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入職場的成年人,往往會默認一條社交潛規則,那就是,不要問別人的工資,尤其是同事之間。
一般來說,心智成熟的人知道,別人只要不主動告訴自己,工資是多少,那麼自己就不會主動發問,因為工資是個很敏感,也很隱私的話題。
說多了,可能引起別人的嫉妒和不滿,說少了,又會有失自己的顏面和讓人瞧不起。
可是,我們自己不說,不代表所有人都不會問;
別人問了,我們如果無動于衷,又顯得很沒禮貌;
說了呢,我們又不愿意,真是進退兩難。
然而,我們也可以試著,學會高情商地與人溝通,為自己留后路,不尷尬,也不傷了和氣。
不得不說,有些為人處世的技巧,別人不給我們做榜樣,做演示,而我們又沒人教,那麼我們自然就不會,不懂如何高情商的回答;
在被人問到工資多少時,其實對方心里,也不一定指望,你能給出具體的數字;
問你,一方面是好奇,一方面是尋求個心理平衡;
所以,我們也不必一五一十地,有啥說啥,事無巨細;
回答這種問題,盡量是模糊化,不回答具體的數字;
這樣別人就不會把矛盾對準你,在心里衡量你們誰混得更好。
我們完全可以用「也就是平均工資吧」、「行業內普通工資吧」,或者「我一個普通職員,能賺多少錢啊」之類的模糊回答,作為回應。
這樣既不暴露具體的數值,也回答了對方的提問,兩全其美;
而且我們回答的時候,要盡量表現出無奈、淡泊和謙虛;
因為有的人,往往不相信你說的話,如果你表現得從容自信,就算你的語言是模糊的,人家也會向你發難,說你是故弄玄虛,看著不像賺錢少的;
沒準還會向你借錢,找你麻煩;
這個時候,我們不妨反客為主,打聽下對方的工資或是退休金,看他怎麼回答,借機讓大家把目光聚焦到他身上,給自己緩沖和思考的余地。
人性是很復雜的,往往會氣人有、笑人無,會在你過得好時,表現出嫉妒,而在你有難處時,他們又會表現出理解和慷慨;
有些人,是缺乏了邊界感,而對你發問;
有的人,是想知道自己是否落后了,才對你盤問;
還有的人,是借機想讓你成為‘眾矢之的’,知道你有高工資,還故意問你;
總之,就是要刨根問底,希望你多說點,他們好掌控你的情況,平衡自己的小心思。
這個時候,我們不妨嘗試著,去強調公平性和「按勞分配」,來消除別人的眼紅和嫉妒。
例如,我們可以說工資這東西,就是你付出的多,操心的多,你就多得;
你‘躺平’,你想要更多的悠閑,你就少拿;
如果別人預估你工資高,你就可以強調說:
自己已經連續加班幾個月了,身體超負荷工作了,家里的孩子沒空陪,頸椎疼了半個月,還得看領導的臉色行事,錢也不往上漲,難啊;
這樣,對方聽你說了自己的心酸和痛處,就會多少心理獲得點安慰,不再那麼刁難你和注意你了;
其實,在人際交往中,明白人,不會輕易問別人的工資;
如果真有人問,我們記住不要太實在、把自己的情況全盤托出,給了別人算計自己,嫉妒自己的機會;
當然也不要太故弄玄虛,傷了大家的和氣;
好的處理方式,就是模糊化,和強調工資的按勞分配;
總之,不用在太在意別人的眼光,安心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好。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