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的愛總是特別偉大,他們年輕時省吃儉用,把最好的留給孩子,年老后還拼盡一切為子女謀劃。
可子女卻未必領情,有些人一邊心安理得地享用著父母的退休金,一邊埋怨養老難,簡直是十足的「白眼狼」。
希望父母們能夠學著清醒一點,「退休金」再高,也不要隨便給子女們花,以免助長了他們的「惰性」,一步步走向墮落,你的后半生也跟著遭殃。
顧大爺一輩子與人為善,處處為別人著想,靠白手起家養活了一大家子,誰知道晚年卻在子女那「翻了車」。
大概是從前年開始,顧大爺開始領「退休金」,還沒在手里捂熱,家里的老大就盯上了這筆錢,他對著父親說,自己創業難需要一筆資金支持,并且給父親詳細講解了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。
顧大爺想著要支持兒子的想法,便狠心把剛到手的退休金給了兒子,還倒貼了一部分養老本。
結果一年過去了,兒子的創業機會毫無進展,他又伸手向父親要錢,這讓顧大爺異常憤怒,認為兒子就是把自己當成「搖錢樹」了。
可誰想到,對方不僅毫無愧疚之心,還覺得父親的退休金就是留給自己花的,這次拿了不過是在提前享受使用權罷了。
「我老顧家竟然養出這麼不爭氣的兒子,真是作孽喔!」
常言道:「父母的養育方式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樣子。」
我們作為小孩的第一養育人,用言行舉止給孩子描繪出世界的輪廓,讓他們慢慢變成父母期待的樣子。
如果父母溺愛無度,從小替孩子包辦一切,滿足他們所有的要求,長大以后依舊把他們當成孩子寵,倒貼錢給他們養家糊口,這種無原則的愛,往往害苦了孩子。
1、別給兒女「還債錢」
如今的年輕人經濟壓力比較大,不少人身上可能都背有債務,例如房貸、車貸,甚至向不法機構借的「貸款」。
一個有手有腳、有賺錢能力的年輕人,在借錢的那一刻就要想清楚自己承擔的責任,勇敢地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。
可現實生活中,經常能看到一些人不清楚自己的本事,為了享受暫時的快樂,提前消費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東西,結果最后出現經濟危機,只能求助于父母。
甚至有一些子女,因為債務問題跟父母鬧掰,道德綁架父母幫他們償還,否則就以性命威脅。
父母可以因為疼惜孩子償還一次,但真的有能力償還第二次、第三次嗎?況且你們的縱容,有時候反而會讓子女死性不改,甚至得寸進尺。
所以建議父母們要讓孩子們學會擔責,盡量不借給孩子「還債錢」,特別是用于不正當途徑,或者出于虛榮和面子造成的資金短缺,請直接拒絕幫助。
如果是正常的房貸、車貸,或者是用于正常途徑,只是資金暫時周轉不過來,子女的品行又值得信任的話,父母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,適當的幫扶。
2、別給兒女「享樂錢」
貪圖享樂卻又好逸惡勞,這是一個人最要命的缺陷。
可縱觀我們身邊,似乎總有那麼幾個人是這種秉性,而這類人的背后,無疑都站著一個被當成「搖錢樹」的父母,只要孩子一提要求,哪怕是把錢用來享樂,他們也立馬滿足。
司馬光在《訓儉示康》中說過這樣一句話:「吾今日之俸,雖舉家錦衣玉食,何患不能,顧人之常情,由儉入易,由入儉難。吾今日之俸,豈能常存?」
就是在告誡大家:由儉入奢,由奢入儉難。
父母要學會深謀遠慮,教孩子學會勤儉節約,不為眼前的奢靡生命所腐化。
而如何做到,就要從小幫助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,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花錢享受,如果想要過更好的生活,請腳踏實地自己努力靠雙手打拼,而不是自會手心向上,向父母要錢享受。
3、別給兒女「育兒錢」
如果是單純出于長輩的關愛,幫著給孫子孫女買禮物,這是正常的人情往來,當然可以理解的。
但是不建議父母拿出大部分的退休金或者養老本,幫著兒女「養家糊口」,包攬下兒女的「育兒錢」,這樣可能容易培養出「啃老族」。
這些年來見過不少「貸款育兒」的老人,她們離開熟悉的家,來到大城市幫子女帶孩子,出了力不說,還倒貼錢給孩子們買東西,結果最后兒女并不領情,反而嫌棄父母觀念老舊,把孩子帶歪了。
甚至有些兒女明明已經成家立業,該是自己扛起家庭責任的時候,帶著一家人跑回父母家「啃老」,生活開支都由父母承包,狠狠地榨干父母的血。
我們需要拒絕此類情況的發生,對「啃老族」和「白眼狼」都說不。
孩子們成年后,父母就要退出孩子的人生,讓他們學會自己打拼,這樣才是給他們最好的愛,你的心慈手軟,一次次相助,會讓他們一輩子都難成長起來。