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有句話是這麼說的,我們總是渴望他人的關愛和感情,卻不知真正關心我們的,只有自己,以及愛我們的家人。
人與人之間的關系,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好。人與人之間的感情,也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真誠。絕大多數人,都在逢場作戲罷了。
在江湖當中,你戴著面具做人,我也戴著面具做人,每個人就像是毫無感情的「演員」,卻扮演著深情的角色,顯得特別虛偽。
這種虛偽的生活,如果我們沒有經歷過,就會特別渴望經歷一番,就跟剛畢業出來的年輕人,希望大展身手,到處結交人脈一樣。
過了十幾二十年,等我們過慣了這種虛偽的生活,我們就會心生厭惡,甚至還會疑惑:一輩子虛偽地活著,真的有意義嗎?
從人生的角度來說,99%的人脈都是沒有意義的,因為真正愛我們的人,少之又少。
02
有人做過一個實驗。
一個會場有好幾百人。主持人說,認識這個人的,請站起來。在場的人們基本都站了起來。
主持人說,跟這個人有過交談的,請站著,沒有過交談的,請坐下。隨后,就有一半的人坐下了。
主持人說,知道他愛好的人,請站著,不知道他愛好的人,請坐下。瞬間,又坐下了一堆人。
主持人繼續說,跟他相處的時間超過三年,且同甘共苦過的人,請站著,反之,請坐下。讓人驚訝的是,只有兩個人,依舊在站著。
正如古人所言,朋友遍天下,知己有幾人。我們可以做到讓朋友遍布全天下,但我們做不到讓每個人都成為我們的知己摯友。
在人這一生當中,能夠找到一兩個知己,就要燒高香了。至于其他的陌生人,沒必要過分在乎。哪怕你在乎了,也不見得能收獲到什麼。
03
人老了最大的遠見:退出親戚群。
在人情社會當中,人們最重視的一個群體,就是親戚群體。對于這個群體,人們的內心既矛盾,也復雜,不知道如何是好。
為何會矛盾且復雜呢?因為跟親戚的關系,很難維持下去。你對他們好,他們未必會對你好。你有點本事的時候,他們還會跟你攀比。
就拿「攀比」這件事來說,人性當中存在「就近攀比」的特點,那親戚找你攀比,就顯得特別正常了。
在攀比當中,如果別人勝你一籌,那他們就會特別高興,就跟中了彩票,賺了幾十萬一樣。反之,你比他過得好,那他就會仇視你。
你也很疑惑,自己過得好不好,跟他們毫無關系,為什麼他們非要跟別人攀比呢?只能說,在人情社會當中,見不得人好,就是人之最大的劣根性。
對待親戚,我們只需要保持一個態度就好:關系不錯,互不影響,那就繼續當親戚。而關系不好,或者相互仇視,那就減少往來,別再互相傷害了。
04
人老了最大的遠見:遠離同事圈。
年輕剛工作的時候,上司和領導總跟我們說,要懂得跟身邊人拉關系,好好培養自己的人脈。只要你對同事上心了,同事也會對你上心。
對于這番話,25歲的人表示特別贊同,覺得人在江湖,多個朋友多條路,也是不錯的選擇。而40歲或者50歲的人,會毫不在乎,還有些反感。
為什麼中年人對于同事,會產生毫不在乎,或者反感的態度呢?因為他們都是過來人,知道人心的險惡,世道沒有想象得那麼美好。
同事,說到底就是一群為了賺錢,而被迫相處于一個集體中的陌生人。本來就毫無關系,都有自己的小算盤,又怎麼可能會有真感情呢?
在45歲那年,老陳和老李就為了升遷的名額而爭來爭去。身邊人都不理解,你們倆不是戰友嗎,認識十多年了,怎麼還爭來爭去呢?
正如太史公所言,天下熙熙皆為利來,天下攘攘皆為利往。同事關系,在利益和職位面前,都不過是泡沫感情罷了,一戳就破。
05
人老了,要懂得擺脫爛人爛事。
魯迅先生說過,人一旦悟透了就會變得沉默,不是沒有與人相處的能力,而是沒有了逢人作戲的興趣。
還未認識到真實的人性,我們會糊里糊涂做人,就連小人也當成朋友。等悟透了,才感慨以往的自己愚不可及。慢慢地,我們就會擺脫所處的圈子和群體。
遇到不喜歡的人,當他們是空氣就好。遇到自己所厭惡的事兒,當看不見就行。反正,日子是自己的,自己想怎麼過,就怎麼過,跟別人毫無關系。
至于所謂的「逢場作戲」,或者戴著面具做人,還是算了吧,活得太虛偽也沒有意思。
人性,本就是「唯利是圖」的,千萬不要用自己的真心,去考驗人性,輸不起。如此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