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與子女,就好像拿線軸的人和風箏。有的人,拉得太緊了,線幾乎要斷;有的人,放得太松,風箏就飛遠了。
現實生活中,很多人抱著「養兒防老」的觀念,把自己的后半生與子女緊緊相連。
希望子女孝順,能讓自己過一個幸福的晚年。
父母與子女之間,雖然血濃于水,親情是不可分割的,但往往很多矛盾都是因為距離太近而產生的。
父母和子女,本該是漸行漸遠的修行。
人到晚年,與子女相處,也需要講究方法,不論前半生與子女的關系如何,晚年的時候要對他們提防以下三件事。
人生路上,父母對子女的愛,深沉而寬厚。
父母傾盡一生愛子女,拼盡一生想給子女更好的生活,絞盡腦汁想為兒女拼一個未來。
有的人,對子女十分放心,甚至覺得自己辛勞一輩子,就是為子女們而活的,不僅把自己的積蓄都給他們成家立業,就連退休金也給了子女。
人到晚年,為子女考慮周全,卻唯獨忽略了自己,等到急用錢的時候,自己手中卻空空如也。倘若子女經濟困難,那往后的生活就很被動了。
人老了,不要將自己的積蓄全部交給子女,別「透底」,給自己留一條后路,把生活的掌控權握在自己手上。
同時,將自己的積蓄數額透露給子女,還會使得子女過度依賴父母,而不成長,不獨立。
與子女相處,也需要有點「城府」,要學會隱瞞,讓子女靠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贏得一席之地。
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很微妙。子女年幼時,與父母親密無間;可是,等待子女長大后,與父母之間的關系,漸行漸遠。
與子女相處,也要學會漸行漸遠,要學會保持適當的距離。
在電視劇《小敏家》中,王素敏搬到北京與女兒劉小敏同住,本想著照顧一下女兒和外孫的生活,幫助女兒減輕她的負擔。
可是,沒想到母女之間,總是因為意見不合鬧別扭。
王素敏在北京又沒有其他老友,一時之間,她覺得十分孤獨無助。
後來,她住進了養老院,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心情也舒暢了,與女兒之間的關系也緩和了。
那時,她才知道,與子女相處,也要學會保持距離。
子女,有屬于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兩代人住在一起,會因為生活方式不同,而產生磨合,導致矛盾頻繁產生。
陳果說過:「人和人之間要保持距離,距離產生美。靠得太近,我們就會看見對方越多的缺點。」
人到晚年,不要和子女長期生活在一起,盡量保持距離,讓彼此都有喘息的空間,更利于親情的發展。
人生路上,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走的路,兒女也一樣。
當子女長大成年,便開始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主張,有了新的規劃。
作為父母,要學會尊重子女的生活方式,不要過度干涉。彼此之間,各自尊重,給予彼此生活的空間。
龍應台說過:「所謂父女母子一場,只不過意味著,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。」
人到晚年,不要過度干涉子女的生活,企圖控制他的人生。如若,父母干涉太多,手伸得太長,反倒可能激化矛盾。
一代人,有一代人的活法。
在人生路上,要學會尊重子女,學會信任子女。子女想做的事,只要是合法的,就讓他們去試試。
畢竟,人生一輩子最重要的,在于精彩的體驗。
父母對子女,能管得了一時,管不了一輩子。
子女的事,他們可以自己處理,維護親情最重要的一點是懂得尊重,保持彼此的生活方式。
走到人生暮年,學會經營好親情,晚年更幸福。
塔拉·韋斯特弗說過:「我們每個人都比別人講述的故事中賦予我們的角色更復雜。在家庭中尤其如此。」
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,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是一種特殊的親密關系,隨著子女成家立業,做父母的,就應該徹底退出他們的生活舞台。
年齡越大,對子女的依賴性越來越強,此時,更需要處理好與子女的相處方式。
在變老的路上,請拋棄「養兒防老」的觀念,保持自我獨立,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余生。
人到晚年,幸福與否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。
余生寶貴,多愛自己一些。至于子女的人生,你只需要在長路漫漫中為他們亮起一盞回家的燈就足夠了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