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家張賢亮說過:「能夠白首偕老的夫妻,大概就是能夠掌握適度感情的夫妻。」
深以為然。好的夫妻關系,不是一直熱情似火的,而是能夠接受適度的冷漠,主動創造一些距離。但是又能讓對方感受到愛的存在。
細節決定成敗。不管妳多大年紀,在經營婚姻時,也要注意以下幾個生活細節。
01
整理,能配合。
很多家庭,都是妻子收拾東西,丈夫在一旁,吸煙、看手機,或者指手畫腳。
更可惡的是,有的丈夫,不僅不參與整理,還把東西亂丟。自己想要的東西找不到的時候,就開始埋怨,認為妻子整理不到位,對自己關心不夠。
妻子真的不是男人家的保姆,尤其是有工作的妻子,她也許是家里最累的人。
反過來看,有的妻子很強勢,如果丈夫翻亂了東西,就會大發雷霆,非要丈夫道歉不可。
亂糟糟的家,固然要整理,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。夫妻一起做整理工作,那麼東西在什麼地方,要如何安排,彼此都有數。家庭才能不凌亂,顯得干凈。
02
面子,要給足。
鄰居小李受妻子的安排,外出倒垃圾。但是小李隨手把垃圾放在門口,準備散步的時候,順便丟掉。
妻子看到門口的垃圾,不由分說地罵了一頓。左鄰右舍都出來勸架。小李也把面子丟盡了。
再見小李,他總是一種耷拉著頭的樣子。鄰居在背后,也多了指指點點。
「死要面子活受罪」,出門去賺錢,是不要太在乎面子的,但是在家里,誰都希望有面子。
工作的委屈,要在家里說一說,如果愛人給了面子,那就不委屈了。
有句諺語說:「少女露笑臉,婚事成一半。」對于婚姻,也是如此。彼此給個笑臉,那麼婚姻就甜蜜了一大半;外人看著,也很舒心。
當妳給愛人面子的時候,自己沒有什麼損失,并且愛人會感激妳,一舉兩得。
03
興趣,多贊同。
常常看到這樣的消息:老夫妻都有愛好,但是愛好不一樣,因此鬧騰不休。
大爺喜歡釣魚、寫字,奶奶喜歡跳交誼舞。大爺會認為,奶奶肯定是遇到了不三不四的人,否則不會那麼起勁。
阿貝喜歡旅行,大媽喜歡在家看肥皂劇;阿貝要看球賽,大媽就是不肯。
因為愛好而產生摩擦的夫妻,并不少見。
瑞典漢學研究者馬悅然在一次采訪中,這樣描述家庭:妻子寧祖愛好中國文學,還知道哪一類型的作品,值得深度研讀。因此,妻子建議她多讀這些書。
妻子還說:「這本書妳非看不可,非常好。」
他認為,妻子給予自己的幫助是最大的。愛屋及烏,這樣的發展愛好的模式,才能形成互幫互助的模式。
嘗試著去喜歡對方的愛好,妳會發現很多的樂趣,夫妻也會更好相處。如果妳確實不喜歡對方的愛好,應該表示贊許,而不是強行去改變、說教、反對。
04
觀點,別反駁。
在我們身邊,有這樣的人:不管別人說什麼,馬上就要反駁。畢竟,人與人的三觀不同,不能隨意「茍同」。
地質學家李四光在朋友的婚禮上,和別人爭論「阿爾卑斯山的主峰是勃朗峰,還是厄爾布魯士峰」。
就是兩個人面紅耳赤時,李四光的老師說:「妳呀,學問還淺著呢。」
之后,李四光頓悟,主峰是什麼,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自己「得理不饒人」,顯得非常愚蠢。
作家王蒙曾說:「不要總是企圖在語言上占上風。」
言語勝過了別人,其實是妳露出了咄咄逼人的樣子,讓人討厭。
夫妻在一起,有很多的觀點是類似的,但是不同的地方,也很多。如果妳反駁愛人的觀點,說明妳在吵架給外人看。
包容愛人的觀點,妳會發現,愛人會很得意。反過來說,愛人也會因為妳的包容,更加愛妳。就像遇到了知音一樣。
05
習慣,要默許。
「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」,就算妳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改變對方的習慣,也不一定奏效。
和我一個辦公室的老蔡,妻子是廣東人,一點辣椒都不要。老蔡是湖南人,對辣椒,厚愛三分。
當老蔡嫌棄妻子在菜里沒有放辣椒時,妻子翻臉了:「我給妳做飯,不累嗎?妳還挑三揀四?」
現在,老蔡不再和妻子說吃飯的習慣了,而是自己買了辣椒醬,放在家里。妻子吃甜食,他吃辣椒,各有樂趣。
一日三餐、說話、帶孩子、打電話等,都有各自的習慣。如果妳不默許的話,就只能像坐蹺蹺板一樣,永遠找不到平衡點。
《教育漫話》里說:「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。」
其實,兒童也好,中老年也好,應該努力調整自己的習慣,而不是強求別人來習慣妳。如果夫妻都有這樣的想法,那麼習慣不夠好,也會「臭味相投」,別有情趣。
06
《紙婚》里說:「決定嫁給一個人,只需要一時的勇氣,守護一場婚姻,卻需要一輩子的傾盡全力。」
婚姻是浪漫的,也是復雜的,還需要彼此的配合,用一輩子去磨合。
當兩個人都抹掉了棱角,那就可以更好地雙向奔赴,去承擔家庭的責任,生活的風雨。
曾經,我們一眼千年。
現在,我們一起變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