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集
尊重別人的三觀,是你的頂級自律
2023/02/02

《理想國》中,有個著名的「洞穴之喻」:

囚徒們從小住在洞穴里面,手腳被捆綁,只能看向墻壁上的影子。

因此,他們便誤將影子當作真實的東西。

這時有一個囚徒被解綁,走出洞穴發現了真相。

回到洞穴后,他告訴眾人影子其實是虛幻的。然而,那些同伴卻完全不相信他。

其實,并非洞內人無知。由于沒去過外面,在他們看來影子就是真實的。

如同有句話所說:

「三觀沒有標準。在烏鴉的世界里,天鵝也有罪。」

環境、閱歷的不同,造就了每個人獨有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。

三觀并無對錯高下,只有同與不同。

恰如飛鳥不用和游魚同行,高山不必同流水相逢。

總用自己的尺子去度量別人,無疑是一種狹隘。

真正有格局的人,都懂得尊重別人的三觀。

以己度人

是在展現你的淺薄

周國平說:

「一個人如何對待持有不同觀點的人,比他自己持有何種觀點,更能反映他的文明程度。」

面對他人不同的三觀,一個人的態度會反映出他的格局。

有的人懂得包容并蓄,能夠理解和尊重別人的差異。

而有的人喜歡以己度人,總拿自己的三觀來評價甚至否定別人。

賈平凹寫作時,文字直白露骨,這種大膽的創作手法一度遭到質疑。

有一次,他受邀到復旦大學演講,禮堂里人山人海,突然有個大學生對他當眾發難:

「您除了會寫男歡女愛,就不會寫其他的東西嗎?」

此話一出,全場尷尬,所有人都望向了他。

出人意料的是,賈平凹并沒有惱怒,而是微微一笑:

「我寫的是那時的現狀,大家壓力大,所以才會彼此靠近。」

短短數語,引發了全場雷鳴般的掌聲,提問的學生更是不好再刁難。

同樣的作品,有的人只能看到男歡女愛,殊不知,作者想表達的是另一種深層意義

王小波曾說:「口沫飛濺,對別人大做價值評判,層次很低。」

有些人總喜歡用自己的三觀去衡量別人的三觀,如不吻合,便加以駁斥。

但這種認知,并不能彰顯自己的智慧,反而會令人覺得幼稚和淺薄。

一位網友談到自己的親身經歷:

剛工作時,她花300多元買了一支口紅,興高采烈地向媽媽展示,可媽媽關注的點卻是口紅多少錢。

當她說出金額時,媽媽瞬間氣惱:「也太貴了!夠我買多少菜?」

隨后便數落她大手大腳,并囑咐她以后要勤儉。

可這位網友卻認為,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是奮斗的動力,媽媽的想法太迂腐老套。

于是,兩人針尖對麥芒地吵了起來。

後來直到有一天,她在影視劇中看到了饑荒場景,才突然理解了自己的媽媽:

母親小時候餓怕了,也窮怕了。對她來講,任何東西都比不上鼓鼓的口袋,能緩解對生活的焦慮。

明白了這一切后,網友忍不住潸然淚下。她讀懂了母親的不易,更悔恨自己當年的無知和輕狂。

正如那句話所說:「這個世界上沒有標準答案,人不是只有一種活法。」

同樣的三觀,套在你身上吻合。

可如果對別人加以套用,就會格格不入。

面對不同時,只有懂得尊重對方,才能跳出固有的認知,看得更高更遠。

格局越高

越能尊重別人的不同

看過這樣一個測試:

兩個性格迥異的學生,同時觀看了一段威尼斯小艇視訊。

觀看結束后,兩人各自創作作品。

結果,喜歡動畫的活潑學生畫了一幅表現物體的畫,愛好讀書的文靜學生寫了一篇描述介紹的文章。

這個就是心理學上的「選擇性注意」:

人總是有選擇地注意一部分事物,并不自覺地忽略其他事物,造成認知不全,產生偏見。

有的人不懂得這種局限,所以總在苛求共同點。

而有的人卻生怕自己片面,總能欣賞別人和自己的不同。

清華大學曾走出了一對「最強閨蜜」。

她們一個是科學家,一個是女強人。

1997年,兩人偶然相識,熟悉之后才發現她們是完全不同的人。

顏寧愛看武俠小說,李一諾卻一心讀書;顏寧喜歡看電影,李一諾卻從不進電影院。

但面對不同,她們選擇了包容,并試圖理解,走入對方。

顏寧說金庸書中自有天地,李一諾便去讀一讀,學習之余共同聊聊武俠。

佩服于李一諾對學業的專注,顏寧也更加發奮學習,兩人互相監督一起進步。

直到博士畢業,兩人選擇了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:

專注科研的顏寧繼續在生物領域進行深耕,李一諾則加入了咨詢機構。

知道彼此選擇后的兩人,并沒有過多強求,而是互相尊重、彼此鼓勵。

在互相支持和努力下,她們各自登頂,迎來了巔峰相見的時刻。

2015年,顏寧帶領團隊破解了困擾世界生物學界50年的難題,引發轟動。

也是同年,李一諾成為比爾·蓋茨北京基金會的首席代表,聲名大噪。

花開兩朵,雙雙絢爛,羨煞旁人。

有句話說得好:

「千萬別把自己當主流,你要對自己的趣味保持一種警醒和謙卑,不要動不動就以己度人。」

人生最大的智慧,莫過于尊重別人不同的三觀。

你覺得拼事業辛苦,他可能甘之如飴。

你認為做全職太太平庸,他卻認為這也是一種自我實現。

三觀不需要一致,只需要尊重。

正如傅首爾所言:「觀點的進步,就是要尊重每個人的價值排序和人生選擇。」

真正的修養:

堅持自己,兼容他人

曾國藩說:「兼備含容,是貴相。」

堅持自己的三觀,是一種難得的勇氣。

兼容他人的三觀,則是一種可貴的修養。

1917年初,在漫天風雪中,蔡元培進京赴任,成為北京大學校長。

彼時的校園里,學生看不起教員。

面對亂局,蔡元培立場堅定:

骨干隊伍,只能由具備革新思想的人組成。否則資歷再深、學識再廣,也絕不留用。

在這種堅持下,北大氣象一新,教學工作有條不紊開展起來。

但蔡元培也并非固執己見,他在堅持自己的同時,也大力倡導兼容并包。

他上任之初,就曾公開表示:

「只要有真學問,可以不問出身,不問年齡,不問資歷,我必將全力聘請。」

曾有學生回憶:

「新派錢玄同和老派黃侃都教文字學。

「一天,我正在聽錢老師講課,不料對面教室里黃侃大聲地罵起了錢玄同。錢聽了也滿不在乎,照樣講課。」

孔子說:「君子和而不同」。

蔡元培的成就,正是做到了這點。

他一生有過許多信仰,但他從不把自己的三觀強加于人。

知乎上有個提問:什麼是真正有修養?

有個高贊回答,深入人心:那些人臉上和心里都刻著「尊重」二字。

尊重自己的堅持,才能腳踏實地,沉淀自我。

尊重他人的不同,才能開闊視野,拔高站位。

寫在最后

《天與地》中說:

「和諧,不是一百個人發出同一種聲音,而是一百個人發出一百種不同的聲音,而他們同時彼此尊重。」

正是不同的三觀指引了不同的選擇,才成就出生命的無限精彩。

春日的姹紫嫣紅固然奪目,但深秋的冷枝殘月也有獨有韻味。

只有尊重他人的三觀,包容別人的不同,才能讓自己收獲更多的成長。

希望我們都能向內求索,向外兼容,實現人生高度的躍升。

在職場上,如何不露聲色地為自己爭取利益?教你4招!
2023/05/15
老板:「公司離開誰都能轉」,聰明的打工人,趁早考慮3條后路
2023/05/09
異性朋友對你有了「這三個行為」,你們的關系,已經「超溫了」
2023/05/09
很容易「被愛」的女人,大都有這個「氣質」
2023/05/09
有一種女人,從不懼怕男人變心離開她
2023/05/09
女人學會摳門后,日子過起來就舒服多了
2023/05/09
以下五句話,聰明的人爛在肚子里,糊涂的人經常對親家說
2023/05/09
心里有你的男人,一般都有這些「小動作」
2023/05/09
跟兄弟姐妹最好的相處方式,并非談感情,是表明4個態度
2023/05/09
如果你是一個很不合群的人,看看烏鴉的智慧,就通透了
2023/05/09
退休后才明白,人老了最大不幸,就是缺失3張底牌
2023/05/08
男人的三個舉動 看似很愛你,其實很薄情
2023/05/08
一世夫妻,百世緣分,讀完你會放下很多事
2023/05/08
異性如此對你,無外乎動了情!
2023/05/08
男人想不想你,三件事會告訴你
2023/05/08
一個家庭最悲哀的狀況:強勢的母親,弱勢的父親
2023/05/08
做人,千萬不要過度節省(看完醒悟)
2023/05/08
讓你人生開掛的3個細節(深度好文)
2023/05/08
真正厲害的人:不內耗,不拖延,常讀書
2023/05/08
萌生辭職念頭后,有3件事要忍住別做
2023/05/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