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都希望,人旺,家旺,財運旺。
但事與愿違,很多家庭怎麼折騰,都不會興旺,還導致家人互相責怪,成為一盤散沙。
劇作家蕭伯納說過:「人喜歡習慣,因為造它的就是自己。」
誠然,一個家庭能不能興旺,和「習慣」的關系太大了,并且一些陋習,還會麻痹我們,在不知不覺之中,毀掉我們的幸福生活。
以下三個「窮習慣」,如果你的家庭也有,請及時扔掉,扭轉局面。
01
出門打扮干凈,家里邋里邋遢:繡花枕頭一包草。
很多農村,有這樣的習俗:正月初六,整理土地,準備春耕,把窮氣送走。
閑置了一個冬天的土地,有了野草,渠道也有崩塌的地方,清理干凈了,就好耕地。田埂沒有了野草,老鼠和蟲子就沒有地方躲藏了,就減少了糟蹋糧食的機會。
老一輩的人,還保留著送「窮神」的習俗。
姜子牙輔佐武王消滅商紂,建立周朝。從而被封神。
他的前妻馬氏,也想討一個神仙位置。姜子牙想了想,認為妻子邋遢、晦氣,只配做窮神。
為了防止窮神進入自己的家庭,老人會在正月里,保持家庭干凈,并且掛上紅布。
這樣做,窮神就沒有地方落腳了。
送走窮神,才能迎來財神。這是民間的規矩。
可見,一個家庭,非常邋遢,就是窮困的根源。
當下社會,很多人注重個人的打扮,但是不喜歡收拾房間。每天出門,都會穿好衣服,涂抹淡彩,看起來神采奕奕。
如果家庭不整齊干凈,人的外表卻常常打扮,顯然有「打腫臉充胖子」的嫌疑。也就是說,表里不一。
俗話說:「家干凈,人有福。」
一家人,常常一起整理房間,把垃圾扔出去,把多余的東西送給需要的人,人居環境就改善了。從而,回到家,能夠好好休息,提升賺錢的精氣神;家里家外一樣干凈,人就做到了表里如一,少了炫耀、花里花俏的開銷。
02
對外人和氣,對家人粗暴:人際關系搞反了。
總有一些人,認為家人對自己好,是理所當然的;工作了一整天,把所有的委屈,都丟給家人,絲毫不顧及家人的感受。
還有一種人,聯合外人,欺負家人,想要從大家庭得到更多的 好處。外人在給他撐腰的時候,也會使詐,他就沒有考慮了。
有句話說得好:「別人愛莫能助,求人不如求己。
」
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程序,就是——自己變強大,幫助家人。家人齊心協力,再尋找外人的幫忙。
要知道,雞蛋從里面打開,就是新生,從外面打開,就是食物而已,或者是碾碎了。持家之道,也是如此,所有的家庭矛盾,解鈴還須系鈴人。
明朝時,新婚夫妻在結婚之前,常常不會見面,結婚當天,新娘子也要蓋上紅蓋頭,直到洞房里,才能「揭露真面目」,若非如此,就顯得不吉利了。
有一年冬天,一位新郎騎馬去接親,新娘坐在轎子里。
過河的時候,馬受驚了,新郎跌落到水里,大聲喊人幫忙。新娘說:「你捂著陪嫁的被子,坐在轎子里,我來騎馬吧。」
新娘揭開紅蓋頭,幫助新郎,亂了規矩,卻得到無數人的點贊。
夫妻都不能互相幫助,還斤斤計較,卻要求助外人,這才是最愚昧的做法啊。
把錯誤的社交方式丟掉,學會和家人牽手同行。
一個家庭,吵吵鬧鬧,家人互相責怪,這是給外人看笑話。
一個年輕人,不孝順父母,卻去求人幫忙,這是令人厭惡的,也得不到幫忙。
夫妻都去尋找第三者幫忙,這是失婚的征兆,注定無法興旺。
「家和萬事興」,這是家業發展的硬道理。
03
但凡你要做的,家人都搖頭嘆息:三觀不合,不相為謀。
年前,我的表弟小張,準備去東莞打工。
過年時,小張和母親談起這件事。母親說:「就你那點本事,去打工,有出息嗎?」
接著,母親例舉了一系列的難題:小張只是國中畢業,文憑很低;只有十八歲,不諳世事,容易闖禍;沒有學到什麼工業方面的技術,只懂得養雞養鴨;沒有好的人脈關系,無法巴結到高人;沒有本錢,根本就沒有辦法轉型。
母親的一番話,讓小張收回了「想法」,悶悶不樂地在家養雞、種地。
為什麼母親不能支持小張呢?因為母親一輩子都在農村,從來不知道,外面的世界有多大。
不同格局的兩個人,站在一起商議什麼,就像雞和鴨聊天。
俗話說:「一嘆窮三年;喊窮真會窮。」
嘆息,這是很不吉利的事情,給人很多的負能量。就像一瓢冷水,把喜氣洋洋的時光,狠狠地澆滅了。
反過來看,家人互相鼓勵,不管對錯,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,就大不一樣了。
就像「塞翁失馬」里的塞翁一樣,不管是馬丟了,還是兒子摔了,都認為是好事,從而家庭由禍轉福。
04
陶行知寫了一副對聯:「和馬牛羊雞犬豕做朋友,對稻梁菽麥黍稷下工夫。」
家里的牲畜都可以變成朋友,好好善待;家里的農作物,都能變成金銀財寶,那麼就不可能不興旺發達。
放大來看,把家里的東西整理好,和家人多溝通交流,把家里的小事做好,就是改變命運的好習慣。
家庭不興旺,不要埋怨任何人,要看看家人們都有什麼習慣,并養成「干凈、和睦、鼓勵」的習慣,能止損,能新生。
習慣成自然——養成好習慣,幸福自然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