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言:「堆出于岸,流必湍之;行高于人,眾必非之。」
當一個人冒尖的時候,也就是四面受敵的時候,那些看起來比你矮一截的人,在虎視眈眈,隨時都會絆倒你。
因而,真正厲害的人,懂得深藏不露,讓外人不加以防備,卻又暗中成就自己的大事。
如何才能「深藏」?《三國演義》里的計謀,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。
就像清代歷史學家章學誠說的:「三國演義乃七實三虛惑亂觀者。」
不管和誰打交道,做什麼事情,避實擊虛,虛實結合,不無裨益。
01
反間計:借力使力,藏巧。
周瑜是一個很聰明的人。
東吳的一把手孫權如此評價他:「公瑾雄烈,膽略兼人。」
當曹操帶著大軍南下,到了赤壁之后,東吳很多將領,都說投降算了。
周瑜認為,曹軍多是北方人,水上一戰,沒有優勢,東吳只要稍微用點心,就能贏。
兩軍對壘時,曹操派了周瑜的老同學蔣干,渡過長江,來東吳勸說周瑜投降,并且打聽情況。
周瑜愉快地招待蔣干喝酒,并且派身邊的大人物作陪。幾杯酒下肚,周瑜就醉了,拉著蔣干,同睡,就像住在學校的集體宿舍一樣。
忽然,周瑜說夢話,要提走曹操的腦袋。
半夜,周瑜走出臥房,和下屬嘀咕:「蔡瑁、張允想要謀害曹操,但暫時沒有找到機會......」
蔣干回到曹軍,把所見所聞告訴曹操,并說「蔡瑁、張允和周瑜有聯系」。
曹操一怒之下,謀了蔡瑁及張允。
等曹操清醒過來時,發現蔡瑁、張允是水師,是水戰的定心丸。周瑜在挑撥離間而已。
人是有智慧的,也常常要和人斗智斗勇。
若是你直接說出自己的主張,那麼對方就會掌握主動權,能夠「知己知彼、百戰百勝」。
越厲害的人,越會把智慧藏起來,讓對方覺得自己很愚蠢,是一個口無遮攔、心無城府的人。
留下一些破綻,暗示對方做點什麼,其實是巧妙地牽制了對方。
我們知道,從正面和人對峙,往往沒有勝算,但是我們從別人的背面攻擊,就不一樣了。我們也能讓對方有內耗,降低實力,自己的力量就相對變大了。
02
苦肉計:主動示弱,藏鋒。
赤壁之戰中,周瑜想派人去曹軍做臥底。
老將黃蓋成為了人選。
在將軍們商議大事的時候,黃蓋不聽號令,倚老賣老。
周瑜很生氣,要廢掉黃蓋。身邊的人苦苦勸說,周瑜才松口,但是仗責了黃蓋。
帶著一身的傷痕,黃蓋傳話給曹操:「我受不了東吳的周瑜,我要投靠你。」
曹操覺得,若是有了黃蓋,東吳的情況,就了如指掌了,因而接納了黃蓋。
不料,黃蓋在曹軍,放了一把火。
平時的社交中,我們會同情弱者,覺得自己應該有舉手之勞。
比方說,有人跌倒了,就去扶一把;有人在爭吵,自己就去扯一下,避免進一步傷害。可是,跌倒的人,會訛詐你,吵鬧的人,讓你卷入矛盾之中。
當「同情」變成了「愛心泛濫」,那就會傷害自己。這是一些用計的人,常用的套路。
「我把自己的鋒芒藏起來,假裝成弱者。你要是同情我,那麼我就可以靠近你,并且找機會傷害你。」
遇到馬蜂窩,我們毫不猶豫地會走開;遇到一株野花,我們會湊過去,聞一聞花香,還給花朵澆水。
殊不知,很多野花,是有毒的。例如,豬籠草有美麗的外表,還有一些香味,昆蟲以為遇到了食物,可以有花蜜吃了。可是到了花朵里,才發現,這是一個「籠子」。
厲害的人,看起來很弱,還常常示好,但是他們卻在以柔克剛,悄無聲息地擴展事業。
03
空城計:看透不說透,藏言。
諸葛亮和司馬懿,斗智斗勇很多回,似乎是不分勝負的,又好像司馬懿稍遜一籌。
事實證明,司馬懿不笨,并且比較諸葛亮,有過人之處。
當司馬懿一舉打敗馬謖之后,拿下 幾座城池,來到了諸葛亮所在的西城。
西城只有一些老弱病殘,無法阻擋司馬懿,因而諸葛亮就把城門打開,還彈琴,做出早有埋伏的樣子。
司馬懿果然撤退了,西城的人,一片歡呼。
真相是什麼?大部分的人認為,是諸葛亮利用了司馬懿多疑的性格。
其實司馬懿已經看透了「空城計」,只是 不說而已。
從人性的角度來看,司馬懿想到,若是滅了諸葛亮,曹魏政權就無敵天下了,而他這個老將軍,可能是「兔死狗烹,鳥盡弓藏」的結果。
一個人為什麼能被重視,因為有「利用價值」。曹魏政權利用司馬懿去對付諸葛亮,因此司馬懿持續走紅。
當然,司馬懿想到的一切,并沒有說透,對兒子也沒有明說。
古人說:「口是傷人斧,言是割舌刀。」
當你很厲害的時候,不要輕易開口,否則會傷害到對方,從而也得罪對方。還有可能,你隨便一句話,就被人傳出去,以訛傳訛。
管好自己的嘴,默默地干活,不僅能力增強了,并且不會惹是生非,旁人也猜不透你。
04
有一句搞笑的話:「看三國掉眼淚,為古人擔憂。」
當我們看在小說的時候,真的為當事人捏一把汗,但是回頭一想,自己的人生,不也是如此嗎?
人生如戲,全靠演技。你時不時,也在客串「三國電視劇」,需要深藏自己,不要被人傷害,也要防備別人。
有個詞語,叫「望而生畏」。因為有未知的風險,并且我們怎麼也看不清,產生了敬畏之心,也會遠遠地躲開。
若你就是令人「望而生畏」的人,你就特別厲害了。
深藏不露,恰是低開高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