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句歇后語:
「養兒防老,栽樹歇涼。」
提前做好準備,未來才能未雨綢繆,是一種有遠見的表現。
在養孩子的問題上,傳統的觀點就是為了讓自己年老時有所依靠,不至于年老體衰時無人照看。
但是,并非每一位父母年老時能夠得到精心的照顧,哪怕自己有兒有女也沒有收獲一個幸福的晚年。
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兒女因為個別原因沒有能力贍養父母,或者是從小嬌生慣養不懂得感恩等等。但是,這些往往都是極少數的存在。
有句話說:「尊重與愛都是相互的,父母與兒女也是如此。」
這一次,我們轉換一個角度,看一看為什麼有些兒女不愿意贍養父母,背后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。
具體來說,老了才恍然大悟,兒女孝不孝順,看的不是你有錢沒錢,而是以下這三點。
有句話說:「狗不嫌家貧,子不嫌母丑。」
對于兒女來說,不管父母年老之后是否有錢沒錢,都會盡到自己的贍養義務,他們會認為這是自己的一種責任,不可能、也不會袖手旁觀、置之不理。
但是,在太多家庭中會出現一種情況,會讓兒女們內心非常不舒服,導致在孝順方面并不積極。
具體來說,就是在孩子比較多的家庭,做父母在照顧孩子問題上一直沒有做到「一碗水端平」,對有的孩子極度偏愛,對有的孩子一臉嫌棄。
這樣的狀態并不是只是在孩子小時候會是如此,等到孩子們成家立業之后,做父母的依然沒有任何改變。
在有些父母心中,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有區別的,有的孩子比較優秀,有的孩子比較笨拙等等。總之,自己對待自己的孩子們的態度完全不一樣,有的關心備至,有的置之不理,哪怕有的孩子成家了,也會私下偷偷給一些添補,往往不會讓另外一個孩子知道。
其實,有些父母對待孩子不能一視同仁的做法,也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沒有被重視,內心會產生極度的失落,繼而一想到父母對于自己的不關心,那麼在孝順這件事上就會大打折扣。
有句話說:「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。」
培養一個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而是要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。
而當自己在投入的過程中,父母也會與孩子建立最深厚的感情。孩子長大后,對于父母的養育之恩,往往都會知恩圖報,用最孝順的方式給予報答。
可是,當有一些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,缺少了自己應該付出的責任,企圖等到自己年老的時候能夠得到他們的照顧,往往只會讓自己的希望落空。
看到過很多案例,有些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時候選擇了離開,或者是送給親戚照顧,等到孩子大一點的時候,發現孩子跟自己越來越不親了。
也有些父母對于小孩的成長從來不在乎,該照顧的時候只顧著自己瀟灑,以后等到自己老了反正有人照顧,其實是大錯特錯了。
當一個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缺失了自己的責任時,往往會給孩子造成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,哪怕他長大成人了,也會認為自己的父母不負責任,在贍養這件事上往往就會猶豫不決。
并不是他們不愿意孝順,而是心中有了過不去的那道坎。
春節回家,親戚家里發生了這樣一件事。
親戚是家里的老大,他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,父親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,母親多年前因病去世了。
當時一家人商量了一下,決定讓父親去每一個家里住一段時間,輪流照顧。
但是,親戚的父親不同意,執意要自己一個人住,子女們只需要每個月給自己贍養費就可以了。
起初風平浪靜,并沒有什麼不妥。但是,後來漸漸就出了問題。
親戚的父親還沒到月底就開始向孩子們要錢,原來并不是沒有錢生活,而是拿錢去賭了,結果輸得一干二凈。
家里人勸他,根本不聽,甚至自己偷偷還把小孫子的學費也拿了……
除此之外,他還經常去騷擾村子里一個帶著孩子的寡婦,一直對外說對方想嫁給自己。
其實,只是他的自說自話而已。
說實話,誰碰到這樣的父親都會感覺到心累,讓人一聲嘆息。
當自己老了,為人處事不能讓人尊重,總是做一些失去做人底線的事情,那麼慢慢就不會得到孩子們的尊重,更不能換來他們的孝順。
有句話說:「為老不尊,為幼不敬。」
當一個人老了不能尊重自己,處處行為不檢時,就會讓人產生厭惡感。哪怕這時,兒女們也會盡贍養義務,但是往往也會與你不親,能躲就躲,根本不想靠得太近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