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生死有命,富貴在天。
俞敏洪說:「誰說機會面前,人人平等,要相信,個人奮斗制勝、攫取成功的精神財產將永遠貧富不均。」
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。
貧窮會限制你的想象,也會控制你的膽量。有錢,才有膽,才能牢牢把握機遇。
可是,錢從哪里來?尤其是人生的第一桶金,從哪里來?從來不會無中生有。
還有,不管你擁有多少財富,你都不會是天下第一富有的人。風水輪流轉,你今天是天下第一,明天肯定不是。
真正的富有,是一種生活狀態,是你的心態。
當你習慣了勤儉節約,那麼你就能年年有余,這樣的日子,越來越富有。
02
富者「摳門」。
香港企業家田家炳,他一輩子都在經商,也在做好事,資助過很多的學校。被譽為「中國百校之父」。
有一次,幾位記者和老師,一起到機場迎接田家炳。天氣很熱,大家各自買了礦泉水,喝了幾口。
飛機到了,記者和老師順手就把礦泉水丟進了垃圾桶。田家炳和大家熱情地打招呼,他的手里,有一個只有一口水的寶特瓶。
上車里,有人遞給田家炳一瓶水。但是他沒有馬上接住,而是把手里的一點點水喝完,然后再接過另一瓶礦泉水。
日子往前推十年,甚至二十年,也沒有人在乎一瓶礦泉水,大家也不差一瓶礦泉水的錢。
有一個詞語,叫做「滴水藏海」。
也就是說,任何事情,都可以以小見大。大海再大,也是由一滴滴水匯聚而成的。
你不學會「摳門」,家里就是有礦山,也會吃光用光。
財富和地位的懸殊,從一開始就決定了——誰更能過節儉的生活,誰就以后更富有。
「摳門」是富人給別人的印象,其實是「不舍得」花錢的習慣。
通常來說,富人在這幾個方面很摳門:抓緊時間賺錢,并且趁著年輕,努力撈一筆;放下面子,努力賺錢,不管對方是誰,都能按原則賺錢;把錢花在應該花的地方,不必要的錢,一分錢都不花;有存錢的習慣,不管收入多少,都會逼著自己「有存款」。
誰的錢,都是血汗錢,不是大風刮來的。哪怕是有「睡后收入」的人,表面上是不勞而獲,其實是之前努力賺錢,後來享受勞動成果。
「好鋼用在刀刃上;真金用在關鍵處。」
習慣了把一分錢掰開,變成兩分錢來花。與此同時,放下面子,狠狠賺錢,一個人總能變富。
03
窮者大方。
稻盛和夫說:「越窮的人,他的思維就越局限,不知輕重,往往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不值得的事情上。」
窮人,往往喜歡過無所事事的日子,以為這是自由,其實是「自由放散」,把美好的時光,都浪費在「無聊」上。
除了在時間上很大方,還在以下幾個方面,很大方。
第一,借錢給別人,很大方。雖然自己的錢很少,但是借錢給別人的時候,自己的面子很足。也就是趁機會,裝一回「富人」。
殊不知,錢借出去了,難以收回來;礙于面子,也沒有要別人的利息,真的得不償失。
契訶夫說:「求人幫助的時候,求窮人比求富人容易。」從某種角度來說,也印證了窮人喜歡借錢給人的習慣。
第二,社交和面子方面很大方。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們越來越喜歡攀比,越來越講究吃穿。
總有一些人,為了買喜歡的衣服,可以一個月不吃早晨。衣服買下來了,故意不取吊牌,讓別人知道價格。
「打腫臉充胖子」的行為,讓人與人交往越來越「金錢」化。請客吃飯、買東西,都以價格多少為標準。把自己的「富有」,暴露出來給別人看,想一想,都不可思議。
第三,心態上很大方。也就是說,根本就沒有「崛起意識」,在窮苦的日子里,活得心安理得。
常常說「我窮,我愿意」。使勁往臉上貼金的人,其實窮得掉渣了。
第四,在健康方面很大方。動不動就發脾氣,嫉妒富人。常常責怪身邊的人,喜歡借酒澆愁。這樣的習慣,多半要弄丟健康。
窮人的大方,一方面讓自己的收入少,一方面讓自己手里的錢,慢慢「打水漂」。
04
一個人命里的錢,是有定數的。
孟子說:「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。」
《易經》里寫道:「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。」
貧窮和富貴,是可以互相轉化的,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。
一個人的道德素質越高,越富有。自古以來,厚德載物。道德高尚的人,主動幫助別人,也會讓自己遇到貴人,形成「眾星捧月」的局面,讓自己成為人上人。道德和金錢多少是對等的,才能真正享受金錢帶來的快樂。
一個人的家庭越和諧,越富有。「家和萬事興」,有了像樣的家庭,那麼家人一起努力,致富的可能性就更大了。一家人,誰都不能拉后腿。
一個人的智慧越多,越富有。聰明的人,總是能夠抓住機遇,做任何事情,都是心中有數。愚昧的人,戰戰兢兢做事,任何事情都難以做好。
一個人的格局越大,越富有。有遠見的人,舍小利,得大利,大舍大得,錢也能生錢。
一個人的欲望越低,越富有。降低了欲望,手里的錢,就更值錢了。貪心的人,再多錢,也不能真正富有。
荀子說:「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」
努力做一個勤勞節儉的人,一分一厘都當成「珍寶」,一茶一飯都好好珍惜,老天也會幫你致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