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十而不惑,五十知天命。
如果沒有什麼意外,當我們來到五十歲的時候,收獲就已經很豐富了。
房子車子應該買了,孩子也長大了,存款也有一點,養老保險也繳得差不多了。接下來,就應該享受福氣了。
「豐收悖論」給我們提了個醒,如果人生獲得了大豐收,真實的收入反而會變少。因為東西多了,就提不上價了,打破了供需平衡,反而徒增煩惱。
因而,五十歲之后,我們仍舊要積極向上,考慮長遠,別因為暫時的豐收,忘乎所以。有錢要慢慢花,生活有序,社交有度。
從當下的具體情況來說,建議你,捂住自己的錢袋子:錢不借三人,禮不隨四家。
01
錢不借三人,先看人品。
農村有一句罵人的話:「肉包子打狗。」
也就是說,遇到搖尾乞憐的狗,你給它一個包子,就別想著要回來了。或者,遇到很兇惡的狗,你用包子去砸它,那也是浪費了自己的包子。
說來說去,就是提醒我們,要學會看人,分析情況,保全自己手里的「包子」。
如果你遇到一個可憐的人,給他包子,他對你很感激。當他以后發財了,回饋你的「一飯之恩」,那就對了。
人與人交往,非必要不能借錢。否則也會變成丟掉肉包子的情況。
具體來說,以下幾種人,人品不太好,還是不借錢為好。你要委婉地找一個借口,讓對方知難而退。如果對方糾纏不清,那就斷交好了。
其一,好吃懶做的人,無法償還。
除了會伸手要錢,就不會做別的事情。這樣的人,你遇到了,一定要繞開。他借錢之后,會答應還錢,但是他一輩子都沒有本事還錢。
我的一個表弟,左腳有殘障。因此很多親戚都同情他,還借錢給他過日子。可惜的是,他每天都待在家里,說自己無法工作。
有親戚介紹他去做保安,他覺得太丟人了;去做保潔,他說自己拿不起大掃把......看來,世上很多窮人,是因為懶,不值得借錢。
你借錢給懶惰的人,只會讓他越來越懶,習慣性「衣來伸手,飯來張口」,真的不必要。
其二,心口不一的人,沒有誠信。
借錢時,好話說盡;還錢時,翻臉不認人。這樣的人,遇到了,就應該保持冷漠。他的嘴巴抹了蜂蜜,他的心卻如寒冰。
當錢到了他手里,他會馬上變成你的「仇人」,還責怪你去討債。
其三,本性惡劣的人,難免使詐。
總有一些人,在借錢之初,就想好了賴賬的套路,或者逃之夭夭。
比方說,一些不良商家,用不當得利去吸引你投資,當你投資之后,他就不見蹤影了。你會發現,上當的不止你一個。
人品不過關,一切都瞎忙。我們都知道,人品差的人,一輩子都混不出名堂。但是你卷入了他的生活圈,就會和他一樣,瞎忙。
借錢之前,一定看清人品。你的錢是血汗錢,哪能打水漂呢?
借錢是情分,不借是自己的情面。
02
禮不隨四家,先看人情。
《禮記》里說:「夫禮者,所以定親疏、決嫌疑、別同異、明是非也。」
通過禮儀,可以判斷對方和自己的關系,是親密,還是疏遠;能夠知道對方是否值得信任,還能看到,對方是否和自己同路。
不是同路人,你也不會去湊他的熱鬧,不是嗎?
如果隨禮之后,很快樂,那麼你付心甘情愿付出,并且達到了促進和諧的目標。如古人說的:「樂者敦和;樂至者無怨。」
知乎上,有這樣一個小故事。
一個阿姨,通過熟人認識了一個朋友。這個朋友家辦喜事時,她送了一千二的禮金。
后來,朋友幫她介紹了一個兒媳婦。
到了兒子和兒媳結婚的好日子,阿姨請朋友來喝喜酒。朋友開口說,她是媒人,不能隨禮。
阿姨很不舒服,認為朋友坑了自己。
有網友分析,有的地方,確實有這樣的習俗,媒人不能給新婚的人隨禮;有網友說,擺明了就是朋友賴賬;還有網友說,這就是阿姨太斤斤計較了,畢竟人家促成了好事,這點錢就算了。
人情的規矩很多,每個地方的情況也不一樣,我們應該看清。否則你隨禮之后,發現自己白白送了一份人情、一個紅包。也許你不差這點錢,但是積年累月,就有數了。
建議你,五十歲之后,社交要做減法,以下幾種家庭,你就不要隨禮了。
其一,已經很久不交往的親戚朋友,感情已經不存在了。
其二,在遙遠城市定居的親戚朋友,余生基本不會交往了。
其三,平時有過節的老同學老同事,越交往越心煩。
其四,非常自私自利的人,收禮不回禮,總是坑人。
禮金和感情是密不可分的,隨禮是為了促進感情。如果送了禮金,但是感情卻越來越淡了,那就說明,持續交往是多余的。
03
俗話說:「把錢用到刀刃上。」
五十歲之后,你一晃就退休了。收入會減少,但是你的開支不見得會減少,甚至會增加。
兒女要成家立業,買房子;你自己要去旅行,還得應對生病的情況。另外,你去幫兒女帶孫,也要花很多錢。
隨時要記住,錢放在自己的袋子里,是最穩妥的。要是被他掏空了錢袋子,你的生活,就少了底氣。
學會拒絕,不是自己很小氣,而是識時務者為俊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