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國平在《敢于孤獨的勇氣》一書里寫道:「善良是區分好人與壞人的最初界限,也是最后界限。」
善良本是一件好事,我們都渴望被人善待,也會不自覺地對身邊的人表露出我們的善意。
但過分善良,卻會給自己帶來傷害。
不管你有多善良,都不能丟掉這3樣東西。
1.你的善良,需要因人而異
有一只白鶴從草原飛過,遇見了一只羚羊。羚羊的腳上扎了一枚釘子,它想了許多辦法,都沒有弄掉。白鶴就用尖嘴幫羚羊拔出了釘子。
為表達謝意,羚羊把白鶴帶到水草豐美的地方,讓白鶴飽餐了一頓魚蝦。
后來,白鶴又遇到了一只獅子。獅子吃羚羊時,不小心被骨頭卡住了喉嚨,放話說誰能幫它把骨頭拔出來,必有重賞。
白鶴想,自己既然能夠幫助羚羊拔出釘子,一定也可以幫獅子。于是它就把脖子伸進獅子嘴里,把骨頭銜了出來。
事情完成以后,白鶴問:「獅子先生,我的獎賞呢?」
獅子舔了舔舌頭,回答說:「你難道沒有得到獎賞嗎?把頭伸進我的嘴里,能活著出來,就是獎賞。」
看著獅子的血盆大口,白鶴趕快拍打著翅膀,倉皇離去。
白鶴的善良雖然救了獅子一命,卻還差點害死它自己。
雨果說:「一個好行為也可能是一個壞行為,誰要救了狼就害了羊。誰為兀鷹修復了翅膀,誰就要為它的爪負責。」
一種行為究竟屬于惡行還是善舉,既要看動機,也要看行動的對象。
施善行于善人,會將善傳遞;施善行于惡人,卻可能是助紂為虐,讓傷害輻散出去。
正如羅曼·羅蘭所言:「與善人行善會使其更善,與惡人行善會使其更惡。」
不想為虎作倀,就要為善良設立邊界。
你的善良,要分好歹,要因人而異。
2.你的善良,最好帶點鋒芒
休謨說:「人類生活的最幸福的心靈氣質是品德善良。」
與人為善,確實會讓人際關系更融洽,生活更美好,但不帶任何鋒芒的善,卻也會讓人覺得自己懦弱可欺,得寸進尺。
同事小林是個很大方、熱情的姑娘。有次同事麗麗吵著忘記帶早飯了,餓死了,小林就把自己用來當做早飯的卷餅給了她,自己吃了點餅干。
誰知麗麗一下子喜歡上了這家卷餅的味道,此后每天早上都讓小林幫她帶。
有一次,小林因為早上起遲了沒去買早飯匆匆來公司上班了。麗麗就不高興了,甚至開始埋怨起小林沒有提前跟自己說一聲,害自己沒有早飯吃。
可是她卻沒注意到,小林自己也沒有吃早飯,甚至沒有想到,自己從來沒有給過小林早飯錢,一直在吃白食。
后來一位前輩看不過去了,直接懟麗麗:「小林給你買早餐是情分,不幫你買是本分,想吃就自己買去!人家小林心善不和你計較,你還真把自己當個人物了」。
自知理虧的麗麗悶頭不吭聲了,從此學會了吃早飯付錢和說「謝謝」兩個字。
愛默生說:「你的善良,必須有點鋒芒,否則等于零。」
你越是退縮,所擁有的空間就越少;你表現得越軟弱,幸福就會離你越遠。
長此以往,你的善良將會是無源之水、無本之木,難以為繼,只能面臨水斷木枯的結局。
鋒芒于善良就像是禁漁令,川澤不入網罟,魚鱉才能更好地成長。
你的善良,還需帶點鋒芒。它不是用來傷人,而是用來確定邊界和保護自己。
3.你的善良,必要要有底線
有句話說:「善良要有底線,大方要有原則。不分青紅皂白,只知道對人好,那會辜負自己的一片好心。」
《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》里,女主人公松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
一次,松子帶著一群學生去進行修學旅行。在居住的旅店里,學生龍洋一趁著大家吃飯的時間,偷了旅店老板的錢。
為了保護龍洋一,不讓他留下案底,松子不惜給旅店老板下跪請求原諒,為了替學生開脫,她甚至告訴老板錢是她偷的。
在店主告訴她息事寧人也可以,必須要把錢還給他以后,松子為了替學生墊錢清空了自己的錢包,還在無法告知同事的情況下,向同事的錢包「借」了一點錢。
東窗事發以后,和松子有矛盾的校長以此挾私報復,脅迫松子辭職。松子跑去龍洋一家里求他站出來為自己說句公道話。龍洋一非但不肯,還眼睜睜地看著松子被他的妹妹打,被他的母親侮辱。
最終,松子失去了工作,愛情也因此而夭折。原本應該擁有美好人生的松子,從此背井離鄉,走上了一條不歸路。
如果她能為自己的善良設立底線,選擇讓做錯事情的學生去承擔該承擔的責任,這一切就不會發生。
很認同一句話:「有些底線是必須要堅守的。在原則那里,你失守的越多,人生淪陷得就越多。」
厚德載物,助人常樂很好,但你的善良不能毫無節制,你的善心不能泛濫成災。
守住善良的底線,別讓你的善良成為缺心眼,別因你的善良變成軟柿子。
更不要讓你的力所能及的善行,變成愚不可及的令人同情。
你敬我一尺,我敬你一丈,你的善良要留給懂得珍惜善良的人,但絕不能助紂為虐,為虎作倀。
有棱角,有鋒芒,你的善良可以表現為無爭,但絕不能退避為懦弱。
有原則,有底線,你的善良可以是一種包容,但絕不該成為一種縱容。
愿你的善心不錯付,不辜負;愿你的善良有著落,有回音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