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亞里士多德說過:「人生最終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,而不只在于生存。」
當我們來到五十歲的時候,就會發現,時代在持續變好,吃飽穿暖已經不是問題了。雖然,有很多人在抱怨生活,但是他們并沒有落魄到乞丐的地步。
未來會怎樣,要如何度過?站在人生的半路上,認真思考,積極行動,免得變老了,陷入困頓。
所有的日子都需要謀劃,所有的幸福都需要經營。
因而,我建議你,五十歲之后,學會謀局,做到「五不要」。
02
第一,不要放棄成長,努力提升自己。
看看自己走過的時光。
小時候和父母一起過苦日子,并且多半在農村,下地干活,上山砍柴,種樹。
少年時在讀書,希望能夠飛出山窩,變成金鳳凰。
中年時在謀事業,想盡辦法在城里安家,帶著一家老小走向幸福。
老年呢?會變成什麼樣子?
亦舒曾說:「過分依賴一個人,會喪失自己原有的光彩。」
不要指望兒女會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幫你養老,不要認為有了錢,就有了幸福的老年。
真正能讓你幸福到老的,是良好的心態、健康的身體。
要知道,唯有「你」才會陪你到最后。
你要繼續讀書,用心養護身體。就算一把年紀了,也要提升氣質、對社會的認知。
03
第二,不要溺愛兒孫,逼著他們獨立。
五十歲的人,有了車,有了房子,有了存款,但是你不能代替兒孫去奮斗。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,也會比兒女早走很多年。
當你老了,兒孫還能指望誰呢?他們要靠自己。
更現實的是,兒孫有沒有能耐,直接影響到他們是否孝順長輩。畢竟,有能耐的年輕人,要給長輩什麼東西,相對容易一些。
那些負債累累的年輕人,不是不孝順長輩,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收起你的大方吧,不要再給兒孫很多錢了。偶爾買點禮物,吃頓飯,沒有關系,但是幫兒女投資,給兒女買房,為孫子留下巨大的財富,都是不可取的。
每一代人的機遇不同,命運也不同。你不要去左右兒孫的人生,各安天命。
04
第三,不要嫌棄老伴,余生需要陪伴。
年輕時,遇到了有眼緣的人,但是自己沒有錢;自己有錢了,但是喜歡的人,卻已經和別人結婚了。
中年時,夫妻吵吵鬧鬧,要不是看在孩子的面上,早就失婚了。也許你想過,等孩子上大學了、大學畢業了,說什麼都要失婚。
如果,你到了五十歲,還沒有失婚。那就一直這樣吧,不要談什麼婚姻好不好的問題了。
漫畫家宮崎駿說:「愛,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,而是學會用完美的眼光,欣賞那個不完美的人。」
婚姻從來不會完美,而是一直在修修補補之中。
昨天吵架了,今天就應該認個錯,然后就和和氣氣吃頓飯。互相埋怨了幾句,過一會就不要計較了。
所有的爭吵,都是為了——更好的家庭。你這樣去理解,就心安了。
當然,身邊的人,也會變成黃臉婆、小老頭。你不要在乎,畢竟,變老是自然規律,變丑是因為「彼此擔心、生活有壓力」。
陪伴是最好的告白。因此你不要追求完美,而是要享受陪伴。
05
第四,不要拋棄故鄉,留住人生歸途。
有句話說得好:「不管走多遠,別忘了來時的路。」
捫心自問,五十歲的我們,真的已經走了很遠了。從小地方去了大地方;從窮山溝,到了大城市。也有一些人,背井離鄉幾十年之久,早已不知故鄉是什麼樣子了。
一些住在郊區的人,因為城市的擴張,失去了故鄉。他們成為了實實在在的城里人。
很多人說:「老了,也不回故鄉了。」
是啊,故鄉有啥好的呢?你我還愿意過「面朝黃土背朝天」的日子嗎?還能在小鎮上,找到兒時的回憶嗎?
物是人非,睹物思人,徒增傷悲。
即便你不回故鄉養老,但是你仍舊不要拋棄故鄉。畢竟,你的根,在故鄉。
從某種角度來說,你的習慣,你的血脈,你的記憶,你的口音,你的思念......組成了一個無形的「故鄉」。如果你丟開了這些,靈魂就沒有了歸途。
不要拋棄故鄉,有條件的話,在故鄉修建小屋,或者偶爾去故鄉看看,吹一吹故鄉的風,聽一聽鄉音,去小河彼岸坐一坐。
人,是需要精神寄托的。
06
第五,不要與人比較,生活自在安好。
人比人,氣死人。真的,不管你有多少成績,都贏不了別人。
你有一百萬,別人有一千萬;你有豪車,別人有五六十台豪車;你得到了父母的關愛,別人卻是富二代。
你每天都和別人比較,你的幸福就會被弄丟。余生,你一直是窮人。
你發現,自己這樣不好,那樣不好,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。
其實,你已經改變很多了,比較二三十的自己,你就是王者了。如果你六十歲的時候退休,那就是王者歸來。
知足常樂。道理很簡單。如果你做到了,那麼「成就感」會陪著你,一直到老。
07
作家三毛說過:「人,空空地來,空空地去,塵世間所擁有的一切,都不過轉眼成空。我們所能帶走的,留下的,除了愛之外,還有什麼呢?」
幸福是有保質期的。如果你想幸福久一些,那就好好愛身邊的每一個人,愛這個時代。
就算你現在還是很窮,也沒有關系,起碼你的心智成熟了,有了豐富的閱歷。把人生的經歷總結一番,本就是一筆財富。
走過了繁華,看過車水馬龍,還能過炊煙裊裊的生活,足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