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思想家史蒂芬•柯維曾說:「人際關系就像一個銀行賬戶,其中,與人交往就像存款與取款。」
人與人之間,每付出一次,存款增加一分;每索取一次,存款減少一分。
若是一味地從中提取,當賬戶出現負債時,就是一段關系結束的時候。
不透支額度,彼此方能保持平衡;不虧欠別人,相處才能和諧長久。
一個人不管貧窮還是富有,都不要欠下這4筆賬。
不欠經濟賬
前段時間,博主陳陳分享了自己的還錢經歷。
2020年初,陳陳懷孕了,當她還沉浸在要當媽媽的喜悅中,卻不料,父親突然患上重病。
醫生告知她,父親急需手術治療,需要準備一大筆醫療費。
正在她一籌莫展時,家里的親戚紛紛向她伸出了援手,姑媽、表姐、三叔都拿出了自己的積蓄。
大家還暖心安慰她:「不要哭,你要注意身體,保護好胎兒。錢,我們幫你湊。」
在親戚們的幫助下,陳陳很快就湊足了手術費,父親順利地完成了手術。
所幸,父親術后恢復得很好。不久,她也順利生下了孩子。
此后的幾年,陳陳一邊照顧家里,一邊努力掙錢,每攢到一定數量就歸還一部分。
親戚們體諒她的難處,勸她不要那麼辛苦,讓她不用著急還錢。
但陳陳卻說:「你們已經幫我渡過了難關,我不能再欠大家的錢。錢,我一定要還的。」
雖然現在欠款尚未還清,但努力還錢的過程卻讓陳陳小有成就感,也讓她更加珍惜眼下的生活。
人生在世,每個人都難免有陷入困境的時候,在這個關口,有人肯借錢給你,為你提供實際的援助,那他一定是真心待你的人。
而那些能主動按時還錢的人,也一定是懂得感恩,信守承諾的人。
借出去的是情,還回來的是義。
一借一還之間,最能看清人情冷暖,鑒出品格高下。
金錢,是生活的顯微鏡,亦是人性的放大鏡。
這世上,沒有人天生有義務對誰好,面對他人的幫助,千萬不要覺得理所當然。
唯有感恩于心,及時回報,人和人的關系才能長久。
不欠人情賬
電影《致命人脈》中有句台詞:「人情是開路的利劍,也是自縛的繭。」
生活中,適當的人情走動,可以增進關系;但若是隨意濫用,只會適得其反。
看過這樣一個故事。
小陳靠著多年打拼,終于當上公司的部門經理。
有一天,他著急見客戶,變道超車時,被交警攔了下來。
他緊張地搖下車窗,卻發現交警不是別人,正是自己的老鄉。
兩人相視一笑,老鄉當即放行,小陳也沒客氣,說了句改天請客吃飯便開車離去。
沒過多久,老鄉找上小陳。原來,他兒子畢業后一直沒找到工作,想讓小陳幫忙在公司安排個職位。
雖然小陳覺得這樣不合適,但奈何之前欠老鄉一個人情,他只得應承下來。
誰知,老鄉的兒子上班后,仗著熟人舉薦,不僅經常遲到早退,工作中還頻頻出錯,嚴重影響了公司業績。
小陳后悔不已,若當初按規矩辦事,自覺繳納罰金,也不會欠下人情,惹出后面這麼多麻煩事。
金錢易還,人情難還。
有時候,抄人情的近道,看似獲得便利,實則背上包袱;以為能拉近關系,結果卻心生芥蒂。
真正活得清醒的人,從不會透支人情,亦不會欠人情債。
看過一則新聞。
15年前,陜西西安一位修鞋匠孫靖的兒子因患白血病,得到社會各界的援助,獲捐10萬元。兒子走后,老人一直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回報社會。
他將積攢的錢一次次捐給社會;免費為弱勢人群修鞋;將顧客閑置的舊鞋,修補、清洗、消毒后捐給紅十字會……
孫靖說:「15年前,曾有這麼多人幫助過我,這些情我得還,不然我心里過意不去。我是一個修鞋老頭,只能用這樣的方式來還人情債了。」
記得哲學家尼采說過這樣一句話:
「何謂人情,有來有往者才有人情,第一次我敬你一分,你毀我十分,便再無第二次。」
人與人之間最輕松的關系,莫過于互惠互利,互不相欠。
為人處世,心中常存分寸與敬畏,才能留住真摯的情感,讓你擁有更加開闊的人生。
不欠責任賬
抖音上有個視訊,看哭了無數人。
視訊中的小女孩,對著遠方大聲喊道:「你再不陪我,我就長大了,聽見了嗎?」
評論區網友的留言,也特別扎心:
「眼淚瞬間就流了出來;
內疚得差點哭死;
確實虧欠孩子的太多了……」
孩子的成長稍縱即逝,一旦錯過,欠下的賬,可能就再無機會彌補。
電視劇《大考》中,在田雯雯很小時,父母忙著賺錢,遠走他鄉,把她扔給了奶奶照顧。
除了逢年過節,他們便很少回家探望孩子。
長大后的田雯雯和父母難以親近,留下了心結和隔閡。
一天,田雯雯的媽媽無意中發現,丈夫感染了肺炎并告訴了女兒,可女兒卻一直瞞著自己。
她忍不住埋怨道:「你從小就獨立慣了,跟誰都不親,你對這個家一點信任感都沒有。」
一句話,擊中了女兒的痛點。
田雯雯終于忍不住爆發,將多年的委屈和壓抑一股腦地發泄了出來:
「這麼多年,你們只知道忙著賺錢,一年施舍似的就回來看我兩次,我能不獨立嗎?」
現實的世界里,成年人肩上扛著擔子,心里裝著責任。
每個人都活得像一個陀螺,四處奔波,努力賺錢,想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。
卻常常在忙碌中,忽略了孩子的情感,缺席了孩子的成長。
殊不知,比起物質上的滿足,給孩子講一個故事,陪孩子玩一會游戲,同孩子看一場電影,或許才是孩子更想要的禮物。
哈佛心理學教授吉爾博特曾說:
「十年后,你不會因為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,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。」
所以,工作再忙,也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;生活再難,也不要虧欠對孩子的關愛。
唯有用愛滋養,孩子才能快樂成長。否則生活再優越,也會留下一生的遺憾。
不欠時間賬
看過一個親情計算公式:
如果父母現在50歲,假設父母再活30年,我們每年回家一次。
每次在家待5天,除去外出聚會、吃飯、睡覺的時間,真正能陪伴父母的時間只有24小時。
那麼,在剩余的30年中,你能陪伴父母的時間,其實只有1個月。
你看,說來人生漫長,其實何其短暫。
短到還來不及好好陪伴,離別就猝不及防。
李彥宏曾在一個訪談節目中,首次談起自己的父親。
他不無遺憾地說道:
「父親在世時,我平時很忙,見他的時間也不多。他過世不到一年的時間,我至少夢到過他五六次。我現在特別后悔,過去很多應該相處的時間,沒有給到他。」
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,多的是盡孝的機會,卻忘了世事無常,時光從來不等人。
就如畢淑敏在《孝心無價》中所寫:
「每個赤城忠厚的孩子,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,相信來日方長,自己能從容盡孝。可惜你忘了,忘了時間的殘酷,忘了人生的短暫,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。」
其實,我們與父母之間的緣分,不過是一場倒計時的相聚,見一面,就少一面。
多回家看看,就少一分虧欠;多陪伴左右,就少一些遺憾。
無法重來的一生,多留一些時間給家人,不要等到失去后,才在時光中悔恨和追思。
分享一段很喜歡的話:
「好的人際關系就像一棵樹,平時沒事兒澆點水,打理打理,偶爾能看到幾朵漂亮的花,賞心悅目。運氣好的話,結出幾顆果實,一起分享人生的甜蜜,更是幸運。」
任何時候,不辜負人心,方能溫情長在;不透支關系,才能活得自在。
不欠經濟賬,心存感恩,關系才能長青;
不欠人情賬,有來有往,相處方才輕松;
不欠責任賬,用心關愛,家庭才能幸福;
不欠時間賬,暖心陪伴,人生方無遺憾。
往后余生,愿你我不虧欠每一份真心,不錯過每一次陪伴,收獲高品質的人際關系,與美好生活不期而遇。
現實的世界里,成年人的肩上扛著擔子,心里裝著責任。但我們依舊會大步向前,奔向自己熱愛的人生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