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如耕種田地一般,一分耕耘,一分收獲。
要想晚年生活幸福,年輕的時候就需要為之未雨綢繆,為自己鋪好前行的路。
王小波說:「生活就是一個緩慢受錘的過程。」
人生路上,有因果關系。大多是因為,在年輕時,不善于經營身邊的各種關系以及生活,以至于到了晚年,生活過得艱難。
人過五十,過得好與不好,取決于自身。
真正過得好的人,無論遇到怎樣的風雨,能絕處逢生,并活出自在的狀態。
人過五十,過得不好的人,大多有以下特征。
走過青春光景,等到了五十歲之后,會發現曾經有很多對的決定,會帶給自己很多寶貴的財富。而過往一些錯誤的生活方式,會有初步的弊端顯現出來。
人過五十之后,過不好的人,大多是曾經溺愛子女,在晚年還要百般對子女操心。
馬卡·連柯說:「一切都為了孩子,為了他犧牲一切,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。讓他背負這一切,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。」
如果,父母過度為子女操心,會導致,子女本應該經受的人生磨礪,都被躲避過去,最終活得像是溫室里的花朵,經不起風吹雨打。
父母曾經的過于強勢,也會讓孩子的性格軟弱怯懦,不敢表達自己的主見,無法獨自作出選擇。
年輕時,父母或許可以幫孩子安排好一切,但老了之后,總會力不從心,發現自己無法保護孩子的一生。
人過五十之后,父母會發現自己大包大攬的教育方式,容易出現問題。
孩子們在該吃苦的年紀,沒有吃苦時,他不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,而是會一味地索取。
人到晚年,過得不好的人,是還在為了孩子勞苦奔波,身心俱疲的人。
走到晚年,有相濡以沫的人陪伴,是一種莫大的幸福。
到了晚年,夫妻感情不和,會覺得幸福感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。
人過五十之后,夫妻之間吵吵鬧鬧,生活中的痛楚,會不斷被放大。
《知否》中的王若弗,兒女們都成家后,因為與丈夫關系格外疏離,所以倍感孤獨。她感覺自己連說個知心話的人都找不到。
偶爾,她也想努力贏得丈夫的欣賞,可是,她發現,丈夫的心并不在她的身上。日子,看似過得安穩,可是,內心卻沒有幸福感。
夫妻是一個整體,彼此之間相處得好與不好,會影響生活的品質。
人到晚年,過得不好的人,大多夫妻感情不和睦。即便有家,心卻如浮萍一般,無根漂泊。
夫妻感情不好,晚年時,內心深處會感到孤單、寂寞,會患得患失。
盡管,生活在一個屋檐下,心中依然無法感覺到幸福,無法感覺到十足的安全感。
當人生過半,一個沒有積蓄的晚年,很容易讓生活過得辛苦,越來越貧窮。
王爾德說:「在我年輕的時候,曾經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,現在我老了,才發現確實如此。」
一個人在前半輩子,沒有留下積蓄,他的抗風險能力會很低。如果后半生里,沒有積蓄,他的一日三餐都會出現問題。
年輕時,把太多的心血耗費在享受上的人,會先甜后苦。
錢,是人的膽。有一定的積蓄,生活才會有所保障。
人老了,賺錢能力會越來越弱,身上的小病小痛越來越多時,煩惱也會逐漸增加。
在年輕時,為自己攢下一定積蓄的人,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危機,都能夠給自己留一份體面,可以從容應對。
人過五十,后半輩子,還很長。給自己做一個規劃,讓自己攢下一筆積蓄,才能保證下一個危機來臨之前,能保全自己,讓自己過得更加體面。
人生的幸福,是一天一天積累的。如果后半生,每一天都能過得幸福,那便是最大的幸運。
人生苦短,歲月如梭。人到五十歲,好好生活。
人過五十,對子女要學會放手。因為,你會發現曾經為子女避過的彎路,最終,都會成為彼此路上的絆腳石。
對子女給予正確的教育,教會他如何去愛以及獨立,比一味地溺愛要好得多。
在后半生,讓彼此的夫妻關系和諧,讓家庭關系溫馨,管理好自己的財政,懂得規避風險,未來的日子才能更加平穩,也會越過越幸福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