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切福禍的出現和消失,都不是無緣無故的,而是有緣由的。
你運勢不錯,命特別好,那福氣就會來到你的身邊。相反,你運氣衰退,同時沾染了不好的人與事兒,就注定會走下坡路。
讓人不理解的是,為什麼我們會沾染不好的人與事兒呢?原因有二。要麼是做事太魯莽,招惹了禍患,要麼是禍患找上門,讓人們吃虧。
自己招惹禍患,然后獨自承受不幸,我們稱之為「自作自受」。而禍患找上門,讓人糊里糊涂地受苦,我們稱之為「飛來橫禍」。
在每個人的一生當中,既會遇到「自作自受」的不幸,也會遭遇「飛來橫禍」的悲劇。一切,都是冥冥中注定好的。我們躲不過,就只能承受。
要知道,將你一家人的福氣「吸走」的,是這些東西,能躲就躲。
一、吸走福氣的,是「不安分」的心。
最理想化的生活狀態就是:每個人都和諧相處,你尊重我,我也尊重你,不會搞那麼多「相互傷害」的事兒。
而現實的情況卻是:每個人都各懷鬼胎,有自己的小算盤,你算計我,我也算計你,沒有那麼多的謙讓和妥協,只有唯利是圖的咄咄相逼。
人心,用三個字就能概括,不安分。一個人不安分,就會連累到身邊的人。一群人不安分,就會連累到諸多的家庭。以此類推,江湖才成為了修羅場。
從人性心理的角度來說,日子過得太平淡了,就會有人來搞事;生活過得太安穩了,就會有人不安分;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太和諧了,就會有人搞破壞。
讓人們去做這些事兒的,就是那一顆「不安分」的人心。不要覺得山林的野獸可怕,其實人心才是這個世界最可怕的東西。
人,一旦不安分了,不僅自己的福氣沒了,就連家庭的福氣,也會受到影響。
二、吸走福氣的,是「爭太多」的觀念。
有禪師說過,一爭,人間轉眼修羅地獄。一放,人間轉眼天上仙境。
在這個世界,究竟是爭的人多呢,還是放下的人多呢?毫無疑問,絕對是爭的人比較多。你為了錢財名利而爭,他為了一口怨氣而爭,反正每個人都暴躁不堪。
爭,既是好事,同時也是壞事。爭屬于自己的東西,然后得償所愿,這是「付出就有收獲」的善報。爭不屬于自己的東西,然后過分執著,這是「違背天意」的壞事。
在一個家庭當中,有的兄弟姐妹為了不屬于自己的家產,而跟身邊人爭。結果,不過是摧毀了親情,也讓身邊的親人成為了仇人罷了。
屬于自己的一切,只要我們盡力了,就能擁有了。而不屬于自己的一切,哪怕我們再怎麼強求,也一無所得,同時會葬送自己的后半生。
命運是公平的,賦予了人們什麼東西,它也能收回這些東西。人道之上,乃是天道。
三、吸走福氣的,是「求快」的態度。
有一位國學大師提出了一個觀點:「他明明能活90歲,誰知道求快,三天的事兒,一天就做完了,還不滿意,那老天就會讓他在30歲那年離開。」
現代人對于「快」這個理念,那是銘刻于心的。大部分人都覺得,只要自己求快,所有事兒的進程都能提速。殊不知,拔苗助長,毫無意義。
所謂「來也匆匆,去也匆匆」就是這個道理。
就像賺錢,他喜歡賺快錢,你喜歡賺細水長流的慢錢。在這個過程中,你會不服氣,為什麼別人走歪路,賺快錢,會輕輕松松地發財呢?
過了幾年,這些賺快錢的人,都破產了,而你雖然賺細水長流的慢錢,但你活得安穩,錢財越積越多。太快,就會讓「衰退」的趨勢,提前出現。
做事兒,沒必要求快。如水流一般,緩緩流動,慢一點,那我們的人生,會更加長久。
四、吸走福氣的,是「怨天尤人」的想法。
孔子認為,不怨天,不尤人。下學而上達,知我者其天乎!
身為君子,就不該抱怨老天,也不該遷怒他人。廣泛地學習,而上應天意。也許,知道我的,是頭頂上的那片蒼天啊。
人之一言一行 ,老天是知道的。它讓一部分人受苦,就是想磨礪他們的心性。沒想到,受到老天磨礪的人,竟然覺得天道不公,怨恨起身邊的人。
心懷怨氣,始終不是好事。試想,她本來是一個貴婦人,沒想到她沾染了「怨氣」,總是埋怨老天,抱怨身邊人,那她不就活成怨婦的樣子了嗎?她的家庭,哪還有福氣呢?
正如南師所言,你總是抱怨,上天就會把不幸的磁場賜給你。
對于老天,不該埋怨,而該敬畏。對于身邊人,不該遷怒,而該珍惜。人生苦短,修行不易,活在當下,且行且珍惜,才是真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