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門在外,總要提防小人使壞,否則有時候妳連自己怎麼輸的都不知道。
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,正面的打擊并不可怕,不過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。
人之于社會闖蕩,怕就怕那些暗處的算計與陷害,身處社會,識人辨面已經成了一門必修課,
身邊的朋友在有些時候是機會的來源,是幫助妳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,甚至有可能是妳跨越階層的助力。
可話說回來,身邊的朋友不可能全部都向著妳,總有些追名逐利者會放棄感情而去中傷妳,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,為了錢背叛友情的人大有人在。
人品作為對一個人為人處世以及性格方面的綜合評價,也是一種朋友之間的風評,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人脈關系如何。
妳會發現,人品好的人在哪里都吃得開,人品差的人往往就停留在他自己的交際圈里。
人這一輩子,與人品過關的人深交,妳的人生會有諸多助力。
反之,如果妳與之深交的那個人,他表面看著和善,其實內心黑暗惡毒,那他帶給妳的負面影響,或許用妳的余生都難以填平。
人品藏于細節,一兩件事無法全面體現一個人的人品如何,但能夠從對方的生活習慣中去觀察到其人品大致是什麼樣的定位。
比如說——口頭禪。
要知道,口頭禪是一個人在成長的環境中養成的一種習慣,是連他自己也忽略了的地方。
請注意,一個人的人品,藏在他的口頭禪里。
說臟話爆粗口,是為謙謙君子所不容。
父母對于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必然有這一點,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掛在嘴邊,一個小孩子經常爆粗口只能說明他的父母沒做好教育工作。
而一個成年人的出口成「臟」,就意味著其內心的思想觀念不在正軌,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惡意和逃避。
對于臟話這方面,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確實是出于情緒難以控制。
比如一些突發情況、令人憤慨的事情等等,在一些影視劇中也有所體現,這與一個人出口成「臟」的語言習慣是截然不同的,其有著本質的差別。
除了在特殊情形下,臟話在平常時候聽來都是刺耳的,因為臟話代表著侮辱與蔑視。
一個常把臟話掛在嘴邊當做口頭禪的人,其內心思想會偏向于齷齪,這樣的習慣意味著他的教養存在很大問題。
這是一個鮮明的缺點,與之接觸的人都會對這方面有所介意,這時候就要多留意他的人品。
不同人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口頭禪,這是個人的一些小習慣,也有時候是出于模仿,覺得哪個新鮮就說哪個。
口頭禪算是一種正式表達前的過渡用語,但也映射出了一個人的言語習慣,那些把「謝謝」、「不好意思」之類的客氣用語掛在嘴邊的人,人品往往不會很差,值得與之有所交往。
客氣與禮貌不同,禮貌是一個人的基本教養,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基礎。
客氣這種態度則更加有禮貌,表現為處處為他人著想,能讓人感受到他的善意,這種氛圍感是由這個人的語言習慣上產生的。
待人有禮貌很簡單,這也是雙向的,然而要真正讓人覺得客氣卻并不簡單,需要人養成良好的心態與習慣。
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,更不是能輕易偽裝出來的,客氣更多是發自內心的。
若妳身邊有一個對待所有人都客客氣氣、說話雖是以禮貌用語開頭的人,其人品必然向好。
經常把 「與我何干」、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」,這類用語掛在嘴邊的人,其責任感必然低下。
做好分內事是每個人的責任,生而為人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,在家中是兒子或是父親,在社會上是員工或是老闆,這些角色與身份都意味著一份責任,可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正確承擔這些責任。
當妳經常聽到一個人說「與我何干」這類話時,說明其內心的責任感不高,只會做自己該做的事。
同時,這也有一種逃避的心態,不負責任并且逃避責任,沒有擔當而不想有擔當,這類人往往不能托付大事與之。
責任之外是擔當,是使命。
不可否認的是私心人人都有,可這不是一個人自私自利的理由,社會需要發展,時代需要進步。
進入新時代,我們需要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擔當,人人自私的社會只會倒退,沒有擔當的人存于社會就是一種禍害,顧及自身的同時,也要顧及我們賴以生存的社會。
情感課堂:
評價一個人的人品好壞,可以從方方面面去發掘,可以是日常的生活習慣,可以是口頭用語,也可以是行事風格。
總而言之,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,與一個人相處久了妳自然會發現他的人品定位如何。
很多時候,我們都在作為一個「評他者」,現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價別人的人品性格。
且不論是否客觀公正,在作為「評他者」的同時也要做一個「自評者」,在評價別人之前反過來問問自己,是否達到了自己評價里的要求與標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