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集
「存錢,真香」
2022/07/25

這兩天,網友因為一條「畢業9年摳出兩套房」的新聞吵翻了天。

女主人公王小姐,是豆瓣摳組里著名的大神,特別會「摳」,采訪中提到每個月收入能存下來90%。

日用品靠各種優惠花費極低,一整年買衣服不超過一百塊。

才32歲,在南京攢下了兩套房子。

登上熱搜后,新聞里的王小姐遭受了不少爭議,有人覺得她在說謊,不可能靠「省錢」省出兩套房子。

有人覺得這樣的生活方式太極端,過得緊巴巴的就為了買房,不值得。

但我把這個故事轉發給朋友小姚看時,她關心的只有一件事:「她有出存錢攻略嗎?我去關注一下!」

評論區里像小姚這樣的人還不少,比起故事真假、存了多少,他們更在乎的是有沒有可借鑒的存錢辦法。

就好像昨天還在吵嚷著及時行樂、消費自由的90后,一夜之間跨進了另一個階段:

「存錢,真香!」

01

「我應該早點開始存錢的」

前陣子網上有個熱度挺高的話題,問哪個瞬間突然意識到自己該存錢了,有1.7億閱讀量。

話題里討論最多的,恰恰是徘徊在30歲線上的90一代。

「女朋友叫我一起考駕照,我沒錢交學費。」

「做手術,一下子把家里掏空了。」

「聽說國中同學在老家買房結婚了,他工資還沒我高。」

……

洶涌的消費主義逐漸退潮、突然爆發的疫情帶來危機感,與此同時,這一群人逐逐漸步入中年,也到了上有老、下有小,考慮失業怎麼辦、生病怎麼辦,考慮自己人生后路的年紀。

你能在各種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代人對于「存錢」二字的渴望:

小紅書上搜索關于「存錢」「攢錢」的信息,有超過15萬篇筆記;

B站上一條分享存錢習慣、理財技巧的視訊,能收獲上百萬的點贊。

就連王小姐的新聞,最開始吸引大家注意,也是因為她90%的超級儲蓄率。

90%的儲蓄率有多驚人,對比這兩天的另一個熱搜就知道了:

「年輕一代 月均儲蓄率達到25%。

這個數字,已經是自2018年以來最高的一次。

via.《和陌生人說話》

小姚剛畢業那兩年,壓根沒想過存錢的事。

月薪6000塊的時候,最新款的蘋果手機照買;月薪8000塊的時候,已經舍得花一千多買一瓶「同事都說好」的進口精華液了。

那幾年好像也不流行省錢,「會花錢的人才會賺錢」「消費升級」「精致生活」,才是最主流的口號。

小姚承認,確實有點「被消費主義洗腦」,工作生活在大城市,滿大街看到的都是精致麗人,上網、聊天,聽到的也都是買買買的口號。

走在路上,你看到的是別人身上帶logo的包、吃飯的漂亮餐廳,這些東西你的薪水也可以做到。

至于他們回家住什麼樣的房子、開什麼樣的車,由于太遙遠,反而不會引起渴望。

但這兩年,身邊的朋友結婚的、生子的、買房的,在大城市落了戶的,或是已經回老家定居的,每個人都在「定下來」。

甚至開始面對生死的問題:「有個同學,媽媽生病沒錢治,在朋友圈里發籌款鏈接。」

還有一次,小姚的朋友跟她哭訴,自己父親是農民工,年紀大了找不到活,想在家里開養殖場,問孩子能不能資助一點。

父親第一次開口跟孩子借錢,在他認知里,八九千塊錢的工資已經很高了。

但小姚的朋友拿不出來,眼睜睜看著他放棄,繼續到處找工地。

「從哪個瞬間開始想要存錢?」

對小姚來說,那個瞬間并不「突然」,更像是自然而然。

當你身邊的人都開始走進下一個階段,步入另一種人生,這種變化帶來的焦慮,比曾經父母長輩苦口婆心勸你一百遍「存點錢」要具體得多。

其實去年就有過一波「報復性存錢」的討論。疫情過后都說消費復蘇,但大數據里,人均攢錢金額卻增長了將近四成。 (數據來源:中國新經濟研究院《余額寶90后攢錢報告》2020版)

很多人受疫情影響,收入降低、工作機會減少,二十來歲的年紀,頭一回切身體會到了生活的不確定性。

生病了怎麼辦,失業了怎麼辦?種種擔憂,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多存點錢。

說存錢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,這話有點矯情,但小姚覺得話糙理不糙。

那些細碎的、來自生活本身的問題,正青春的時候有的是底氣去忽視,可年紀越大,就越是避無可避,不得不給出答案。


02

「就算拼命存錢,我還是買不起房」

剛畢業時在社會上橫沖直撞的底氣,是無知無畏帶來的;

等哐啷一下來到三十歲的關口,才發現底氣是存款帶來的。

華裔女星劉玉玲曾經在一次訪談里提到,她很喜歡攢錢,存下來的款項還有個專門的名字,叫「去你X的專款」。

有了這筆專款,如果遇到很討厭的工作,很討厭的老板,她就可以隨時瀟灑地說:「去你X的。」

這種話,90后小時候不是沒聽過,父母嘴里那些「不怕一萬就怕萬一」,說的其實是同樣的道理。

但他們生在一個物質較為充裕的年代,剛畢業的時候,迎面而來的第一波沖擊是華麗浪漫的消費主義。

從老家來到大城市,掙著一份在父母看來還算不錯的薪水,感受不到遙遠的風浪。

直到親自把裁員、失業、看不起病、買不起房都經歷一遍,才后知后覺發現:勸人存錢,金玉良言。

后悔自己存錢太晚,房價是最直接的體現。

中國人的幸福感一直與房子關系密切,而在房價越來越高之后,房產還與安全感直接綁定。

試圖對抗未來不確定的風險,沒有比房子更牢靠、更穩定的選擇了。

買房自然成了絕大多數人存錢的目標,就像上一輩人努力考編制、進國企,努力在不確定的生活中抓住一件最確定的東西。

via.《和陌生人說話》

但更殘酷的是,后知后覺開始存錢的90后,多半會發現,自己再拼命也已經趕不上趟了。

前文提到的 創下三年來新高的25%的儲蓄率,轉化成儲蓄金額,只有月均1624元。

往回倒推,報告里提到的18-34歲、想存錢的年輕一代,月均收入6496元。

看慣了北上廣深動不動月薪過萬的平均數,可能會對這個數字感到震驚。

但這或許才是沒被平均的真相。以王小姐買房的南京為例,去年月收入中位數是4620元。

只要工資5000塊,你就已經強過了一多半的南京打工人。

這也是很多網友對「摳出兩套房」的新聞感到憤怒的原因:

「可拉倒吧,就我這點工資,不吃不喝全存下來也不可能9年兩套房。」

完整的采訪視訊里王小姐其實有強調: 「不是靠這個發財,靠摳發不了財。」

她買房的關鍵要素有兩個,一是「我和我老公收入都不低,公積金也很高,完全覆蓋房貸」;

二是她大學的時候在偏遠小城里買過一套幾萬塊的小房子,幾年后突然被劃成學區房,轉手一賣,成了南京第二套房的首付。

熱搜詞條只摘取了最刺激的部分,粗暴地把「摳」和「兩套房」劃上了等號。

via.《和陌生人說話》

就像這則新聞里主持人說的那句話:「很多人覺得,省錢和買房這兩者之間是一種無望的連接。」

事實就是如此,大部分人的收入水準,都不可能靠著攢錢實現買房。

這反而造就了一種90后奇觀: 高薪和低薪的都有存錢的打算,反而是夾在中間的那一批人,最經常月光。

低薪的人存錢幾乎是生存驅動,房租、交通、飲食處處要花錢,薪水不夠用,就只能想盡辦法省,省著省著就成了習慣。

但大機率苦哈哈存好幾年,也比不上別人這個月溜溜達達「忘了花」的。

中間那一批人,收入不上不下,如果省一省,一年也能攢下來幾千、上萬塊,可這筆錢怎麼算,也夠不著大城市的房價。

至于高薪的人,一是存錢相對容易,月薪兩萬存一半,剩下的也夠過上不錯的生活。

二是他們有指望——好像再努力一點,再省一點,就能搭上最后一班車。

03

用一種不體面,對抗另一種不體面

聊存錢這個話題,總讓我想起《武林外傳》第一集。

郭芙蓉千金之軀,想留在同福客棧體驗江湖,決定打工賠償店里被她打壞的家具。

佟湘玉算盤一撥眉梢一挑,算出來要賠四十八兩七錢銀子,抹個零四十八兩整。

照著買同福客棧花了五百兩的房價來推算,這四十八兩堪堪算得上是筆裝修費。

一開始郭小姐還覺得四十八兩很便宜,按照她對零花錢、對收入的認知,這點錢應該很快就能還上。

但佟掌柜給她開的工資是二錢銀子,算下來,為了賠償欄桿、桌椅板凳、泡菜壇子,她得在這兒干二十年。

郭芙蓉二錢銀子的收入不算低,七俠鎮公務員邢捕頭也才一個月三錢,還不如她包吃包住,有帶薪假期。

即便如此,她每個月儲蓄率100%(工資直接交給佟湘玉),也要二十年才能存夠。

小時候覺得這個情節好笑,現在看來,卻只感嘆太陽底下無新事。

存錢這件事情,就像郭芙蓉打工一樣,核心不在于具體數字有多少,而是人的處境。

她當郭家大小姐的時候,四十八兩眨眼就夠了;當一個收入在平均線上的打工人,就是二十年。

開始存錢的90后,過得怎麼樣、存得快不快,也全看他們的處境。

小姚的處境在中間,雖然買不起房子,好在父母做了一輩子小生意,養老不成問題。

她的收入還可以,咬牙再努力個三五年,還有希望回老家省會安個家。

跟小姚在同一個存錢互助群里的Ann,可能算是處境在上層的。

她生在一線城市,家里有房子,父母有退休金和好幾項保險,促使她開始存錢的,是「早點退休」的自由。

群里還有很多被動存錢的人。有個男生,家里掏空財產買了一套房,不管他愿不愿意要,貸款已經壓在了他身上。

這是買給他的婚房,他要一邊還幾十年的貸款,一邊應對催婚,甚至開始因為想到婚禮花費,就厭惡去談戀愛這件事。

不敢辭職,不敢失業,大學最好的兄弟邀請他一起去開餐廳,他想也沒想就拒絕。

「就好像下半輩子的選擇,都被他們買的房子堵死了。」

而每次跟父母發生爭執、試圖講理,媽媽哭喊著說一句「我辛苦一輩子給你攢了一套房」,他就什麼話也說不出來。

存錢并不快樂,生活在光怪陸離的都市中,存錢就必然要與城市生活最誘人、最美妙的部分做切割。

但對90后來說,存錢又越來越是一件必須去做的事。

他們或主動或被動的,用一種在城市里不那麼體面的生活方式,去對抗人生中另一種不體面。

而后者是不可抗的。

《黃金時代》里有一段話廣為流傳:

「后來我才知道,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,人一天天老下去,奢望也一天天消失,最后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。

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。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,什麼也錘不了我。」

小姚把這段話掛在朋友圈里。

二十歲過生日的時候,她會花光一個月工資去一趟海南;現在拿著翻了好幾倍的薪水,早上還要在兩塊錢的公交和一塊五的共享單車之間猶豫一會兒。

買房成了她存錢的目標,可她也知道,這個高薪的、讓目標近了一點的工作,也許等不到35歲就會把她淘汰掉。

但那都是以后的事了,生活就是挨完這一錘子,再去想下一錘子的事。

就像郭芙蓉聽說要打工二十年嚇得面無人色時,佟湘玉笑著安慰她的那句話:

「不要怕,二十年快滴很,彈指一揮間。」

在職場上,如何不露聲色地為自己爭取利益?教你4招!
2023/05/15
老板:「公司離開誰都能轉」,聰明的打工人,趁早考慮3條后路
2023/05/09
異性朋友對你有了「這三個行為」,你們的關系,已經「超溫了」
2023/05/09
很容易「被愛」的女人,大都有這個「氣質」
2023/05/09
有一種女人,從不懼怕男人變心離開她
2023/05/09
女人學會摳門后,日子過起來就舒服多了
2023/05/09
以下五句話,聰明的人爛在肚子里,糊涂的人經常對親家說
2023/05/09
心里有你的男人,一般都有這些「小動作」
2023/05/09
跟兄弟姐妹最好的相處方式,并非談感情,是表明4個態度
2023/05/09
如果你是一個很不合群的人,看看烏鴉的智慧,就通透了
2023/05/09
退休后才明白,人老了最大不幸,就是缺失3張底牌
2023/05/08
男人的三個舉動 看似很愛你,其實很薄情
2023/05/08
一世夫妻,百世緣分,讀完你會放下很多事
2023/05/08
異性如此對你,無外乎動了情!
2023/05/08
男人想不想你,三件事會告訴你
2023/05/08
一個家庭最悲哀的狀況:強勢的母親,弱勢的父親
2023/05/08
做人,千萬不要過度節省(看完醒悟)
2023/05/08
讓你人生開掛的3個細節(深度好文)
2023/05/08
真正厲害的人:不內耗,不拖延,常讀書
2023/05/08
萌生辭職念頭后,有3件事要忍住別做
2023/05/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