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許多人的崩潰和痛苦,來自于自己的不允許。」
的確如此。
不允許做不好,不允許懦弱,不允許消沉,不允許一無是處,不允許不完美……
楊絳在《一百歲感言》里面曾說:
「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,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的。」
人生本來就苦,如果再壓抑自己,會讓自己苦上加苦。
與其總抵抗外在,不如允許「自己沒那麼好」。
其實,當你允許時,很多痛苦就自然被治愈了。
如張德芬老師曾說:「外面只有自己,沒有別人。」
內心順了,人生也就順了。
允許自己做不好
在網上看過一個小故事。
小晴從小就開始學揚琴。
練得好,就被爸媽表揚;做不好,就被她們斥責。
雖然練琴苦,但為得到更多夸獎,她每天都在認真練習。
長大后,因揚琴技能過硬,她順利考取了國外一所大學。
但在國外生活時,卻因意外傷了右臂,是永久性損傷。
整整半年,她生活都不能自理。
就算后續她努力復健,胳膊基本恢復力量,但永遠達不到彈琴的專業水平了。
她絕望地發現,自己除了彈琴,其他什麼都不會,瞬間感覺自己一無是處。
因此抑郁了好久……
后來,她遇到一位姐姐。
姐姐開導她:「即便做不好,你也不會被拋棄;即便不那麼優秀,也會有人喜歡你……」
于是,她試著一點點接受不能成功,不能彈琴這件事。
她允許做不好,便慢慢放松下來后,在新行業里,一點點精進,也逐漸被認可。
珍.尼爾森博士曾說:
「人有兩大需求,是確認自己的重要性和歸屬感。」
為追求歸屬感,于是,人們拼命證明自己可以做到。
一定要出好業績,一定要做名好媽媽……否則感覺自己沒價值。
但當過程做不好時,便會陷入無盡地責備中……
與其苛責,不如允許做不好。
允許做不好并非躺平,而是放下「太想做好」的執念,不讓自己內耗。
喜歡這句話:「當做不到100分,只能做到60分時,你依然可以相信自己本來就很好。」
不苛責自己,心中便沒那麼多阻力,反而能輕松達成。
其實,允許自己做不好,才是一切變好的開始。
允許自己很脆弱
一位博主講過自己的故事。
有次,她得了急性扁桃體炎,咽口水都能扯到耳朵痛,沒辦法,她連續幾天都沒吃東西,感覺都快要虛脫了。
這期間她難受得要死,但習慣了堅強,也沒告訴身邊任何人。
實在熬不過去,便一個人去醫院。
一個人排隊掛號,一個人輸液,一個人舉著吊瓶上廁所……
哪怕連褲子都沒辦法解開,心理還安慰自己:默默承受是一個人變強大的開始。
可當她看到隔壁病床上,一個女孩被她媽媽喂飯的畫面時,感覺好溫馨,情緒瞬間坍塌了。
一個人縮在病床上,偷偷抹眼淚,才發現自己有多需要被關懷。
看過一句話:「害怕展示脆弱,是不想面對那份羞恥感和負罪感。」
因我們從小被教育:「哭很丟人」、「要堅強」、「要勇敢」……
其實,害怕脆弱,是因為它曾未被接納過。
長大后,以為脆弱已消失,其實,只是被壓抑而已。
心理學教授布芮尼·布朗說:
「脆弱是恥辱和恐懼的根源,是我們為自我價值而掙扎的根源。但它同時又是歡樂、創造性、歸屬感、愛的源泉。」
脆弱并不是無能,反倒能與他人產生深度鏈接,進而成就彼此的善意。
當自己太累時,與其假裝,不如卸下荊棘的裝甲,展示真實的自己。
當需要幫助時,與其硬杠,不如尋求他人幫助,讓自己被照顧。
成年人,請允許自己脆弱。
允許自己頹廢一陣子
在微信群里,看到有朋友吐槽自己最近狀態:
朋友單位新來了位領導,及其嚴格,她寫的方案經常被駁回,不是內容空洞,就是沒有新意。
為證明自己可以,她經常加班,但方案的通過率依然很低。
累的她,很想刷劇躺平,但為了快速成長,又給自己安排滿滿的成長計劃。
大家都希望她順利度過這段艱難的時光,不斷給她加油。
她也給自己打氣說:
「嗯,我要努力,明天開始再增加新的學習計劃。打不敗我的,終將讓我更強大。」
但有個群友,卻說:
「親愛的,不著急,你太累了,需要休息。與其緊繃,不如頹廢一陣子,寬寬松松地加油。」
并送了擁抱的表情給她。
她回復了滿屏的哭臉……
我們總希望快速從疲憊中脫離出來,奔向下一個積極良好的狀態。
可在夜深人靜時,那份無力感、落寞感便會一一襲來。
腦科學家曾說:
「人壓力過大時,負責情緒的皮質醇上線,而負責理性、思考的杏仁核,負責記憶的海馬體就會掉線,做事學習效率很低。」
與其總強迫自己進步,不如頹廢一陣子。
頹廢并非消極,而是接納自己不好的狀態,放松自己。
刷刷劇,種種花,松松土,看看電影,泡泡溫泉……
寬松的加油,才有力量應對生活的壓力,才會激發出更多靈感創意。
其實,適度頹廢,也是自我治愈的小訣竅。
允許自己慢慢來
《菜根譚》寫道:
「歲月本長,而忙者自促;風花雪月本閑,而擾攘者自居。」
勞苦憂心者,只會自尋煩惱;
平淡從容者,才會看見更多美好。
演員張頌文剛畢業跑劇組時,因外貌平平無奇,2年跑了600多個組,卻沒拿到一個角色。
這會讓很多人崩潰不已,但他卻允許自己慢慢來。
沒戲拍時,就去菜市場,車站轉轉,揣摩怎樣演好普通人。
2007年時,他終于演了個小角色。
沒想到讓他爆火,因此采訪和片約紛至沓來。
本應在大運之時,多多出鏡,可以多賺名氣。
但他卻推掉很大一部分邀約,宅在家里,種菜養花。
還經常去菜市場,和大爺大媽嘮嘮嗑,感受普通人的生活。
為了讓自己的演繹生涯更久一些,他不是忙著演戲,而是慢慢體驗生活。
他在節目中說:
「我只是個愿意在表演下功夫的演員,比較笨拙,需要想象,甚至花費時間去體驗。」
賈平凹先生在《閑暇處才是生活》一書中寫到的:
「人類最高理想應該是人人能有閑暇,于必須的工作之余還能有閑暇去做人,有閑暇去做人的工作,去享受人的生活。」
人生不是計時器,生活也不像市場趕集。
不必規定自己:出名要趁早,成功要趁早,賺錢要趁早……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時區,有的人走在前面,有的人走在后面。
在人生路上,走的慢點,沒關系,只要我們步履不停即可。
允許自己成為,那個不怎麼優秀的人;
允許自己不完美,才能不內耗;
允許自己一無是處,才有機會嘗試更多可能;
允許自己脆弱,才能鏈接更多人;
……
當你允許了,內心被接納,不抗拒時,也能最快療愈自己。
沒必要把自己繃著太緊,人生不過三萬天,學會放松,慢慢來。
而讓自己過的松弛,才是人生最好的奮斗起點。
與君共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