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人老了,閑來無事,出門溜溜。
出門是一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,一方面可以打發時間,一方面可以生活必須。
不可否認,每個人都會變老。年輕時,闖蕩四方都可以,但是老年人卻不一樣,需要多加愛護。
因此說,人到晚年,出門時,要帶好以下「六樣東西」,才能有備無患。
02
第一,帶上「聯系工具」,防止走丟。
隨著時代的發展,我們用上了手機、電話等,還學會了微信等軟件的使用方法。
只要打開手機,就可以連通世界,和親戚朋友取得聯系。同時,這些年,我們進出公共場所,還要打開手機,接受健康和出行情況的檢查。
特別是疫情之下,如果沒有手機,去哪里都不方便。甚至會被公共場所、小區拒絕。
雖然我們都討厭低頭族,但是不妨礙我們帶手機出門。要是你約定了和某個朋友見面,走到外面,卻無法聯系,朋友會很擔心;要是朋友臨時改變主意了,你又會等得很不耐煩。
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,出門時,兒女會很擔心,時不時打個電話,問一問。要是連續一段時間,都聯系不上,兒女會特別著急。
《新京報》上有一條消息:重慶的一位老人,因為患了癡呆,兒媳怕他走丟,在他的衣服背后,「繡上」了聯系方式。
兒媳也真是用心良苦。正因為如此,老人走到哪里,最后還是能回家。
帶上聯系工具,出門有交代,這是老人要做到的事情,別嫌麻煩。
03
第二,帶上「一些零錢」,以備不時之需。
你有沒有想過,萬一「聯系工具」弄丟了,或者手機沒有電了、信號很差,應該怎麼辦?向周圍的人求助,是一個辦法,但是陌生人之間的交往,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。
老人要有「雙保險」的意識。隨時在身上帶一些零錢,不管遇到什麼情況,起碼能搭車回家。
另一方面,老人不一定會使用手機支付,帶上一些零錢,可以買東西,吃頓飯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老人不能帶大量現金,避免上當受騙或者弄丟。
04
第三,帶上「慢生活」,不要走得太快。
人老人,走路不能匆匆忙忙,主要是防止跌倒;上下班高峰期,不要和年輕人去擠捷運、擠公交,既怕摔倒,也不能耽誤年輕人上下班,主動給年輕人讓路。
有人說:「人生的意義,不在于我們走了多少崎嶇的路,而在于我們從中感悟到了多少哲理。」
老人的生活,和職場不一樣,不需要講效率。想要生活更好一些,就要做好日常規劃,每個時間段都慢慢來。把時光當成一種享受,而不是賺錢的機遇。
走走停停,思考人生,欣賞風景,比隨便路過某景區更有意義。
05
第四,帶上「老伴情」,夫妻互相有個照應。
有一段時間,家住東北的谷向東老人,帶著妻子旅游十多年,引起了大家的關注。
在他們旅行之前,妻子患了癌癥,經歷了生死的考驗。幸好,這些年,夫妻相伴外出,看了很多的風景,感悟了不一樣的人生,身體奇跡般地恢復了。
要懂得,一個人去旅游,和夫妻一起去旅行,感覺是不一樣的。
只要夫妻感情好,就是在門口的小公園走一走,也是一次旅行;去湖邊釣魚,也是一種別樣的生活。
夫妻一起出門,主要是互相照顧,可以互相拍個照。在內心深處,其實是在追尋年輕時光。
萬一夫妻不能一起出門,也要隨時保持聯系,接受老伴的「詢問」,告知自己的位置。
作家杰克·倫敦說過:「愛情待在高山之巔,在理智的谷地之上。愛情是生活的升華人生的絕頂,它難得出現。」
人老了,真正親密的人,就是老伴,出門的時候,千萬不要弄丟了。
06
第五,帶上「好心情」,不給生活添堵。
前天,我去某商場,在門口,遇到一位火氣很大的大爺。
原來,大爺不知道如何打開健康碼,商店的服務員走過來幫忙。
本來是一件小事,但是大爺卻吼著:「哪有拒絕顧客的商店,哪有天理?我不能進,就讓年輕人進,是嗎?」
疫情之下,出門逛一逛的規則改變了,而老人還不一定能適應。因此要帶著好心情,主動向周圍的人請教。如果自己學不會,就可以讓年輕人代勞,完全不必發火。
想一想,如果帶著火氣出門,還不如在家呆著,起碼不會給心情添堵。
好的心情,就像陽光一樣,可以趕走生活中的陰霾。遇到矛盾和沖突了,也有「伸手不打笑臉人」的好處。
07
第六,帶上「好話」,給別人好印象。
在我的老家,所有人都相信:老年人說的好話,都會成真;老年人說詛咒的話,也會靈驗。
一句話不能改變什麼,但可以體現「尊老愛幼」的習俗,能夠體現一個地方的民風。
比方說,過年時,孩子去拜年,老人一開口就說「長高了、今年考試拿第一」,可以給孩子帶來一整年的幸福。
說一百句好話,不一定會給自己帶來好處,但是任何一句壞話,都會帶來災禍。
對別人說好話,這是老年人的修養,也是積德積福的過程。并且,一開口就說好話的老人,向周圍的人詢問情況、求幫忙,也更容易一些。
08
俗話說:「細節決定成敗。」
曾經的我們,研究了工作的細節,因此帶來了收入,創造了安度晚年的必需品。
現在的我們,只有研究生活的細節,才能越活越幸福。
希望老人們,出門時,披著一身陽光;進門時,帶著一張笑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