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唐代詩人王維,年輕時離開家鄉蒲州,在洛陽和長安之間漂泊。
到了九九重陽節,和當地的人登高望遠,忽然想起家鄉,留下「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」的名句。
自古以來,兄弟姐妹就是最親的人,尤其是父母過世之后,親情更加可貴。
茍延殘喘的時候,還有兄弟姐妹來陪伴,有人牽掛,內心一定會百感交集。
可現實卻讓我們很意外,一些家庭里,父母過世之后,兄弟姐妹就斷交了。一起長大的情誼,被仇恨取代了。
人都是很現實的,但是對于兄弟姐妹卻要天真一些。以下三件事,在老年時,一定要明白。
02
第一,兄弟姐妹斷交,變成了外人眼里的「笑話」。
西晉時期,司馬炎做了晉武帝,生怕兄弟姐妹來爭奪自己的位置。
有一段時間,司馬炎嫉妒齊王司馬攸的才華,就把司馬攸趕出朝廷。
大臣王濟極力反對司馬炎的做法,因此兩個人鬧得很不愉快。
有一天,司馬炎罵了王濟一頓,又說:「羞愧嗎?」
王濟說沒有證明回答,而是講了一故事:「漢朝淮南厲王劉長被兄弟排擠,流放到外地,在路上就餓死了。人們因此編輯了一個民謠——一尺布,尚可縫;一斗粟,尚可舂;兄弟二人,不能相容。」
司馬炎立馬就沉默了,臉色也很難看——顯然,他的「用心良苦」,在王濟眼里,就是可笑的。如果不收斂一些,會形成另外版本的滑稽民謠吧。
從古至今,被人看笑話的兄弟姐妹不少。當我們讀到「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」的時候,被優美的詩句折服,接著為曹丕和曹植爭斗,嘲笑不止。
世上沒有幾個人希望你過得好。如果你的大家庭很紅火,外人就希望你們鬧矛盾,來一次「坐山觀虎斗」。
最可悲的是,有的人,在家里受了委屈,然后去外人面前傾訴,希望得到同情;還有愚昧的人,請外人來說公道話,希望能夠借助外力來挽回情感。
外人來了,說幾句不痛不癢的話,然后就把兄弟姐妹的笑話說出去,流言到處都是。
做人,要分得清面子和里子,不要為了面子,把里子弄丟了。要知道家丑不可外揚的道理,不管吵吵鬧鬧幾次,都不要到處去說。
03
第二,不管多狠心地斷交,也不能斷了「一個人的血脈」。
親不親,打斷骨頭連著筋。
不管兄弟姐妹用什麼方式斷交,用什麼辦法發泄仇恨,都不能說「血脈之情」沒有了。你能夠把身體改變嗎?要知道,身體發膚,受之父母,兄弟姐妹都一樣。
生命是最寶貴的,如果你狠心對待兄弟姐妹,換一種說法,就是虐待自己的身體。
壁虎斷尾,是為了保全身體;螃蟹和龍蝦斷足,是為了躲避外面的禍害。并且,它們斷掉的一切,遲早會長出來。
可是,一個人斷了「手足情」,就不需要長出來嗎?答案是什麼,值得深思。
三國時期,魏國的大臣諸葛誕,剛開始很喜歡大將軍司馬昭,還把女兒瑯琊許配給他的兒子司馬炎。後來,司馬家要取代曹家,他又帶頭討伐司馬昭,從此兩家人,水火不容。
諸葛誕的兒子諸葛靚為了避禍,去了東吳,還做了東吳的官員。
司馬炎一統天下,三國變成了晉朝。
瑯琊想念家人,就派人請諸葛靚到家里來喝酒。
酒席進行時,司馬炎對諸葛靚說:「你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的情景嗎?」
是啊,不管一個大家庭里發生了什麼事情,兄弟姐妹的關系,一輩子都存在。姐夫、兒媳可以失婚,但是血脈怎麼斷?
人老了,就應該學會大度,包容過去的一切。父母偏心,父輩的仇怨,祖上的破事,家里的幾間老屋、幾畝薄地,相對于生命,就是九牛一毛。
美好的,請記住,丑陋的,請忘記,忘不掉的,告訴自己,算了。
人生在世,誰能無過。既往不咎,無事一身輕。
04
第三,把仇恨帶到黃土里去,是一個老人最大的清醒。
魯迅先生和弟弟周作人,當年都是有名的作家,在北京的時候,很長時間,住在一個院子里。
不知為何,兄弟兩個人鬧翻了,周作人說:「以后請不要再到后邊的院子來,沒有別的話。」
魯迅沒有過多爭辯,而是搬出去住了。時隔多年,病故。
周作人卻對兄弟矛盾,耿耿于懷。他的妻子對魯迅的兒子周海嬰也沒有「念及舊情」。據《魯迅與我七十年》記載,周海嬰去探訪周作人的妻子,還被數落了一番。
兄弟的矛盾說不清,但是對比魯迅和周作人的態度,對錯就很明白了。
很多東西,說不清就算了,不要把矛盾帶給后代,而是帶到黃土地里去。要知道,若干年之后,晚輩可能從親戚變成朋友,合作伙伴。
做人要考慮長遠,而不是「冤冤相報」。
哪里的黃土都埋人,哪里的黃土堆里,都有亂七八糟的故事。你要是都翻出來看,就是自討苦吃。
對于仇恨,最好的辦法,就是不說,懶得理會。
你的沉默,不是無語,而是告訴大家——不回答,也是一種回應。
05
要明白,人間最美的,就是一個「愛」字。
父母因為愛兒女,因此父愛如山,母愛如水;兒女因為愛父母,因此孝感動天;兄弟姐妹相愛,因此家和萬事興;夫妻相愛,因此攜手到老。
既然我們無法選擇出生在哪一家,那就好好愛自己的家。就是一個寒窯,也沒有關系,因為有了歡聲笑語,變得溫暖。
人心可大可小。大的時候,容下天地;小的時候,容不下一粒沙。
愿你我,慈悲為懷,德福持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