來,冒昧請您幫個忙,聽說您家鄉的配鹽幽菽非常有名,很想品嘗一下,請您來的時候順便帶一點。」
這位名士看了信卻犯了難,因為他從來都沒有聽說過配鹽幽菽,又不肯拉下面子求教他人,所以只能空著手去見了楊萬里。
楊萬里看到這位名士空著手來,從書架上拿出一本書,翻到一頁給名士看,書上寫道:「豉,配鹽幽菽也。」
原來啊,配鹽幽菽就是豆豉。
《菜根譚》有言:
「水低為海、人低為王。」
越是成熟的麥穗越是彎腰低頭,越是有能耐的人,就越覺得自己能力有限、見識有限,反而那些對知識一知半解的人,往往以為自己認識了整個世界。
時刻保持謙遜低調,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底牌,因為你的謙遜里藏著你的胸懷、見識和智慧。
越是謙虛的人,越不把自己當回事,能時時刻刻保持對他人的尊重,因為他懂得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,有些人只是不顯山露水而已。
越是謙虛的人,越會承認自己的不足和知識的有限,遇到高人會保持學習的熱情,虛心求教。
人這一生是逐漸走向完美的過程,要見很多人,要經歷很多事,才能逐漸成長走向成熟。
養好自己的心態,人生困頓時反省自己,遭遇不幸時接受苦難,時刻保持謙遜低調的姿態,然后努力踐行,你就是人生的贏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