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民間有句老話:「兒孫自有兒孫福,莫為兒孫作馬牛。」
子女后代,自有他們的使命和任務。能不能完成,是他們的事兒,而不是父母的事兒。身為父母,就不要管太多了,讓孩子自由發揮就好。
想是這麼想的,但我們一看到孩子,心就軟了。因為我們把孩子帶到了這個世界當中,那我們就會產生一種想法:如果連自己都不幫孩子,孩子又能靠誰呢?
于是乎,為孩子「做牛做馬」的父母就會越來越多。他們付出了大半生的精力和時間,所賺的錢也花在了孩子的身上。沒想到,自己的晚年依舊過不好。
這個時候,人們就會疑惑,不是說付出了,就有收獲嗎?為什麼我為孩子付出了那麼多年,還是一無所得呢?
曹雪芹早就在《好了歌》中寫道:「癡心父母古來多,孝順兒孫誰見了? 」
自古以來,為了孩子付出一生,且一片癡心的父母太多了。那孝順的兒孫,又有誰看見了呢?也許,大部分人,都會事與愿違。
02
一位老人的告誡:孩子的要求,不能全都滿足。
老陳今年61歲了,經歷了一個甲子的他,只有這麼一個想法: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,每個人都只能靠自己,其他人,哪怕想幫,也都愛莫能助。
之所以老陳會有這樣的想法,就是因為他在55歲那年,遭遇了一件事。
在55歲那年,他的孩子失業了,找不到工作,不僅養不起家庭,也養不起剛出生的娃娃。對此,他就向父親求助。
那時候的老陳還比較心軟,就給了孩子十萬,讓他暫時渡過難關。讓人意想不到的是,兒子拿了十萬之后,就沒有心思找工作了,就連他的老婆,也安于現狀。
老陳知道了他們的想法,也特別感慨,但還是沒有為難他們。過了半年,這十萬元花光了,孩子繼續來找父親要錢。面對孩子的討要,他沒有給一毛錢。
他問了孩子一個問題:「如果我一直幫你,一直給你錢,你是不是就不用自力更生了呢?」
兒子特別不滿,生氣地回答:「我還有一個娃娃要養活,暫時找不到工作,你就不能體諒我嗎?」
聽了兒子的話,老陳有點激動地罵道:「如果你沒本事,那你為什麼生孩子?我都為你的孩子有你這種不負責任的父親丟臉。」
03
就是這一句話,讓兒子啞口無言,不知道怎麼回答。父親不給錢,母親也不愿意成為免費保姆,那他就只能自己靠自己了。
在后續的三年里,兒子夫妻倆過得特別節儉,連妻子的金首飾也賣了不少。幸運的是,妻子和丈夫,都找到了工作,可以養活家庭了,渡過了難關。
上述那件事,雖然對老陳和兒子的關系,產生了一定的影響。但是,兒子也不埋怨父母。因為兒子知道,有些責任,要麼不承擔。一旦承擔了,就該負責到底。
其實,老陳的做法, 那是很有道理的。首先,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到老,孩子終究需要靠自己。其次,總是依賴父母,讓一代人負責兩三代人的事兒,會害了一家人。
老陳說得很好:「每個人都只能靠自己,他人愛莫能助。該走的彎路,一點也不會少。該吃的苦,也逃不掉。人生,只有自渡,而沒有他渡。」
對于孩子,父母不該為他們做牛做馬,也不該苦了自己,而過分溺愛他們。所有的溺愛,只會培養出懶惰且敗家的孩子,不是什麼好事。
04
60歲到70歲這十年,及時拒絕孩子的這些請求,晚年才不會凄涼。
一、拒絕孩子「啃老」的請求。
如今,隨著啃老的孩子越來越多,導致人們都覺得啃老正常。實際上, 有點錢的父母,尚且可以讓孩子啃老。而沒錢的父母呢?只能讓孩子自力更生。
孩子,還是自力更生比較好。啃老,既害了父母,也懶惰了自己的身心,百害而無一利。
二、拒絕孩子「掏空棺材本」的請求。
在當下,有很多父母都會為了孩子而掏空棺材本,根本就沒有顧及自己的晚年。如此下去,就會出現晚年凄涼的結果。
每個人,都只能自渡。孩子有什麼想法,自己去做。有什麼奢望,也自己去實現。總是滿足他們的請求,這是父母最大的失責。
05
三、拒絕「當免費保姆」的請求。
在這一點上,上文的老陳活得很通透「你沒能力,那你為什麼生孩子呢?」這番話,雖然刺耳了一點,但很現實。
試想,父母養大了自己生的孩子,還要養活孩子生的娃娃,這算什麼呢?誰生的孩子,誰就是負責人。
四、拒絕孩子「依賴父母」的請求。
孩子和父母,其實是不同人格的個體。你有你的追求,我有我的路要走,那各自精彩,才是最好的選擇。
太過于依賴,會讓人失去獨立的人格。至少,等父母離開了,凄涼的就是孩子。因果報應,從來都不會遲到。身為父母,該理性點做人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