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君說:
很多書友留言問讀書君,為什麼到了一定年紀時常感覺力不從心?
中年工作、婚姻、育兒、養老等問題接踵而來,疲于應對。
相信讀完這篇文章,你會明白,何為中年人最好的活法。
聽過這樣一句話:
「中年,是一段兵荒馬亂的歲月。」
的確,步入中年后,我們常感覺自己的時間特別擁擠,被生活壓得透不過氣。
中年人的累,源于我們總在瑣事上殫精竭慮,常在無用的關系上苦心維系。
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講:
「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漸澄清濾除那些不重要的雜質,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。」
中年以后,千萬不要在這4件事上大方,人生才能刪繁就簡,過得舒心愜意。
董宇輝因直播走紅后,有位老朋友慕名而來,希望和他學習交流。
看到他總是獨身一人,朋友便經常組織飯局,邀請他參加。
董宇輝剛想拒絕,朋友便拍著胸脯保證道,這些都是未來的人脈,只有多參加聚會,才能結交貴人。
架不住朋友的熱情,董宇輝只好放下手頭的工作,趕赴飯局。
可是到了那里,他就后悔了:
宴會里煙霧繚繞,眾人推杯換盞,張口閉口間都是吹噓過往,抱怨生活。
情緒激動時,他們還會拍桌子摔筷子。
董宇輝坐在人群里,根本插不上話,顯得格格不入。
這段時間里,董宇輝的微信上多了很多好友,卻并沒有和誰真正交心。
而他自己卻因為每晚的飯局耽誤了不少時間,安排好的計劃也全部擱淺。
在老朋友又一次邀約時,董宇輝忍不住拒絕了他,此后兩人也斷了聯系。
再提起此事時,董宇輝感慨地說:
我的精力有限,與其參與無意義的社交,還不如把時間用來充實自己。
生活里,我們也常面臨這樣的時刻:久不聯系的親戚組局,并不相熟的朋友來訪,單位同事的下午茶邀約……
哪怕內心不樂意,我們也總勉強自己融入,以為這樣的交際可以聯絡感情,結識人脈。
殊不知,飯局上的推杯換盞并不能換來飯局下的推心置腹;
穿梭于人來客往的社交場,看似風光熱鬧,實則卻蹉跎時光。
作家雪小禪說過:
「人到了一定年紀,是往回收的。
收到最后,三兩知己、一杯淺茶,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。」
沒有意義的飯局,能推就推,消磨身心的社交,能免則免。
將有限的時間用于充實自己,陪伴家人,亦能將生活過得有聲有色。
曾在知乎上看過一個提問:
「哪一刻,你突然意識到存錢的重要性?」
下面的回答寫滿了成年人的心酸:
「父親倒在病床上,我卻糾結該用兩千元的自費藥還是三百元的社保藥。」
「被汽車碰倒,不敢請假,只能一瘸一拐去工作。」
「身無分文,被房東催著交房租,不得不陪著笑臉和別人借錢。」
不得不承認,面對生活的難題,金錢才是我們的底氣。
胡適的經歷讓人感慨頗多:
他曾經家境殷實,花錢卻大手大腳。
領到工資后,他會一擲千金購買名牌香煙,還喜歡約好友來高檔餐廳聚會。
鄰居生活困頓,他也常常救濟,不需要欠條,就將錢盡數交給對方。
盡管胡適有穩定的收入,可月末時卻總將錢花得干干凈凈。
妻子看不下去,常勸他攢錢,以備不時之需。
胡適卻笑著說:
「錢花完了,我再去掙就好了。」
沒想到,當他和家人在美國定居時,由于沒有找到工作,生活陡然變得拮據。
為了節省開支,一家人擠在十平米的房子里,僅買些打折滯銷品維持生計。
一次他突發心臟病,被送進醫院急救,他卻連醫藥費都湊不齊。
而此時兒子又即將讀大學,也需要一大筆錢。
為了籌錢,胡適不得不拖著病體四處打零工。
他戒掉了香煙,也不再隨便借錢,將錢一點點存起來,才終于熬過了難關。
威克林曾說:
「人生是海,金錢是船夫,如無船夫,渡世為艱。」
中年人既要看顧年邁的父母,又要照料幼小的孩子,還要時時為柴米油鹽而奔波。
身上的責任重了,我們更要學會收緊口袋,多備余錢。
看似微不足道的累積,或許能在風險來臨時緩沖危機,生活困窘時為家人遮風擋雨。
對欲望不大方,是為了將更多的安全感留給未來。
培根曾說:
「人的一生可以干很多蠢事,但最愚蠢的事,就是忽視健康。」
中年以后,我們更需要強健的身體作為屏障,對抗生活的千頭萬緒。
一代影帝李雪健,早年時忙于工作,卻忽視了身體:
工作時狀態不佳,他就靠喝白酒提神;
演戲時沒有靈感,他就會不停地吸煙;
有時拍戲顧不得吃飯,他就吃些炒辣椒,緩解饑餓。
長此以往,他變得容易咳嗽,有時咽喉會莫名其妙的腫痛。
家人勸他留意身體,他卻總是不以為意。
在拍《中國軌道》時,他突然感到喉嚨疼痛不已。
他以為是拍戲勞累,就沒在意,想著挺挺就會過去。
沒想到,嗓子越來越痛,還咳出了鮮血。
一番檢查后,才得知自己患上了鼻咽癌。
隨著病情惡化,他的頸部腫脹潰爛,連喝水都會鉆心的疼。
而昂貴的手術費,更是花光了他全部積蓄。
好在發現及時,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,一番治療后,他恢復了健康。
出院后的李雪健常說:
「大病一場才明白,身體是最寶貴的財富。」
人到中年,我們會關注父母的健康,操心子女的身體,卻總是容易忽略了自己。
哪怕身體不適,也總是選擇無視,總想著來日方長,以后再慢慢保養。
殊不知,我們的身體并沒有想象中那麼無堅不摧,每一次的忽視,都會為日后埋雷。
往后的生活里,在疲勞時不妨停下來休整,在閑暇時不妨堅持運動。
我們為身體做出的每一分投資,都會在日后給予我們更大的回報。
人生是場漫長的跋涉,唯有守住健康,才能讓日子細水長流,幸福延綿不斷。
余秋雨曾說:
「在人際交往上,經常減肥排毒,才能輕松走以后的路。」
成年人的感情并不對等,有時全心的付出未必能換來同等的回饋。
那些辜負真情的人,實在不值得我們深交共處。
劉德華和一位朋友,在拍攝《無間道》時相識。
當時朋友初出茅廬,總想拍戲卻苦于無人欣賞,常常向劉德華訴苦。
劉德華則親自引薦,為他爭取各種電影資源。
得知他無家可歸時,劉德華還將自己的房子免費給他居住。
沒想到朋友并未感激劉德華的付出,反而將這些付出視作理所應當。
在他籌拍電影《伊莎貝拉》時,由于影片無人投資,拍攝陷入困境。
為了籌錢,他又一次求助劉德華,盡管劉德華也不看好這部電影,但二話沒說就將自己手頭的錢全部投進支持他。
可惜電影并不賣座,賠得血本無歸。
朋友卻不死心,再次找劉德華,希望他投資拍攝續片。
劉德華這次沒有把錢借給他,而是好心勸他應該吸取教訓,就此收手才是。
沒想到朋友馬上翻臉,他輕蔑地對劉德華說:
「不就是用了你一點錢嗎,用得著這麼教訓我嗎?」
之后更是處處詆毀劉德華,說他狡猾奸詐,更是將之前的幫助說成是收買人心的詭計。
劉德華一怒之下,從此斷絕了與這位朋友的來往。
其實,到了中年會漸漸明白:
真正的知己寥寥無幾,很多關系不過貌合神離。
那些消耗我們的關系要及時遠離,那些匆匆走散的感情也不必惋惜。
我們的時間和真心寶貴,經不起辜負與浪費。
有選擇的付出,才是對感情最好的維護。
作家蘇芩曾說:
「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,學會做減法,方能獲得輕盈靈動的人生。」
我們或許無法阻止時間的流逝,卻可以改變生活的重心,將有限的精力投入更值得的事上。
遠離喧囂,才能獨享生活的美好;
懂得節制,才有應對風險的底氣;
愛惜身體,才能給家人更多依靠;
付出有度,才能使真心不被辜負。
往后余生,愿我們身心安康,知己在旁,將平凡的日子過得活色生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