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得簡單一點才高級。
1988年,陳道明出演《末代皇帝》中的溥儀,一舉成名。
此后的《圍城》和《康熙王朝》,更是奠定了他的實力派地位。
即使這些年,他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里,卻始終熱度不減。
因為在繽紛的娛樂圈,陳道明從來是一股特立獨行的清流。
他活得清醒而少言,清高而少欲,清靜而少慮,讓人敬重向往。
他深刻明白,也身體力行:與其貪多,不如求少。
凡事少則得,多則惑,刪繁就簡,才是生命的真諦。
01
言少者智
年輕時,經常會羨慕那些會說話的聰明人。
口齒伶俐,左右逢源,八面玲瓏,誰都不得罪。
可到了一定年紀,才發現:最高級的處世,并非妙語連珠,而是沉默少言。
作為演員,難免被外界評頭論足,格格不入的陳道明更是眾人焦點。
何況,他演技爐火純青,對演員要求頗高,也不在乎得罪制作方和媒體。
這些年來,很多同行不喜歡他:「陳道明就是個戲霸、耍大牌。」
記者也認為陳道明太「難采」,既不喜歡談八卦,也不愿意討論除了作品以外的東西。
但即便被誤解、被抨擊、被嘲諷,他也幾乎從不辯駁、不解釋。
不僅深居簡出,連參加公開宣傳活動時也是惜字如金。
他說「對于外界的評頭論足,就像天冷加衣,天熱脫衣,早就適應了。」
在笑而不語、痛而不言間,他坦然面對人生起伏,并將爭辯的時間精力,都用來修煉自己和溫暖家人。
一邊運動修身,琴畫修心,讀書修德,一邊安靜陪伴妻女,享受親子時光,幸福自在。
《小窗幽記》中說:「辯不如訥,語不如默。」
與其爭辯,不如沉默,靜守內心純凈,靜享安寧人生。
真正的智者,早已學會了少言慎言,坦蕩做人,無愧于心。
02
欲少者富
《禮記》有云:傲不可長,欲不可縱。
貪婪無節制,欲壑難填,便會滋生無數煩惱和痛苦。
人有欲望是本能,管住欲望,不放縱,才是本事。
少私寡欲,活得簡單而克制,方能享受精神的豐盈與內心的富足。
演藝圈聲色犬馬,紙醉金迷,功名利祿遍處可尋。
太多人深陷其中,為利所迷,為名所累,被欲望攪動得心潮不定。
但陳道明數十年來,從未被急功近利的氛圍熏染,一直淡泊從容,清冷自持。
作為一線男演員,他片酬高昂,但卻很少拍戲,也不開微博,不直播不帶貨。
因為他是「一個清高得只肯在戲里低頭的男人」,從不為名利虛榮折腰。
曾經,有部電視劇想重金邀約陳道明出演。
他通宵熬夜看完劇本后,對導演說:「你們這劇本不合邏輯。」
導演反過來勸他:「大家都這麼拍,觀眾也喜歡看,不用擔心收視率。」
陳道明聽后,十分生氣,直接拒絕了邀約。
而當初得知馮小剛籌備《唐山大地震》的陳道明,卻主動找上門說自己免費去演。
關于演戲,他說:「我永遠是看片論酬,你給我再多的錢我不上就是不上。」
關于金錢,他說:「我要是手里有五千塊錢,能在兜里擱三個月。」
關于生活,他說:「做人的最高意境是節制,而不是釋放。」
這世上,美好的東西數不勝數,欲望太多,反成了累贅。
不如試著約束自己,拋卻紛紛擾擾的執念,精簡不必要的奢望。
知足常樂,忠于本心,生命的境界更遼闊,自然活得灑脫自在。
03
慮少者樂
常言道:有心者有所累,無心者無所謂。
人間非凈土,各有各的苦,也各有各的難。
思慮過多,自我內耗,就會迷茫痛苦,疲憊不堪。
不多心,不多慮,清空自己,順其自然,才能活得輕松自在。
陳道明便是如此達觀,無論委屈還是榮耀,他什麼都不往心里去。
1971年,陳道明陰差陽錯地考上了天津人民藝術學院。
那會,他只能跑跑龍套,人微言輕,沒少挨狠批和教訓。
他沒想太多,沒陷入負面情緒中,而是樂呵呵地用心揣摩劇本,打磨實力。
1990年,在《圍城》中將方鴻漸演繹得入木三分的他,片約不斷。
然而,他又幾乎回絕了所有的邀約,選擇在獨處中自我凈化、自我教化。
如此的不合群,讓他在接下來的六七年中,門庭冷落,事業陷入低谷。
外界冷嘲熱諷不斷,但他不急不躁,不慌不忙,彈奏鋼琴,沉迷文學,怡然而自得。
等他復出爆紅了,引發數次收視狂潮,獲得多個影視大獎,也依然我行我素。
他不去想自己的格格不入,會給自己帶來多少負面影響。
他不去想自己的直言不諱,會讓自己背負多少批判罵名。
從來悅己不悅人,心念通達,心無掛礙,走在自己的節奏里,一生清靜美好。
正如陳道明曾對女兒說的:「第一身體好,第二要歡愉。」
生而為人,如果總有閑事掛心頭,人間便無好時節。
看淡看輕,少思少慮,活得開心過得自在,才最重要。
▽
誠如陳道明所說:「人活得簡單一點才高級。」
言語越少越明智,物欲越少越富足,思慮越少越快樂。
少,才是一個人最通透的活法,是人世間的至味清歡。
與朋友們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