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聞秋聲
原創文章,抄襲必究
人生短短數十載,如白駒過隙。人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手里有多少錢,真正的富有是子女孝順、家庭和睦。
人過五十,兒孫承歡膝下是一種福氣。
老了,要學會做一個明事理的老人,對子女的愛,要學會改變,讓家庭有更好的發展,讓子女得以更好地生活。
黃宗羲說過:「愛其子而不教,猶為不愛也;教而不以善,猶為不教也。」
血緣情深,在父母眼中,無論子女到了多大年齡,始終把他看作是孩子。如若,一直牽掛他們,一不小心愛就會給得太滿。
父母把子女的事情,當做自己的事情,親情注定會變成一場災難。
人過五十,無論你多有本事,別這麼愛子女。
生活中很多富裕的家庭,在子女遇到困難的時候,首先想到的是用錢來解決。
雖然,錢,很快解決了麻煩,但是帶來的后果是,子女會越來越懶惰,不愿意思考,不愿意自己去解決問題。
因為,子女會從心里認定:反正父母知道,他們會用錢幫他擺平一切。
王豫說過:「治家嚴,家乃和。」
人過五十,子女遇到困難,別急著用錢解決問題,而是,多留點時間給子女。讓他們自己去嘗試著解決問題,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獲得經驗值,獲得成長。
父母能幫得了子女一時,幫不了一輩子。
對子女真正的愛,是教會他們在社會上獨立生存,而不是一有事想到的是父母會給自己兜底。
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獨自去面對這個世界上的一些難題,解決的問題越多,就會變得越強大。
子女真正強大了,成長了,才能在將來更好地生活。
嬌慣子女,是對子女成長最大的阻礙。
人到五十歲,對于子女的成長,一定要學會放手,要讓他們自己去奮斗。
不要子女想要什麼,就給予,更不要有求必應。因為,在這世間,沒有任何人,會嬌慣他,對他有求必應。
捷爾任斯基說過:「父母溺愛和嬌慣孩子,滿足他們的任性要求,他們長成就會墮落,成為意志薄弱、自私自利的人。因此,父母的愛不應該是盲目的。」
溺愛是畸形的愛,太好說話的父母,只會讓子女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。
如果,不想著靠自己的努力去得到想要的一切,心安理得地做「啃老族」。
人過五十,不管有多愛子女,都別對子女的要求有求必應,讓他學會靠自己的努力,去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。
一個人的欲望是填不滿的,作為父母要做到表明自己的立場,鼓勵子女去奮斗。
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處,要不斷地發生變化,建立出良好的相處模式。
人到五十歲,對子女的事,不要過分干涉,而是要學會放手,學會讓他自己去摸索自己想做的事,想走的路。
在電影《交換人生》中,金好的母親為了不讓女兒走自己的老路,想盡一切辦法賺錢。
當她知道仲達有錢之后,催促女兒金好與其交往。即便,金好和仲達之間已經有了隔閡,母親還是勸她別任性,要和仲達好好相處。
委屈的金好在家里和母親大吵一架,嚎啕大哭,她覺得自己的人生被母親控制了,活得沒有意義。
父母,對子女的愛,有時是沉重的。
子女,面對父母過度地關心,過度地干涉她的生活,她會產生嚴重的排斥感。
活到五十歲,自己的子女漸漸長大成人,如若繼續開始管控他們的生活,左右他們的生活,勢必會引起各種家庭矛盾。
父母和子女的人生原本就是兩條平行線,過度地幫助并不是在愛他們,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害了他們。
因果循環,是世間的規律。在年輕時沒有正確經營親情,到老了,必然要承受失敗教育帶來的后果。
親子關系,需要不斷經營,父母和子女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。
人老了,別用積蓄幫子女鋪墊人生,更不要有求必應,適當退出子女的世界,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生活上。
短暫的人生路,每個人都有自己必須要去走的路。
成長是痛,不成長是不幸。父母再愛子女,也要有個度。最好的親子關系,是相互掛念又獨立存在。
-END-
關于作者:聞秋聲,以字為生。秋風煮雨,一杯清酒,三兩故事,在孤獨的路上與你為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