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語道:錢財如糞土,仁義值千金。
曾經年少的我們都認為: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如果摻雜著金錢的銅臭味,那麼,這一段交往或感情都是不純粹的,遲早會流于失敗。
聽過很扎心的一句話:凡是能用金錢解決的事情,一定不要用人情來解決。
但隨著經濟的發展,人到中年的我們,終于意識到這句話的可行性。因為用人情解決的事情,一般都是朋友或者親人之間。
但不可否認的是,欠了別人的人情,不管你條件允不允許,欠了別人的人情,遲早要還的,比如親戚之間的回禮,都是要互相往來的。
至于在陌生人之間,人情更是行不通的,唯獨只有金錢才能促使人與人之間的合作,而形成一種平衡而互惠的關系。
《增廣賢文》中有云:窮在鬧市無人問,富在深山有遠親,不信且看杯中酒,杯杯先敬有錢人。
不得不說,從古到今,這個世界人性的本質是恒古不變的,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。所以說人到中年,為了家庭的安定,一定要狠狠存錢。
01:中年人的錢,永遠不夠花
作家三毛說得好:「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,世上的悲劇,大半場和金錢脫不了關系。
一個月之前,由于疫情來勢兇猛,我們附近的一個小區凌晨三點就突然封了,從而徹底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秩序。
在此期間,曾有兩三個人翻越圍墻去上班,因為此三年來,隨著疫情的反反復復,很多實體店和公司都慘淡經營,裁員的事情不絕于耳,因為很多公司是倒班制,如果不按時上班,就面臨著扣工資或者裁員的危險。
結果不可避免的是,三個人不但被裁員,還違反了防疫政策被抓。
就連小區內年齡稍大的外包人員,都因為幾天的時間不按時上崗而被裁員而閑散在家,只得另謀出路,而疲于應對未來的一切未知。
俗話說:家中有糧,心中不慌。
如果一個人經濟自由,沒有被公司制度所約束,沒有按提交不必不可少的房貸車貸,誰還半夜冒著被抓的風險和被跌倒的危險而翻越圍墻?
作家方方曾說過:「時代的一粒灰,落到每個人頭上,就是一座山。」
沒有人希望在意外發生之時,連家人的衣食住行和健康都保不住;
也沒有人希望在困窘之時,被逼到絕路而到處借錢,背上負債而沒有翻身的機會。
有句話說得好:人生80%的困難,都可以因金錢而解決,剩下的20%也可以用金錢和緩解。
有錢身上暖,無錢背上寒。所以中年人的辛苦,只不過是為了給未來增添一點生活的底氣而已。
02:欲望降級,幸福才會升級
曾國藩說過:「人敗皆因懶,家敗皆因奢。」一個家庭一旦養成不思進取、好逸惡勞、揮霍無度的習慣,就會踏上泥沼之路,陷進溝壑自之渠。
隨著「超前消費」主義的盛行,現在的一些90后,00后,前然不顧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經濟狀況,本著「今朝有酒今朝醉」的消費觀念,提前過上了「人上人」的奢靡生活。
據統計,全國有1.75億90后,其中,有13.4%的人沒有負債。
這就意味著,每十個90后里面就有一個使用許多網貸工具,被花唄、白條等等平台困住人生。
消費的作用不可否認:拉動內需,推動雙循環。但對于個人而言,一直超前消費,可能會把你拖入網貸和負債的深淵。
歷史上,唐代的宰相元載,就是因為縱容家人荒淫無度,最終落了個家破人亡。
史書記載:元載「外委胥吏,內聽婦言。」任由妻子和兒子收受賄賂,才加速了宰相之家的墮落。
后來唐代宗李豫的一封赦書,列舉了他六大罪狀,其中便有「兇妻忍害,暴子侵牟,曾不提防,恣其凌虐。」
《斷頭皇后》中有一句台詞:她那時候還年輕,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,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。
夫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。
古話說的好,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在與別人交往方面,要做到潔身自好,以免讓人抓住把柄,從而迫使自己受制于人;
對于消費方面,該花的花,該省的省,適當存點錢,積谷防饑,從而有效增加應對未來的底氣。
03:開源節流,計劃消費
很贊同一句話:
「放下面子好好賺錢,如果沒有賺錢的能力,就必須要控制花錢的欲望。」
近三年以來,由于新冠疫情源源不斷,此消彼長,導致很多人的生活被按下暫停鍵,因此,此次疫情考驗的是每一個人的經濟實力和賺錢能力。
就拿消費來說:
每一天消費幾十塊,十天就消失幾百塊;每天掙幾十塊,十天就能掙幾百塊。
聚沙成塔,集腋成裘,所以說,一個每天掙同樣多錢的人和一個每天沖動消費同樣多錢的人,每一天或者每十天都要相隔雙倍的差距!
有道是:人是英雄,錢是膽。
因此,「開源節流、計劃消費」對于每一個成年人來說是多麼重要,哪怕是一天省下幾十塊,但看到銀行卡里的數字一點點變多,你心中的底氣就會越來越足。
但所謂的「計劃消費」也不是要你過著節衣縮食、衣不遮體的生活,而是確保自己基本生活質量,盡量少買或者不買許多無關緊要的東西。
俗話說,花錢花在刀刃上。一個人最理想的消費方式,就是要過上與自己能力所匹配的生活。
人都有七情六欲,一個人有了欲望是本能,但能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欲望才是本事,每個人對于自己人生最大的負責,就是隨時要留好退路,能夠抵御風險,保護自己和自己心愛的人。
人到中年,余生很貴,不管什麼時候都要精打細算,努力賺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