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生命就像是一個圓圈,不停地周而復始。子子孫孫,一代一代人老去,一代一代的人成長。
父母對子女的愛,很深厚,為子女操勞奮斗了一生,將最好的青春奉獻給了他們。
即便,年齡越來越大,腿腳越來越不靈活,漸漸地失去了賺錢的能力。可是即便是這樣,仍然想把一切,都給到子女身上。
人到奔六的年紀,人生走過了大半。身體,已然開始走下坡路了。
人老了,對子女的愛,需要把握尺寸,需要適可而止。
如果給予子女們太多的關愛,讓子女在該努力的年紀,選擇了安逸的生活。那麼對他們而言,其實,并不是一種愛,而是一種「傷害」。
有些愛,看似溫暖,其實卻不利于子女的成長。過度給予子女愛,就像是給一株植物,過度施肥,過度給予陽光,植物反而無法得到良好的生長。
02、奔六的人,習慣「富養」兒女
唐代詩人羅隱有兩句詩:「國計已推肝膽許,家財不為子孫謀。」
這句話是羅隱贈給友人的,他的意思是告訴對方,要為國家謀福利,奉獻所有都無所畏懼,赴湯蹈火在所不惜。努力的工作,不要只是為了子孫謀取家財。
奔六的人,習慣「富養」兒女,總是想給兒女更好的。多少人,苦了一輩子,把所有的精力和財富,都花在了兒女身上。
身為父母,想要照顧好子女,并沒有錯,但過度的「富養」兒女,并不可取。
不要總覺得自己有錢,就應該讓子女過上更好的生活。過分的寵愛,會阻礙子女的健康發展,讓子女有依賴心,覺得父母給予子女一切都是理所當然。
會讓子女變得自私自利,受到一點委屈,便覺得無法再活下去。
很多父母,總喜歡給子女鋪路,即便子女已經成年,甚至結婚生子,都要一點一點給他算計好未來的路,保證子女暢通無阻。
實際上,子女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,父母鋪好的路,未必是他們所喜歡的,也未必是適合他們的。
學會放手吧,別再過度「富養」子女,讓他們自己去選擇人生,讓他們自己去闖。
03、奔六的人,因為隔代親,「富養」兒孫
林則徐寫有一副對聯:「子孫若如我,留財做什麼?賢而多財,則損其志。子孫不如我,留錢做什麼?愚而多財,益增其過。」
奔六的人,因為隔代親,「富養」兒孫。兒孫自是可愛,看著他們快樂,自己內心也能散發出喜悅。但對待兒孫的愛,應該有章法,有準則。
不能夠無底線地溺愛兒孫,如若總是給予兒孫的太多,反而不利于孩子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。
奔六的人,「富養」兒孫,往往容易將其溺愛。想要什麼就給什麼,打不得,罵不得,就是看到兒孫不小心摔倒,也會怨天怨地。
奔六的這一代人,辛苦了一輩子,寧愿自己苦一點,也舍不得讓兒孫吃苦。
每一代人,都有每一代人應該承擔的責任,有著自己的路要走。即便是兒孫,即便他們還小。
兒孫自有兒孫福,奔六得人請學會放手,讓他們像鷹一樣去飛翔,讓他們像竹子一樣去生長。唯有如此,遇到風雨才有保護自己的能力,才能堅韌不拔。
04、奔六的人,請你學會「富養」自己
總有些人,內心中總會有這樣的疑問:「明明我付出了一切,愛自己的子女,疼愛自己的孫子,為什麼還得不到一個美滿的家庭,感受不到親情,也感受不到幸福的存在。」
其實問題的根源,就在于付出了一切。
對于子女、兒孫沒有必要愛得太滿,不管是對誰,都應該給予其獨自發展的空間,讓對方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,要尊重對方的獨立人格。
應該留一點愛給自己,有些幸福不是別人給予的,而是自己創造的。只有學會愛自己的人,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幸福。
子女做錯事,一定要讓他承擔責任。
奔六得人,你們老了,請好好地愛自己,父母并不虧欠子女什麼,要在子女長大之后,和子女有明顯的邊界感。
奔六的人,請你學會「富養」自己。人生太過短暫了,多愛自己,才值得。
把精力花在自己身上,能夠舒心快樂,提升晚年生活的品質,才是最好的活法。
05、晚年,別再「富養」子女、兒孫。
盧勤說:「過分溺愛帶來的是子女的無情。」
在溺愛中長大的子女,很難完全離開父母獨自生活。一旦獨自進入社會,往往很難適應群體的生活。
不管是子女還是兒孫,都不該告訴他,想要什麼,我都可以滿足你們。而是應該告訴他們,美好的生活需要用雙手去掙,教會他們怎樣實現夢想和目標。
要讓子女養成好的習慣,能夠嘗試著勇敢地去做很多事情。這樣作為父母長輩也不會背負著太多的負擔,子女也會有獨自生存的能力。
教會子女生存的能力,塑造更好的性格,能夠有遠大的目標和夢想,能夠自律,這才是父母給予子女最好的禮物。
晚年,別再「富養」子女、兒孫,請你學會「富養」自己。
一個積極向上,對生活充滿熱情的性格養成,需要靠子女、兒孫自己去磨煉。
人到晚年,多花時間陪陪子女就好,不要再「富養」他們了。人到六十,「富養」自己,才是更加睿智的人。
-END-
今日話題:
人老了,得如何善待自己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