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心對待生活的人,生活不忍辜負。
最近重溫《三國志》,對賈詡的一段經歷印象深刻。
漢末天下大亂,賈詡不得不辭去官職,返鄉避難。
一路上,賈詡每天都要抽出時間,撣除衣上的灰塵,清洗鞋底的污泥,還要拆下帽束,將頭髮梳理后再重新束冠。
同行人看不慣他的講究,嘲笑他把逃難當成郊游。
直到他們行至汧地,被一群山賊攔住去路,身上財物也被劫掠一空。
唯獨賈詡儀容端莊,被誤認為是當地大戶的親戚,山賊不但沒傷害他,反而小心將他護送出城。
《禮記》有言:貴者必有和氣,和氣者必有愉色,愉色者必有婉容。
一個人的外表,反映了他當下的心境和生活狀態。
儀容干凈的人,內心從容淡定,往往也能將日子過得行云流水;
不修邊幅的人,內心糾結消沉,不等生活出手,自己的日子便已兵荒馬亂。
人生沒有無緣無故的好運,因果就藏在你的儀容里。
01
拿破侖曾在視察步兵團營地時,看到士兵們著裝邋遢,全無備戰士氣。
他隨即下了一道命令:在所有軍服的袖口處,釘上3個金屬紐扣。
半個月后,整個軍隊無論是精神面貌還是紀律,都得到極大改善。
面對副官的疑惑,拿破侖解釋:
「我之所以釘上金屬紐扣,就是防止他們用袖子擦鼻涕。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要注意形象時,他將會有脫胎換骨的改變。」
時至今日,許多正式場合的衣服,仍保留在袖口縫紐扣的設計。
正如設計師黑瑪亞所說:
「如果你無法呈現美好的狀態,你無疑是在宣告自己被時間、工作和家庭打敗了。」
你的儀容,不僅是你當下生活的寫照,也在冥冥中影響你的命運。
傳記作家沃爾特·艾薩克森如此形容剛參加工作時的喬布斯:
光腳,長發,套著嬉皮士風格的外套,全身散發半個月不洗澡的體臭。
當時他已嶄露非凡的商業頭腦,但依然遭遇一路坎坷:
在雅達利工作時因個人衛生遭同事排擠,被總經理安排單獨上夜班;
創業后急需資金,但他把臟腳搭在桌上的樣子,嚇得投資方轉身走人;
不顧形象地和高管大吵大鬧,最后被自己創立的公司掃地出門。
直到加入皮克斯,喬布斯在CEO卡特穆爾的指導下逐漸明白:
不修邊幅的天才更接近魔鬼,只有先被別人接受,才能將自己的天分發揮到極致。
1997年,重返蘋果的喬布斯,不復曾經的邋遢模樣。
他以短發、T恤和牛仔褲的干練形象為人所知。
從那時起,他也開始帶領蘋果走出困境,重回行業頂峰。
羅素曾說:「儀容,是內在價值的外觀,藏著你對生活的理解,更藏著你正在追求的人生。」
你如果儀容不整,別人對你印象必然會大打折扣。
你把自己收拾干凈了,他人跟你相處起來自然會感到舒服,都愿意跟你打交道,你自己人生的道路也會越走越寬。
02
前段時間,刷到一段反差感極強的視訊。
一個男人留著胡茬,穿著松垮的衣服,頂著凌亂的頭髮,讓人一看就想避而遠之。
然而一番梳理后,他像換了個人,立刻變得陽光、自信起來。
有個評論引人深思:「換作你是老闆,你更愿意把機會給誰?」
這讓我想起年初時,我負責部門的春季招聘,很多畢業生封控在家,只能參加視訊面試。
面試還未開始,領導就提醒我:「但凡居家就不穿襯衫,甚至穿睡衣參加面試的候選人,無論履歷如何,都直接篩掉。」
所以你看,人們在大部分情況下,都更傾向接受形象好的人。
這不是膚淺的以貌取人,而是在深入了解之前,我們只能通過外表,來對你這個人進行判斷。
正如主持人楊瀾所說:「沒有人有義務透過你的邋遢外表,去探尋你自以為的優秀內在。」
打理好自己的儀容,時刻保持最好的狀態,這樣才更容易贏得別人的好感與垂青。
1919年,希爾頓靠著東拼西湊的5000美元,買下德克薩斯州的一家破舊旅館。
9年后,他興奮地告訴母親,酒店資產已增長到5100萬美元。
希爾頓的母親不為所動,反而提醒他:你的領帶臟了。
見他若有所思,母親繼續說道:「能夠一直吸引客人的,不是你的資產,而是他們感受到的尊重。」
希爾頓恍然大悟,此后要求酒店人員每天換洗襯衫和領帶,并時刻對顧客保持微笑。
20世紀30年代,美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蕭條,希爾頓酒店卻憑借深入人心的服務形象,不斷收獲客戶青睞,業務量也實現逆勢增長。
心理學家洛欽斯提過一個「首因效應」。
意思是說,人們在交往時,潛意識中會將第一印象視為首要因素。
你在初次見面時留給別人的印象,很大程度上會決定別人將來對待你的方式。
干凈得體的儀容,是對別人的尊重,更是對自己的負責。
為人處世,有了形象這第一張名片,你的能力才有更多發揮的余地。
03
被譽為「中國最后一位名媛」的鄭念,曾在51歲時蒙冤入獄。
身處暗無天日的牢房,她用化膿的手梳理長發,用殘破的紗賬遮擋灰塵,用斷裂的掃帚打掃房間。
身上的衣服破舊發白,但永遠被洗得干干凈凈。
六年半的囚禁歲月,無損她臉上的貴族氣質,反而沉淀了她骨子里的優雅從容。
她在回憶錄中寫道:「一副不夠標致的面容,可以有好看的神態;一件過時的衣裳,可以穿出高貴的氣質。」
好的儀容,無關雍容的服裝、奢侈的裝飾,更多是一種精神上的呈現。
一個人即使身無分文,但只要干凈得體,便擁有最好的風水。
1997年,泰國商人施利華遭遇亞洲金融風暴,多年積蓄付諸東流,還欠下巨額債務。
他換上廉價的外套和球鞋,推著小車沿街叫賣三明治。
盡管生活跌入谷底,施利華每天出門前仍把衣褲熨得服帖齊整,回家時更會蘸著酒精,將鞋尖揩拭得光潔如新。
沒有西裝革履,施利華卻用干凈樸素的氣質,吸引越來越多人到他的小攤上消費。
很快,施利華憑借火爆的三明治生意,還清此前欠下的債務。
一年后,他更是重新創辦公司,重返「泰國十大杰出企業家」的榜單。
陳丹燕有句話:「當一個人經歷許多可怕的、危險的、傷心的事,依然能端正地微笑,文雅地喝茶,全身散發著香氣,那麼還有什麼坎是不能越過的?」
生活的瑣碎與磋磨,不是我們自暴自棄的理由。
越是身處逆境,越要用心打理自己,以最好的姿態去迎接人生的轉機。
一個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良好形象的人,即使眼下困頓,終有守得云開的一天。
▽
《雕飾最優雅的你》中有句話:
「性格寫在臉上,品行映在眼中,修養看坐姿,審美看衣品,自律看身材……」
形象看似只是外在的修飾,卻能影響世界看待我們的方式。
整飭一下自己的儀容,以積極的姿態和心態,在漫長的歲月中發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